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人更适应乌卡时代(的文化即将到来)

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乌卡时代的文化,那不能说明你OUT了,只能说明乌卡来的太隐蔽,这就是它的特点,本文尝试将那些隐秘揭开来,洞悉社会、文化迭代的趋势。

有这样一个故事,扎克是一名厌学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被学校勒令退学,而其父母没有任何意见并同意孩子可以自行选择自己的生活,没有干预。就是这位9岁退学、在街上闲逛的孩子,在25岁的时候成为了危地马拉一所大学的校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孩子摇身变成了校长,我们一会儿再说。

哪种人更适应乌卡时代(的文化即将到来)(1)

《跨越式成长》的作者芭芭拉·奥克利比较有名的作品就是那本《刻意练习》,既是作家又是一位数学教授的她,听起来是典型的学霸型人才,会写作的数学家总是让人感觉很分裂,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成为数学教授之前芭芭拉是一个数学白痴,如果你知道什么是路痴或者什么是脸盲,就能体会数学白痴的感受了。

但是在她后来求学的道路上,如果不能迈过数学这道坎,整个学业就会前功尽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逼迫自己努力学习数学,意外的收获是她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芭芭拉拜托了数学渣的影子,变成了学霸。

哪种人更适应乌卡时代(的文化即将到来)(2)

另一个故事:有位玩音乐的爵士乐手——格雷厄姆,曾经的唱片卖到了白金的销量,他也是因为爱好走上了爵士乐之路。但是在一次公益活动中,格雷厄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当时他们去了一所身患癌症孩子们的福利院,让他触动非常大,单纯的爱心竟然让这位歌星决定当医生。格雷厄姆硬着头皮通过几年多的时间攻克了所有难度很大的课程及考试,如愿以偿考上了顶级的医学院。

从两个故事也引出了本书的要义:如果你的意愿足够强烈,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而当你真正学有所成的时候,你会成长为永远想不到的那个人。

哪种人更适应乌卡时代(的文化即将到来)(3)

难点不是学习,而是“思维转换”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难的不是学习,而是思维的转换,真正转换到相信自己可以学会的频道,正所谓:一念起,菩提生。

人在欲望强烈的时候加上自信心的确可以成就自己,但是如果那个人整个生命都是灰暗的,又如何激起强烈的欲望呢?如果上面的例子都过于理想化,那么下面的故事讲述了一位女士如何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克罗地亚的大巴车司机,在一次眼中的车祸中不幸伤到了自己的大脑(海马体部分),负责记忆的海马体受到伤害让她出现了眼中的焦虑和抑郁等症状,不仅无法驾驶大巴车甚至形成了自杀的倾向,离婚以后她以及无法撑起自己的生活,毕竟没有开车以外的其他技能。几经反思、痛定思痛,她决定保卫自己的生命,开始学习了爵士舞蹈,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不仅越跳越好还开始给别人教学,并通过这项新的技能养活了自己。

哪种人更适应乌卡时代(的文化即将到来)(4)

社会、时代、文化发展的真相,往往比想象中的更深刻、更残酷

曾经有一个护工团队救助那些失足青年,比如瘾君子、黑道小混混、暴力分子等等,这个团队想办法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失足青年去完成,并且完成之后会有一定的酬金,目的是让这些年轻人逐渐摆脱黑暗的生活重塑自我。

从表面上看这个初衷无可厚非,效果也一定比对这些人视而不见强很多吧。

30年后,有一位研究人员好奇的将这些被救助人员的资料调出来,发现这些人几乎都有酗酒、失业等情况的发生并伴有不同的程度的心理问题,与之前的计划事与愿违。

研究人员仔细找原因发现一个共性:这些孩子在完成简单任务得到的奖赏,降低了他们奋斗与坚定的程度。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太容易得到的,会扼杀他们内在的驱动力。

而更深层次的剖析也让读者若有所思:在人的思维底层有一个东西就叫价值观,它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包含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童年经历、知识储备、生活常识、社会阅历与见识等多重内容,护工给出的好建议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的,比如在社区帮忙、给孤儿院出力等等,但是它并不是瘾君子的价值观,是强加于这类人群的。

哪种人更适应乌卡时代(的文化即将到来)(5)

为了引导这些人走出困境,护工团队就像照顾小孩子一样呵护着瘾君子与小混混们,这是一个真正洗脑的过程。

最终这些人也认同了普世的价值观,但是核心问题并没有解决,作为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群却接受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这些断层的价值观根本没法真正的帮助这些底层人群。

说的简单些,如果他们脱离了护工团队的引导与帮助,马上就被打回了原形,他们并没有学会白手起家,更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仅有的技能真正接轨于社会,这需要大量的实践与尝试,依然玻璃心的他们自然做不到坚韧。

哪种人更适应乌卡时代(的文化即将到来)(6)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揭晓开篇故事的答案了,那个九岁的扎克是如何当上校长的呢?

最初扎克也是举头无门,曾经做过很多底层的工作比如扫厕所之类,直到有一天很巧合听到了一位教授有关音乐的演讲,这对扎克触动极大,教授竟然用语言把音乐描绘的如此美妙,从此扎克爱上了音乐。

由于没有任何的学习负担,扎克一头扎进了音乐的海洋。教授指导扎克已经辍学并没有建议他回到学校,而是进一步激发了他对于音乐的天分,教授给扎克安排了一些名曲的乐章让他反复听,这对于打开心扉的扎克来说不是难事。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扎克已经15岁了,他虽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读完小学、初中、高中,但还是因为音乐考上了纽约大学,同时因为音乐的学习领悟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心得,当扎克毕业的时候,他拿到了音乐、哲学、政治、经济学的综合学位。也因此收到了危地马拉那所大学的聘请,希望扎克可以来到这里组建新的学院并担任校长。

哪种人更适应乌卡时代(的文化即将到来)(7)

虽然扎克没有在适龄的阶段接受常规教育,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与社会接轨,并从这个经验中获得了自信,找到了那个曾经不知道的自己,当然相信扎克还会找到更新的自己。

由此看来人们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和各种具体的活动不断的调整自己、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扎克接受采访时意味深长的说道:“教育可以消灭人之间的差异,但是无法赋予人们从事伟大事业的自主权。”

到底什么是乌卡时代

乌卡时代是四个字母的总和——VUCA(Volatility:易变性; 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首拼)。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团队与人等不同集体的交互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信息展现的方式已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三维、立体、全息、虚拟空间等形形色色的科技成果服务着我们的五感,高速的网络作为其载体不断的更新着。网络只是一个例子,其实一切随时都在生长也都在消亡,我们越来越跟不上变化,这种不稳定的趋势带来了更多的易变性——Volatility

哪种人更适应乌卡时代(的文化即将到来)(8)

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交互越来越充分,盈利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今天还上市,明天可能面临倒闭,后天换了一个盈利模式还可以卷土重来。这种充分性和丰富性带来了事件发生、行业迭代的无方向性,即不确定性——Uncertainty

由于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如果你不带手机可能连煎饼都吃不上,如果你扯一些诗词歌赋可能会促进商务的进展,如果你做一手好菜可能会有千万陌生的粉丝,如果你带着手表可能被老婆定位,如果你安装了跑步APP很可能真的为了那些数据坚持跑步了,如果你在网上喷几句美国大选很可能会圈到粉丝。所以在传统时代互不相关的事物关联起来而且愈发充分的同时,每个个体都被淹没在海量数据中,这就是今后世界的复杂性——Complexity

哪种人更适应乌卡时代(的文化即将到来)(9)

随着以上几个特点的不断进化,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模糊,小明可以是小红的男朋友,也可以是她的导师,更可以是她的网游对手,还可以是她的炒股搭档,单一的关系被解离成多重没有界限的模糊关系,从而降低了事物间的因果性,貌似信息量很多,实则直接关联的信息很缺乏,这就是未来世界的模糊性——Ambiguity

四十不惑还有效吗?

如果仔细想想,现在的八零后也已经进入了不惑之年,他们不再年轻也不再自我,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生活充满了他们的生命,是否“不惑”已经没人关心,就连自己也不觉得它有多重要,充斥在心里更多的却成了“中年危机”,以往的梦想渐渐模糊,曾经的誓言不想再提起,更多的是如何保住工作,如何负重前行,如何保持健康,病不起也伤不起,再苦再累也要多给孩子报个补习班,这也是唯一自己能做的事了。

哪种人更适应乌卡时代(的文化即将到来)(10)

焦虑的来源其实就是乌卡时代的特点,易变性让我们的付出很难兑现回报,不确定性让我们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复杂性让我们做事无从下手,模糊性让我们瞻前顾后,因为一切貌似都有关联。

既然如此不如看看本书作者的种种案例,其实都指向一个原则:两条腿走路

我们的工作大都不是我们的爱好,或曰“我们自以为的爱好”,生活的压力与社会的舆论让每个人急匆匆的步入了工作行列,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尽快挣钱从而搭上“不被人看扁”的列车。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条腿,饭碗之腿

我们缺的是第二条腿­——激情之退。这个听起来似乎已经离人们很远,我们都认为只有赚钱才能让自己兴奋。的确,这就是这个时代留给人们的“财富”,同时也是一剂迷药。其实谁都明白“热爱”才是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坚忍不拔的重要基础,那才是真正的“不惑”!

不知道忙碌的人们是否能重拾年轻的热情,找到另一个自己。不管怎样,更有价值的下一代的教育方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缺少变化的教育模式是否可以培养身在乌卡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不得而知。如果在兼顾学分成绩的基础上多一条“激情之腿”,它会不会是应对乌卡时代的一剂良方呢?

哪种人更适应乌卡时代(的文化即将到来)(11)

,就目前的社会就业来看,热爱打街球的可以在NBA尽兴表演、美甲的可现场直播手艺、做演员的搞一搞真人秀,这些变种的商业活动都比工薪阶层赚的多,只要你有真本事总有发光的时候,因为激情之腿并非“技能之腿”,再来想想我们让孩子好好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靠成绩“赚大钱”的目标是否已经随着乌卡时代的到来逐渐模糊了?笔者认为除了成绩单一维度的较量,让年轻人回到初心,寻找学习的快乐,从学习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并寻找属于自己的方法和道路才是更重要的。

关于未来您对自己和家人有什么打算和计划呢?

本站文章为@骁寒文化驿站所有,未经同意,转载必究。图片来自网络,联络必删!

#文化领域##圈子学院##社会百态##生活随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