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刚谈拍戏(16岁当工人28岁成名)

孙红雷刚从学校毕业后不久,遇到一个戏招演员。

他准备好了简历去面试,但刚看到导演,就被人家拒绝了。对方甚至连个拒绝理由都没说。

孙红雷又急又气,一个箭步上去就把导演拦住了:你不用我,将来等着后悔吧。

别说,这句话还真的把导演镇住了,启用了孙红雷。

后来,这部名为《永不瞑目》的戏,拿到了金鹰奖。

而这个被孙红雷镇住了的导演,就是赵宝刚。

赵宝刚谈拍戏(16岁当工人28岁成名)(1)

1. 迷茫的青春

1955年出生的赵宝刚没有赶上好时候。

由于时代原因,他念书到初中毕业,16岁就当了翻砂工人,这一干就是12年。

翻砂工人是个苦差事,露天作业,没有冬夏,不分寒暑,在繁重的劳动中,赵宝刚的10个手指甲全掉过,脚趾甲掉了6个。

身体劳累不说,精神更得高度集中,工作时若稍有不慎,就可能小命不保。每年钢厂有千分之三的死亡指标,他的17个同学,在他的青春年代就走了3个。

赵宝刚生得俊俏,在工厂很受女生欢迎,但赵宝刚不敢谈恋爱,一想到结了婚就立马要被催生,赵宝刚就想逃离。

赵宝刚谈拍戏(16岁当工人28岁成名)(2)

想改变命运的念头在赵宝刚脑子里疯涨,但对于未来能做什么,毫无头绪。赵宝刚琢磨着,要改变命运就必须有点本事,一是文化,二是能力。

工作时,他非常努力,连续8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和新长征红旗突击手;在工余,他看书,学外语,学话剧,练美声,希望这些额外的技能能带给自己一条离开这里的路。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2次报考音乐学院,考了北京20多个音乐团体都没有被录取。

生活的苦闷打击着这个年轻人。迷茫的时候,他就在在天安门广场上数砖头,心里头直发愁。他坐在中间那块砖上,对着毛主席,自言自语地说,主席啊,您给我指条明路吧。

28岁,他终于迎来了自己改变人生的第一个机会。

2. 在命运的夹缝中寻找机会

1983年,北京电影艺术中心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拍成电影,赵宝刚谋得一个机会,他以剧组唯一一名业余演员的身份进组,在剧中饰演汉奸祁瑞丰。

电视一播出,赵宝刚成名了。

他和导演说,我能留下来给你们沏茶倒水吗?我想学习一下。导演一看,这孩子不错。

艺术中心同意接收他,但开出了严苛的条件。第一,不能再演戏;第二,不能跳槽;第三,不解决家属的户口问题。

对于刚刚成为知名演员的赵宝刚,这无疑是个打击。但是,对于一心想离开钢厂的赵宝刚,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不干演员就不干了呗。

多年后,功成名就的赵宝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到,小时候有什么理想? 他说,根本没什么理想,只是为了生计,更好地活着。

成了剧务之后,赵宝刚没有闲着。他什么都干,什么也愿意学。订盒饭、给食堂师傅和饺子馅儿都干过。当时已经是知名演员的赵宝刚没有一点怨气,能从工厂调到艺术单位,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他特别自豪。

一次,剪片子的大师傅傅正义来了,赵宝刚赶紧过去,给他端上茶水,问,傅老师,您能每天给我讲点课吗?您想吃什么,我给您开小灶。

腿脚勤快、嘴巴甜,他在片场学会了拍摄、剪辑、调度等当导演需要的所有技能。

赵宝刚谈拍戏(16岁当工人28岁成名)(3)

1990年,赵宝刚得到了一个导演的机会。

当时鲁晓威在拍电视剧《渴望》,中间剧本出了问题。还是导播的赵宝刚说,“你去改剧本吧,我来试试,我不挂名,也不拿稿费,我就要这个机会。”

就这样,赵宝刚导了后30集。

《渴望》播出后,轰动全国,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它创下的收视狂潮和巅峰效应,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神话。

但没有人知道,这部电视剧后三十集是赵宝刚所导,甚至连正片中导演那一栏也找不到赵宝刚的名字。

这部剧获得了飞天奖,导演、编剧、美术、灯光全得奖,但没人知道赵宝刚的付出。赵宝刚有些失落,但同时他也很高兴,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验证。

赵宝刚谈拍戏(16岁当工人28岁成名)(4)

他肯付出,又脑瓜子灵活,这一切领导都看在眼里,很快,他被正式调到导演组。

不争名不夺利,主动学习,认真做事,让赵宝刚再次找到了抓住命运的机会,开启了他成为电视剧行业的一代宗师之路。

3. 奉劝赵宝刚不要再做导演

1991年,一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让赵宝刚名声大振。

这部电视剧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热门话题,语言戏谑又幽默,掀起了收视狂潮。

然而打击很快到来。

1992年,他导演的《皇城根儿》引起巨大争议,当时就有知名影评人直接点名道姓在文章里写,“奉劝赵宝刚不要再做导演。”

赵宝刚被批评得脸上挂不住了,心想自己的创作理念有问题。他停下手中的所有事情,把所有中国近十年的电视剧全分析了一遍。

停工1年2个月,他得出一个结论:不能拍命题作文,一定要拍自己想表达的东西。

之后,他聚焦感情生活,拍出了《过把瘾》,这部戏在中国电视剧事业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电视剧,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部言情剧。

赵宝刚谈拍戏(16岁当工人28岁成名)(5)

接下来,《别了,温哥华》、《像雾像雨又像风》奠定了他青春爱情剧的一代宗师之位。但他一直想拍点部一样的。

2006年,《奋斗》的本子递到他手上。这个关注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的故事,贴了他心中最想表达的东西。

电视剧开拍前,他和石康探讨剧本角色,对于剧本如何改,两人互不相让。石康说,“我读过3600本书。”赵宝刚说,“我只读过36本,但我有20年的电视剧拍摄经验。”

因为剧中角色米莱一直找不到贴合的演员,而定下的王珞丹又皮肤稍黑,为了更贴近人物,赵宝刚把米莱由巨富的出生改成了土大款的家庭。

《奋斗》大火后,石康说,《奋斗》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一个影子,它叫赵宝刚。

在《奋斗》之后,赵宝刚趁势推出青春三部曲,大获成功。有人说,赵宝刚像是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关心你的感情、生活,很温暖。

赵宝刚谈拍戏(16岁当工人28岁成名)(6)

在熟悉了青春主题之后,赵宝刚又在寻求更多的可能性。他拍了一部《男人帮》,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但这份在安全区边缘游走的刺激感,让他觉得兴奋。“如果一个电视剧一开拍,你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那就太没意思了。”

就像是他镜头下的青春一样,张扬、肆意、不知畏惧,赵宝刚在他的事业路上,一直保持着好奇心。正是这份好奇心,让他在60岁的年纪重新当了一回学生,做了一回电影行业的新鲜人。

知道他要拍电影,他的好朋友冯小刚说他“有病”。但他仍然兴致勃勃,不担心自己晚节不保。

琢磨了5年之久的剧本,他找来合作多年的孙红雷,在片场像学生一样的学习,最终交出了《触不可及》的答卷。

赵宝刚谈拍戏(16岁当工人28岁成名)(7)

赵宝刚拍摄的电视剧大都启用新人演员,如今许多活跃在荧屏的实力派演员都是从他手下走出去的。

许多土豪看中赵宝刚的造星能力,开始琢磨起了“潜规则”。

有一次,赵宝刚在选一个会唱歌的角色。有人托朋友找到他,直接拿出一个信封放桌子上,赵宝刚打开一看,厚厚一沓美金。

赵宝刚直接拒绝了,“你要是这样,咱们朋友都没得做了。”

正是对每个角色的精雕细琢,对规则的不跟从,不断打破自己,才成就了“收视保证”赵宝刚。每次赵宝刚有作品问世,几乎都会引起热议,中国电视剧行业洗牌无数次,他却能一直把握时代脉搏。

4. 时刻保持警醒

在赵宝刚年轻的时候,他看到电影艺术中心的许多导演,从辉煌到落寞,再到离开这个行业。这让他不断给自己提醒,千万不能像他们一样。

他说,如果我不行了,那我就不要再拍戏了。为此,他时常和年轻人待在一起,希望能汲取他们身上的能量。

赵宝刚说,活了这许多年,他得出了2个认知。

第一,要给自己创造无聊时间。

在《别了,温哥华》之后,在3年时间里,他埋头思考当下的青年的心理特性,最后创造出了《奋斗》。

第二,在自己特别顺的时候,要给自己挖坑。

自己在一个行业已经干出一点成绩,别人都尊重你,你就听不到反面的声音。只有自己去找一个对自己来说不那么安全的东西,打破自己的舒适区,潜心去学习,才能有所突破。

只有不断打破自己,才能有新鲜血液。

如今,已经是66岁的赵宝刚时隔多年执导国安谍战片,期待这部新片为他36年的导演生涯带来新的色彩。

赵宝刚谈拍戏(16岁当工人28岁成名)(8)

作者:江流深,心怀谦卑,静水流深。

参考资料:

1. 杨澜访谈录140914 :赵宝刚——与“惯性”做抗争

2. 杨澜访谈录-人生相对论 20150506

3. 《可凡倾听》赵宝刚专访:“青春斗”,与自己斗

4. 鲁豫有约:赵宝刚的老友记20130621

5. 说出你的故事20131023:我这三十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