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文章写法(在这里苏东坡创作738篇)

苏东坡文章写法(在这里苏东坡创作738篇)(1)

俯瞰东坡赤壁风景区。

“黄州因苏东坡,成了千年古城;苏东坡因为黄州,成了唐宋八大家。可以说,黄州与苏东坡是相互成就。”8月17日下午,“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武汉都市圈探访团来到黄冈市黄州区东坡赤壁风景区,黄冈市赤壁管理处副主任李林如此评价。

在江风轻拂下,探访团成员蜿蜒漫步来到留仙阁往东十来步的碑阁,映入眼帘的书法石刻吸引了探访团成员们的目光。

“苏轼,号东坡居士,碑阁放置的是苏轼本人全套书法石刻,名《景苏园帖》,共计126块,包括他一生中的书法精华,全套是国家一级文物,被世人称之为‘国宝’。”东坡赤壁风景区讲解员邓榕说,在碑阁内,现存有苏轼70余幅作品,堪称是“全国最大的苏轼书法碑林”。

苏东坡文章写法(在这里苏东坡创作738篇)(2)

探访团成员们认真欣赏碑阁内作品。

李林介绍,苏轼在这里共写下59首与长江相关的诗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苏轼在月夜泛舟游赤壁写下的经典诗篇。“长江和苏轼息息相关,他认为长江水来自家乡峨眉山,峨眉雪水融化流至黄州,他也把自己当成了黄州人,最终爱上了黄州。”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驻足碑林间,探访团成员、武汉市外国语学校高一(3)班学生张凯伊赞叹不已,“这里简直是‘书法天堂’,看着苏轼的一笔一画,皆有情致,只有学养丰富、学识渊博,才能写出这样优秀的书法。”

李林介绍,黄冈是书法名城,《景苏园帖》不仅集苏书之巨观,居古今名人书画金石碑刻之冠,而且完美体现了苏体书法笔酣墨畅、姿媚韵胜、刚健婀娜、丰腴圆润的风格。

苏东坡文章写法(在这里苏东坡创作738篇)(3)

坡仙亭,周围绿树成荫。

“黄州应该是苏东坡的福地,不管在文学还是在思想上,在黄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探访团特邀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学院教授邓爱民说,“苏轼来黄州前,心里是苦闷的,来黄州后,解开了他的心结。”

邓爱民介绍,苏轼被贬黄州后,做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俸禄也有限,于是,开始扛起锄头,自己开荒,把这片土地称为“东坡”,以劳动消解经济上的困难,给自己取名“东坡居士”。“所以我们总说,苏轼被贬黄州,文坛多了一个苏东坡。”

“尽管生活贫苦,但简单,便获得清淡的愉悦。”邓爱民说,苏轼与僧人结交,探寻禅宗本质,追求真我,这也是为何苏轼后期的诗词里融合了儒释老庄哲学。再者就是走进自然,走进山水,《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写的就是苏轼与友人早春游山,一起吃山间野味,最后直接点出了“人间有味是清欢”。

据《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记录,苏轼在黄州期间共创作作品738篇。“苏东坡就是这样在身体力行后,继而在心灵上去突围,走进山林,去追求真实,最终开创出人生新高度,在文学、禅学、书法、美食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邓爱民说。

探访团成员、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大三学生周楚尧听闻苏轼的故事后,发出感慨:“这里江风习习,沁人心脾,虽说被贬于此,但苏轼没有气馁,反而为后世留下许多佳作,来到赤壁,仿佛走进了苏轼笔下的诗意世界,让我对人生又多了一层感悟,积极向上面对生活。”

原载《长江日报》,作者王玮琦,摄影熊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