以前芷江风雨桥夜景(世界第一风雨桥)

龙津风雨桥,位于怀化市芷江县,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历经沧桑400余年。历史上几毁几修,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

因古时渡口为津,所以便取名为龙津桥,2000年12月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世界上最长的风雨桥。

以前芷江风雨桥夜景(世界第一风雨桥)(1)

龙津风雨桥全长246.7米,宽12.2米。桥基由15座高出水面十多米的斧形古桥墩组成。全桥用76扇(排)单体桥架联成整体立于桥面石鼓之上。所有木柱、枋、梁全用木卯相嵌合,不着一钉,用数千颗木榫将柱、瓜与木枋相互贯连就像一幅优美的装饰画。

龙津风雨桥建筑气势恢弘,工艺精巧。大桥上,楹柱笔立,高低错落,协调精美。而最具侗民族木建筑艺术特点的则是悬柱、悬瓜的独特设计和大量应用,悬柱、悬瓜共有538根。每根悬柱、悬瓜底部均雕有金瓜型图案饰之,别具风格。

以前芷江风雨桥夜景(世界第一风雨桥)(2)

龙津风雨桥建有七座五层檐口的观赏楼亭。每亭均由4根3尺以上见围的大柱拱撑而成。居中之八角亭高17.99米,其它两座六角亭和4座四角亭,状如羽翼,由高而低对称分立于八角亭两侧。除中间三亭建筑风格一致外,其余4亭,每对称两亭一组,风格各异。

亭上,花棂雕栏,细美精巧;桥顶,奇兽立檐,傲视长空,似伺机而出;双龙伏脊,金碧映日,欲待而飞。

龙津风雨桥保持了侗民族古朴文化的风韵,所用木材,全部伐自深山幽谷。全桥不着任何色彩粉饰,依旧保留原材的木质本色,远远望去,洋溢着侗民族那种原始古朴的神韵。

以前芷江风雨桥夜景(世界第一风雨桥)(3)

远观龙津风雨桥,有如巨龙伏波,英姿神采,腾雾凌空,似欲乘风而起,直上九霄;近看,像一条飘逸的彩带,将芷江这座古老的山城妆扮得更加俏丽秀美。

以前芷江风雨桥夜景(世界第一风雨桥)(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