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

之前就想做一个系列的导演影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卫芬奇,而大卫芬奇里面,最想写的,就是《七宗罪》。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是有摩根弗里曼和布拉德皮特所主演的一部影片,演技自然不必担心。

其二则是因为其浓郁的宗教风格。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1)

这部具有宗教风格的电影,影响了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同时我也深深的爱着这部电影,但是如果让我来全面的解析这部电影的话,我恐怕是无能为力——因为《七宗罪》涉及到了宗教中的七原罪、精神疾病、悬疑、社会现象、人性隐喻、个人成长等多个方面,每一个方面拿出来,都是可以作为完整的一篇电影解析来呈现的。

对于只看过四遍电影的我,仍然没有能力说自己对整个故事的架构熟络于心,我是一个业余编剧,看到了作为剧本影像化之后的结构之间的联系,也看到了人物的成长规律遵循着既定的形式来展开...

但是我看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其一就是“人性”,再一点就是“传道”,宗教中的“传道”,记得萨摩赛特在电影中曾经解释过“罪犯”约翰李的动机的时候,用的就是“Preaching(布道)”,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可以确定的是约翰李确实有布道的目的——而如果从布道的角度来分析整部影片的话,影片本身的宗教色彩就更加浓厚了,迄今以来我看过的宗教色彩最浓厚的商业电影的话,就是《达芬奇密码》,那也是我头一次接触到了耶稣和他的信众们。

抛开这些散乱的点的话,我们就可以将整个电影串起来,即使没有太深层次的宗教和心理学知识,同样可以对《七宗罪》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而在此了解之前,我们需要一条线来将整个故事的主线串起来。

思考再三,我决定把警官萨摩赛特作为一个主心人物,从萨摩赛特出发,将整个故事串成一圈。

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环状叙事。

而我选的切入角度,则是社会现象和电影结构两点,同时这也是我比较擅长的两点。

萨摩赛特的晚年生活

萨摩赛特老了吗?

不,当然不老。这里的“晚年生活”,不是强调萨摩赛特的年龄,而是在强调萨摩赛特的悲观心理:萨摩赛特想要辞职,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这是萨摩赛特自己说的。

在影片的开头里,我们也看到了萨摩赛特办一场杀夫案的时候,问警员:孩子看到了吗?警员埋怨萨摩赛特多管闲事,让他管好自己和工作就好了,不要为自己找麻烦。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2)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3)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4)

萨摩赛特没有说话,但是在随后的剧情里,他为自己的这种行为做出了解释,他说自己厌倦了人们的冷漠,厌倦了人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5)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6)

在影片里,萨摩赛特提到了自己遇见的一件事情加以佐证这种想法,他说自己并不是悲观,而是人性确实如此,一个女人收到迫害的时候,喊“救火”甚至比“救命”要有效...影片中多次通过萨摩赛特的对话让我们了解了他本人的一些观念,而从这些观念中,我们得出,萨摩赛特与现代生活是格格不入的。

他会用一台脱离时代的打字机做事情,在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里独守着“读书”的习惯,对人慈善,遵守着严格的作息和整齐的穿着(在影片开头有展现)...这些,都在说明萨摩赛特的性格和特点。

萨摩赛特的“沉稳”和“格格不入”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电影中的男主角,那部电影的名字叫做《老无所依》,可以说《老无所依》和《七宗罪》是完全相反的两种形式,在《七宗罪》里面,影片展现的主要是警官的视角和“探索、追寻”的主题,而在《老无所依》里,则变成了“杀人犯和窃贼”的视角以及“逃跑、争夺”的主题,但是影片所表达的关于“格格不入”的概念都是一样的。

萨摩赛特对现实生活的抵抗,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对社会现象的失望,而另一个原因则是生活上的格格不入,而米尔斯恰巧正式萨摩赛特的对立面。

相比于萨摩赛特的沉稳和格格不入,米尔斯的性格冲动而果敢,就连萨摩赛特在评价米尔斯的时候,也提到过他冲动的性格,对于一个DETECTIVE(探员)来说,最怕的就是冲动的性格,所以萨摩赛特不止一次提醒他要冷静,但是米尔斯从未听过。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7)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8)

所以你会看到米尔斯打骂了“记者”,因受伤而愤怒的踹门进入了犯人房间,面对萨摩赛特的书单暴躁异常,无法专心等等。

无时无刻不在展现了七宗罪中的“愤怒”原罪,萨摩赛特无法去阻止他,就像他不能去阻止凶手一样,事情的进展随着两个人的不断选择而变得越来越诡异。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9)

而萨摩赛特也逐渐的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无能为力了。

这很像电影《老无所依》所展现的情感,当警官和罪犯的轨迹走到了一起时,警官原以为自己即将解救被罪犯追逐的窃贼,然而却发现自己还是晚了一步——当他到达那里时,窃贼已经死亡。

在那一刻,他感到了一种孤寂和无力感,进而使得电影的主题“老无所依”得到了升华,将人们的视线从凶杀案拉回到了电影的意识形态的建置上。

而在《七宗罪》中,萨摩赛特的角色则更像一个父亲,他不止一次劝导米尔斯放下冲动、放下愤怒,冷静下来,但是从来没有成功过,而米尔斯就是一个孩子,两者的互动不仅仅是“父与子”之间的互动,其实严格说来的话,其实是“两个时代”之间的互动。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10)

一个时代过去,另一个时代到来的时候,上一个时代的故事就已经成为了历史,而这个时代无论怎样黑暗,都是发生在当下的故事,米尔斯就是发生在当下故事中的主人公,而萨摩赛特,其实更相当于是一段历史(的写照)。

电影为什么这样叙事?

说完了萨摩赛特,我们再来说一下萨摩赛特的故事线,在上文中我提到了一个概念:环状叙事,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环状叙事的故事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开头,一个非常经典的开头,并且有很多人可能会忽略掉的细节。

开头中向我们展现了萨摩赛特遇到的第一个案子,也就是我在前文中所提到的杀父案,警员说是夫妻两人在吵架的时候产生纠纷,因为“冲动”而下了杀手,注意这个冲动的细节,不是因为钱,也不是因为“出轨”或是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冲动,导致了夫妻之间的杀戮,这是一点,建置了整个故事的引线部分,从这个小案件进而拉出整个连环案件,而这个小案件,就是因为大案件的“原罪”而造成的结果,所以说萨摩赛特接受的第一个案子,其实是整个故事的一个核心,也就是“原罪”。

其次,萨摩赛特开头没有关心案件,而是先问“孩子有没有事”,这是一个隐喻(这里并没有过度解读),隐喻米尔斯和其妻子的孩子的事情,而他们的孩子,则是造成米尔斯最后因为冲动杀死约翰杜的因。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11)

最终造成了约翰杜因为妒忌而被枪杀的果。

同样的,米尔斯也因为自己的愤怒(冲动)得到了惩罚,愤怒的原罪影响了他的情绪,最终不得不为杀人而承担责任。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12)

由以上看来,从开头的(冲动)原罪建置,到最后的七原罪的建置圆满,以愤怒(冲动)的原罪作为结局。整个故事呈现出来的,其实就是一个环形结构的形式。

导演的心思非常缜密,而且用法也很刁钻,很有意思,从而使得影片最后的升华非常的恰到好处,几乎称得上圆满。

那么问题来了,电影为什么要在形式上采用环状结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低俗小说》,环状结构 非线性叙事的经典之作,开头以南瓜和兔子一对情侣抢劫咖啡店作为开场,而在结尾的时候,对开场的故事进行了延伸和完善,将整部电影串起来,形成了一个以“救赎”为母题的叙事线路。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13)

救赎的母题体现在哪儿呢?

体现在黑人朱尔斯的个人信仰中,这个在片中多次提到过。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14)

第二个例子,就是《霸王别姬》,开场的一场别开生趣的“霸王别姬”的台戏,直接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大帷幕,在结局里,又重新回到了开头的舞台上,以“虞姬”自刎作为整部影片的结束。

这部电影里的结尾,同样是对整个故事的一个总结和完善,而其中所提到的电影的母题,就是“人生与戏”,描述的,也是作为虞姬的扮演者程蝶衣戏剧性的一生,开头与结尾的重复使得影片的母题“人生与戏”的探讨上升了数个台阶。

从一开始的戏与舞台,一直发展到最后的“不疯魔不成活”,展现了程蝶衣疯魔的一生,也隐喻了社会的动乱和荒诞。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15)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低俗小说》还是《霸王别姬》,都在进行着一种“母题回归”的探讨,通过展现开头与结尾的场景及对话的重复,亦或是展现形式与动机上的重复,来营造一种回归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是重复的。

在电影中,我们把这种“母题回归”的形式展现称为重复蒙太奇,通过对以上展现的重复,以达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

回归《七宗罪》的主题上来,你会发现,在影片中,曾多次提到了萨摩赛特对米尔斯冲动情绪的劝诫,上文中也提到,通过多次的重复,从而刻画人物,深化(原罪)主题。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16)

这是影片的母题,同时这也是本部电影叙事为何如此有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原罪下的布道者与原罪加身者

说到七原罪,我最先想到的不是原罪,而是耶稣,耶稣本身并没有原罪,或者说他的罪孽很轻,他去承受苦难的原因是为了替所有原罪加身的人承受苦难,所以,他既是一个布道者,也是一个原罪加身者。

本来不想谈及宗教,但是在影片中,宗教仪式感非常浓烈,以至于我们根本不可能避开宗教去谈电影,因为宗教本身就是电影的一部分,那么,宗教的仪式,在电影中的展现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也就是第一点,这种仪式感被影片中的布道者,同时也是原罪加身者(约翰杜犯有嫉妒的原罪)视为一种不得不做的东西,它首先是一种信仰,其次才被称之为仪式。

在影片的最后,约翰杜曾多次指出,自己是在为上帝践行原罪处罚,这一点和萨摩赛特的想法不谋而合了,萨摩赛特既不是布道者,也不是原罪加身者,他厌恶世界的冷漠,但是没有去通过暴力来制止这种冷漠。

约翰杜做了萨摩赛特不敢做的事情,他挽救了人们的冷漠,让人们开始对整件事情加以关注,虽然用的方式极其暴力和血腥。

约翰杜说:我们在每个街角、每个家庭中都看到了原罪...我们容忍了,因为见怪不怪,没什么大不了,我们从早容忍到晚......现在不同了,我立下榜样,世人将对我的所作所为进行思索,和研究,并遵循——直到永远。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17)

这和萨摩赛特的想法其实不谋而合,可以说米尔斯就是萨摩赛特的另一种人格的展现,他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也是从米尔斯身上,萨摩赛特思考到了很多东西。

在但丁的作品《神曲》中,炼狱篇中的但丁头上被刻上了七死罪,而每爬升一崖(战胜一个原罪),就会被擦掉一个死罪,虽然最后成功的到达了天堂,但是在炼狱篇的第四崖第十九章里,但丁在怠惰的死罪前睡着了,但丁承认了自己怠惰的原罪,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布道者。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18)

在电影中同样也是如此,虽然约翰杜犯有“妒忌”的原罪,但是仍然不影响他是一个布道者,约翰杜所做的事情,如果抛开道德层面来说的话,就是在进行一场“布道”。

萨摩赛特明白约翰杜的行为动机,他问:你是在替上帝行善事吗?

约翰杜的回答是:上帝的做法你是无法理解的。

10宗罪分别是哪七种罪(七宗罪)(19)

之后两个人再没有就此问题对话。

电影中呈现的观点很中性,萨摩赛特没有对约翰杜的所作所为进行一个总结,同样的,他也无法对现实生活中的冷漠进行一个总结。

就像萨摩赛特在电影最后所引用的海明威的那句话一样:这个世界是个好地方,我们值得为之奋斗。我同意后半句。

萨摩赛特感到了一种无力感,但是他却无法避免这种无力感,正像上文中所提到的,约翰杜的做法是植根于心的,米尔斯也是,他们是性格如此明显的一类人,萨摩赛特无法去改变他们,也无法去改变自己,他老了,终究会辞职,终究会离开世界,而离开世界之前,他想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这就是萨摩赛特的想法。

从萨摩赛特的角度出发的话,影片是极其孤独和黑暗的,《七宗罪》想讲述的并不是关于原罪的邪恶或是布道者的神圣,他只是在讲一种现象,如同战后美国的“垮掉的一代”,如同《钢的琴》中的“理想丧失”的展现。

而影片最终想让我们思考的是:当知道了世界的丑陋和荒诞之后,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去直面生活,我们该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生活?

这是影片最终想要表达的东西。

最后,谢谢观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