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奇谈怪论(戏说成语之曲高和寡)

据传在春秋战国时代

在楚国有一个“非著名”文学家-----宋玉

任议政大夫之职,是屈原的弟子哟

成语奇谈怪论(戏说成语之曲高和寡)(1)

这一天,在上书房

楚顷襄王单独宣召了宋玉

板起脸色问他:“你是不是做了坏事?好多人都在投诉你”

(ps: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毫不在乎的回答:“好像是有这么回事?请大王先宽恕我,听我讲个故事:

有个歌手在都城里唱歌,起初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能有几千人

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也能有几百人

可是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就只不过几十人了

等到最后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还能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人罢了

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能应和的人也就越少“

成语奇谈怪论(戏说成语之曲高和寡)(2)

非著名的文学家宋玉接着对楚顷襄王说:

”为什么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鲲呢

是因为凤凰向上腾飞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负苍天,翱翔在那极高远的天上

那篱笆下面的鷃雀,怎能和它一样了解天地的高远呢

鲲早晨从昆仑山脚下出发,中午在碣石山上晒脊背,夜晚在孟诸过夜

那一尺来深水塘里的小鲵鱼,怎能和它一样测知江海的广阔呢

所以,不光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鲲,士人之中也有杰出人才

圣人有高明的思想和美好的操行,超脱世事而独自相处

一般的世人百姓又怎能知道臣的作为呢“

成语奇谈怪论(戏说成语之曲高和寡)(3)

”曲高和寡“由此得来,意思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用来形容知音难觅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也是出自这个故事哟

“阳春白雪”代表着高雅的文艺作品,而“下里巴人”则代表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学

成语奇谈怪论(戏说成语之曲高和寡)(4)

今日话题

你懂身边的朋友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