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县乡村振兴的成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清水河县乡村振兴的成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1)

清水河县乡村振兴的成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

清水河县乡村振兴的成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3)

清水河县柳青河村毗邻黄河,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柳青河村立足自然地理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发展旅游业,建设美丽乡村,村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现在生活好了,过上稳定安逸的日子,还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鑫海农家乐的老板范海旺,19岁离开村子打工,听说家乡依托黄河发展乡村旅游,他便利用以前攒的钱在村子里办起了农家乐。

清水河县乡村振兴的成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4)

柳青河村从清朝康熙年间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98年,为配合万家寨水库工程建设,柳青河村从原址整体搬迁到向上60多米高的坡地上,其中始建于清乾隆二年的古戏台也按照原貌被重新恢复。2016年,当地建成了2400米的旅游栈道,600米的景观墙,一座龙门架和2000平方米的景观台,并修建了停车场,种植了松树绿化带,还新建了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

“近两年,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我的农家乐都要提前预约呢。”说起自己的生意,范海旺甚是欢喜。他说,现在不仅自己赚了钱,还帮着当地农户卖鸡蛋、猪肉和黄河鱼等土特产,带着大家共同脱贫致富。

像范海旺一样回乡干事业的还有清水河县老牛湾镇老牛湾村的李文清。

清水河县乡村振兴的成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5)

“开农家乐这条路是走对了,我现在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李文清一边忙着收拾碗筷,一边告诉记者,“以前一直在外打工挺不容易的,也想回家创业,刚开始开农家乐只是想试试看,没想过生意会这般好,现在每到周末,院里院外都是满座。”话语间,这位朴实的农家汉子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神情。而这间面积不大的农家乐承载着他们一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告别贫困,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蓬勃兴起的乡村旅游带火了这个曾经偏远的小村子。2012年,清水河县启动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创建工作,美丽乡村和旅游区同步建设,先后完成了核心景区基础设施、旅游公路及两侧景观绿化、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等多个项目工程。在打造美丽生态的同时,开启“解锁”老牛湾秀美山水背后的“文化密码”,按照打造国家5A级景区标准,坚持“就地取材、因房制宜、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保持原貌、充实内容”的原则,启动了古村落保护建设项目,对老牛湾村容村貌和景区环境进行就地改造提升。如今的老牛湾村,村庄整洁、村民富裕,处处洋溢着村民们对脱贫的决心、对小康生活的期待。

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乡村面貌的巨变,更带来了百姓生活的巨变。在更多的政策引导和激励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参与到老牛湾旅游业发展中来,成为老牛湾旅游业的参与者、建设者、经营者和受益者,共建互生的乡村旅游良性发展模式正在形成。截至目前,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余元。

清水河县乡村振兴的成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6)

近年来,清水河县立足优势资源,以黄河峡谷、地质景观、明代长城、草原生态、湿地资源、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为主打品牌,逐步开发建设了沿黄河、沿长城、沿清水河、沿浑河等旅游带,创建了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和浑河国家湿地公园,发展了乡村旅游,初步形成“四带二园”的全域旅游开发格局。下一步,清水河县将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及自治区打造沿黄生态廊道和沿黄生态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忠实践行者,全力绘就一幅山清水秀、休闲畅游、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梁静姝

编辑:董欣

审核:刘志强

清水河县乡村振兴的成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7)

清水河县乡村振兴的成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8)

清水河县乡村振兴的成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