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石燕然啥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

今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国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察解读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国舅窦宪率大军征伐北匈奴,大破北匈奴后所刻摩崖勒石。经过认真辩识,确认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书《燕然山铭》,是中蒙合作所获重大考古发现。

勒石燕然啥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1)

这次考古发现,使得班固成为舆论热点,“燕然未勒归无计”也被历史爱好者屡屡提及。“燕然”是山名,即今蒙古境内杭爱山。“勒”是在石头上刻字。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也就是最近刚发现的这块刻石。所以,“燕然未勒”有功业未成、边患未平的含意。作为刻石的书写者,班固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著有《王命论》,写出《史记后传》数十篇。班固9岁能诗,13岁受大思想家王充赏识,进入洛阳太学深造。他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说,尤其对司马迁推崇备至。一次,王充与班彪谈文论史,班固忍不住插话,王充大为惊讶,认为班固久后必能著述汉史。父亲去世后,班固整理文稿资料,开始撰写《汉书》。不料被告私修国史,被捕入狱。

眼看班家大祸临头,班固的弟弟班超奔走洛阳上书,受到汉明帝召见。班超将父兄几十年修史,意在宣扬“汉德”的苦心禀告。汉明帝认为《汉书》是一部奇书,下令释放班固,授官兰台史令,年俸600石。

可惜,欣赏并有意栽培班固的汉明帝不久去世。

喜史好文的汉章帝即位后,很快召开了白虎会议。当时名儒、朝臣大员齐集一堂,讨论五经异同,汉章帝亲自裁决,时间长达一个月。会后,班固奉命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形成了著名的学术专著《白虎通义》。

经过25年的艰苦写作,《汉书》基本完成,从刘邦元年写到王莽地皇四年。开创了以纪传体写断代史的先例,揭示了西汉由盛而衰的原因,记录了大量自然、人文资料,是《史记》后又一部历史巨作。

完成《汉书》的写作,班固已渐入老境,竟然毫无升迁。因此,利用为母奔丧之机,辞官返回扶风老家。

勒石燕然啥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2)

公元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被任命为中护军,为窦宪谋划战事,起草公文。窦宪亲率一万精骑,大败北匈奴单于于燕然山下,立下赫赫战功。班固奉命写下《封燕然山铭》,为窦宪歌功颂德。又奉命与傅毅合写了《窦将军北征颂》,为窦宪树碑立传。

窦宪班师回朝后,飞扬跋扈,遍插亲信,引起朝臣不满,皇帝警觉。窦宪竟然谋反,败漏后自杀身死。原本对谋反毫不知情的班固,却遭到一个小人的蓄意陷害。

一次,班固家奴醉酒驾车,冲撞了洛阳令种兢车骑。窦宪案发后,种兢搜罗班固写的文章和班固出入窦宪府的踪迹,上报朝廷。年轻的汉和帝命种兢审案。班固被严刑拷打,不得不承认与窦宪有染。汉和帝草菅人命,赐班固自尽。

不知是三尺白布悬梁,还是一杯毒酒下肚,一代史学巨匠,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时过不久,班固平反昭雪。汉和帝下诏,谴责种兢的劣行,并将残害班固的酷吏处死。

勒石燕然啥典故(燕然未勒归无计)(3)

随着《汉书》的影响扩大,班固墓成为班固亲友、文人墨客争相朝拜之地。班固的弟弟班超率军平定西域前,得胜封侯后,来到班固墓前,祭奠、告慰哥哥的亡灵。班固的侄子班勇出使西域前,同样到班固墓拜祭伯父。

后来,韦应物、杜甫、苏轼等大人物相继拜谒班固墓,给班固以无尽的荣光。

清代学者冯明世路过扶风时,专程到班固墓前凭吊。那时的班固墓,一亩二分大的墓园,青砖围墙环绕,墓前有石碑三座,石羊两只,石案一条,甚是威严、庄重。而今在陕西扶风县太白乡浪店村一块黄土地上,一个三尺土丘前,竖着一块毫不起眼的石碑,上书“班固墓”三个字,满目荒凉,令人心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