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类拔萃成语小故事 成语故事出类拔萃

“出类拔萃”这则成语最早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公孙丑》当中:“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意思是:圣人对于百姓,也是同类但他的品德远远超出了同类,才能高出了同群,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出类拔萃成语小故事 成语故事出类拔萃?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出类拔萃成语小故事 成语故事出类拔萃

出类拔萃成语小故事 成语故事出类拔萃

“出类拔萃”这则成语最早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公孙丑》当中:“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意思是:圣人对于百姓,也是同类。但他的品德远远超出了同类,才能高出了同群。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孟子非常崇拜孔子,在他心目中,孔子才是一位真正的圣人。

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说:“老师,您已经是一位圣人了吗?”

孟子说:“连孔夫子都不敢称自己为圣人,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公孙丑又问:“孔子和伯夷、伊尹这几位圣贤都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他们都能够以仁义治理天下,不做不合道理的事情。至于不同之处,孔子的弟子有若曾说过:‘不仅人类有高下不同,麒麟对于走兽,凤凰对于飞禽,泰山对于土堆,河海对于小溪,都有同类中的高下之别。圣人对于百姓,也是同类。但他远远超出了同类,大大高出了同族。自有人类以来,没有谁比孔子更加伟大,孔子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这就是成语“出类拔萃”的由来。“萃”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出类拔萃”指人的品德才能出众,高出同类之上。

“出类拔萃”这则成语所蕴含的道理是:我们不能甘愿做一个平庸的人,而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只有具有了非凡的品德,才能成为人们羡慕崇拜的对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