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

母亲死了,地狱终结了。

面部肌肉在不经意间展示出一张淡淡的笑脸。

啊,这下子终于不用再照顾母亲啦,

这下子,终于......

护理师斯波在被判处死刑的那一刻,那张眼窝深陷,满是深深的褶皱如老人般极度早衰的脸,露出了尽在掌握中的笑脸。

而诡异的是,那些安静坐在旁听席里,代表着43位受害者的家属们的脸上,却丝毫没有大仇得报的恨意和眼泪,反而有种似被他拯救,甚至会因此想“感谢”他的矛盾感觉。

为什么这么一起被害者人数高达43人的连环杀人案,却没一个受害者家属恨凶手?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1)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18年10月1日发布的数据统计,日本总人口为1亿2644万人,其中15~64岁人口为7545万人,而65岁以上人口为3558万人,占总人口的28.1%。

预计到2065年,15~64岁的人中,每1.3个人就需要照顾(护理)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也就是说,在日本“一对一养老时代”即将到来。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2)

2016年,日本神奈川县大口医院连续有48位患者死亡,警方已查明其中数起案件与该院一名负责临终护理的护士有关。视最终审判结果,此案可能成为二战后日本死亡人数最多的连续杀人事件。

像是一场提前三年被“预言”的,3年后必定轰动日本社会成现实,可悲的护理杀人案一样。

2013年,凭借处女作《死亡护理师》斩获新人奖,作为小说家正式出道的叶真中显。

恐怕早已对此几乎“无人幸免”的未来一亿日本人需要面对的“照顾父母=陷入地狱”式的“一对一养老时代”来临的充满隐痛与绝望社会现实有预感。

所以他提前将这个不带一点掩饰,直白地把未来“地狱式”现实的图景与反抗的故事写出来,试图为社会带来一些思考,亦为大众敲响警钟......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3)

叶真中显

故事并不复杂,采用的是多视角穿插叙事:

杀死43位因重病缠身,而带给自身和家人巨大痛苦老人们的施害者凶手;

离婚后抚养独子,却还要照顾失智重病母亲,几乎崩溃的中年女性;

竭力照顾病重父亲,父亲去世后毅然加入老人护理公司的一线护理员;

自诩同样侍奉年迈老人可以共情,坚持正义的检察官;

以及,一个可以为了资助学生而不断“诈骗”的老人护理公司高层。

从他们的视角出发,以一家老人护理公司的兴衰为引,带出这起“预告式”的,轰动日本社会骇人听闻的“43连环杀人案”事件的背后,是日本迈入老龄化社会后,老人(失能人士)护理的“地狱”惨状。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4)

母亲的嘴里再也听不到感谢:

给她做吃的被抱怨“难吃,咽不下去”;

给她擦身子被指责“好疼,小心点”;

想安慰她却被要求“别故意刺激我”;

最后竟发展到“看到你的脸我就心烦”这种话。

受害者家属之一,离婚后一边需要打多份工才能维持家庭开销,一边抚养独子的洋子,正面临的就是这样被施加沉重负担的情况。

所以从最初毫无怨言尽心尽力照顾患病瘫痪在床的母亲,到因母亲失智情况越发严重后,还不得不面对需要认为自己陷入“地狱”之中的心态转变,只有短短三年。

尤其当母亲失智症越发严重后,洋子被母亲那双时常因认不出自己而露出的陌生警惕眼神盯着时,她的心就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走向崩溃的悬崖。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5)

失智症。

它不仅造成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减退,还改变了母亲的人格,让母亲不再是母亲。

它还无情地撕裂了洋子一直以来的精神依靠——家人之间的亲情。

洋子尽心尽力地照顾母亲,可对方却认不出她,还怯生生地问她“是谁?”,对于此时的母亲来说,洋子并不是女儿,她是一个不明身份的陌生人。

比起被抱怨、被指责来说,这更令洋子遭受打击。

失去了亲情的“家人”,只不过是一个冷漠的词语。

母亲常常认不出洋子。但她仍是家人,必须去照顾。

留给洋子的只有这种尽义务的想法。

她无法欣赏这样的自我,空虚和疲劳感越来越重。

就这样,地狱显现了。

走到这一步,洋子承认了。

我很痛苦。我很痛苦。我很痛苦。

照顾母亲很痛苦。我想逃离这地狱,哪怕早一天也好。她想。

于是,在得知母亲死的那一天,洋子的内心除了些许的失落之外,更多的其实是从日复一日地狱般的护理中解脱而出的踏实

以至于当她以受害者家属的身份,得知母亲是被杀的真相时,她竟然涌不起对凶手的愤怒和憎恨,甚至有种冲动,想去问一问其他那些被害人家属——

喂,你们觉不觉得自己是被“他”拯救了?

而以上种种,正如“骗子”佐久间所认定的“正义”理解那样——家庭护理如果到了那种人手不够,没有少人换手,到无法抽身地步的小家庭那样,所谓必须尽义务的“家庭护理”才是对日本的诅咒。

试想,就像故事里的洋子所面临的情况那样,仅三年就已经达到精神崩溃边缘的极限,如果她的母亲继续活下去的话,或许她面临的也是杀人或者自杀二选一的抉择吧?

就像2019年日本那起引发社会广泛议论的“70岁儿媳勒死96岁婆婆后服药自杀”的悲剧事件。

事实上在2018年日本统计的17087起老人虐待事件中,越5000起已查明原因的案件里,疲于照顾老人引发的“虐待”,就占全部的24.2%。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6)

说到底,这种源于东方社会传统孝道教育下的“责任”,究竟是一种社会道德施加的枷锁?还是自我认定的本能?

其实根本就没有绝对且唯一的答案。

故事里的洋子,就像每一个面临日益年迈父母的“我们”。

在一般情况下都会觉得为年迈父母养老,精心照顾他们是应该的,可一旦面临更严重且漫长到“看不到尽头”的恶劣情况时,不管是心理还是身体,其实都出于一个“危险二选一”的艰难抉择。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句看起来讽刺的话背后,何尝不是一种怀着愧疚与无奈的自嘲?

家庭护理过程中发生虐待的情况很多,可以说是必然的。

但几乎没人想对行动不便的家人动手,他们都成了精神压力下的提线木偶。

而故事里的极端呈现,与其说是一种警示,不如说是担忧,而可怕的是,仅三年后,这份担忧就成了血淋淋的现实。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7)

漏洞不会被填上,只会裂得更大、更深。

早就知道,早就知道,明明人们早就知道。

人们只会袖手旁观。 没有义人,一个都没有。

生活在这个并非伊甸园的世界里的人,全都有罪。 悔过吧!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让作者叶真中显一炮而红的重要原因,其实还在于他呈现了这项社会议题非黑即白中,很难被认定是善还是恶的夹缝“B”——佐久间功一郎。

一个身上交织着片面的善,片面的恶的人。

就像这个越来越包容、理解多元化价值观的社会一样,他所坚持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看会呈现出完全两极的评价。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8)

这个被冠以“骗子”罪名的老人护理公司高层,在他看来,社会老龄化的根本问题在于社会资金无法转换流通。

当下社会大部分流动资金,全被那些不舍得花,只存在账户里,让钱变“死钱”的老人给占据了,所以高额的护理费是应该的,就是要把那些“死钱”从老人手里拿出来,变成“活钱”,流入社会,才能更好的改变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

而他不管是做护理工作,还是诈骗,都是为了改善社会的“正义”。

而事实上,这还真不是他为辩解自己犯罪开脱的虚伪说辞,恰恰是他坚持的小众的“正义”——让老人身上的“死钱”,变成资助贫困学生的“活钱”。

这种价值观不好说绝对的是非对错,只能说人性的复杂,正是因为不同人会带来迥异矛盾价值观的现实。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9)

就像故事里那引出这一切的森林老人护理公司的现实原型“CMSN株式会社”一样。

在2007年被披露的违法造假情况里,无论是就人员数量的造假,还是就护理服务时间超法律规定的违法。

而这起事件,最终在次年导致了《护理保险法》的再一次修改。

很显然,内里原因不止是护理企业因为经济利益,逼不得已的行为,其他还有诸如现场护理人员工作时间过长,工作环境恶劣,规定的从业工资低导致的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以及日本政府财政支付(保险金)不足以给付专业护理薪资等等。

而正是这多重原因的叠加现状,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故事里宛如真实现实,让此间所有人都沦落“地狱”的悲惨境地。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10)

每个人心中背定都有善性,但是人际关系、金钱问题,或者是社会因素、成长环境这些东西会动摇它。善性被动摇、被扭曲,消不见的时候,人将犯下最终的罪过。

当然并不是说罪过可以原。

罪过之所以是罪过,正因为人没能守住灵魂深处与生俱来的善性。

所以必须明辨善恶,必须加以审判。 以证明人还是人。

最后说施害者——斯波。

其实在故事里,他虽然在开头就被作为凶手揭露,但直到故事即将结束时,他的“样子”才被详细地描绘出来:

“头发苍白,眼窝深陷,脸上满是深深的褶皱。他看上去就像一个老人,可是在从业人员资料上,他的出生年月日一栏写的是一九七五年十月。满三十一岁。

这名极度早衰的男子,他杀了四十多个人,还说这是一种护理......”

这个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却可以让人共情,以一个被折磨的早衰症“受害者”形象示人,就是在向大家以亲身经历展示面临“危险二选一”后,深受其害,已然陷入“地狱”里,再爬出来却无法获得新生的状态。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11)

他以自身尝过的宛如陷入地狱的护理生活,以绝对感同身受的精神崩溃,以被父亲绝望恳求过的痛苦抉择。

告诉大家,他“杀人”的决定,并非站在道德高处去居高临下做“主宰”,而是慈悲地希望能借由他的手,减少一些身处“地狱”的亲属、活得毫无尊严却无法控制自己生死的老人,以及警示日本社会这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改善)的悲惨社会现状。

“如何杀害四十三人,却不被人憎恨?”

他对社会不完善制度的绝望抗争,即不是一个法律视角下傲慢无悔的凶手,也不是一个受害者、受害者家属视角下忍辱负重的英雄,而仅仅是个以命揭露“社会角落”,挣扎在底层的普通人。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12)

我是杀了人,但也借此拯救了那些人和他们的家人。

以“善”为出发点的杀人动机,真的是诡辩吗?

人性本身足够的复杂,才有这种善恶交织的现实映照,而故事里斯波的一切行为,就背景和经历来说,可以说在当下,就是挣扎在底层无力改变的“社会制度”在逼着他杀人。

当然这个“逼”,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被作者极端设计,推向这一个关于生命意义与当下社会问题对立的两极情况,作为看似非黑即白探讨的表现。

但其实想引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一致的,即我们是否会为了“孝道”(亲情,生命)的存续,而为之放弃“自己”(独立人格,生活和小家庭幸福)?

要知道这不是一道简单可以加减或一换一的问题,因为很显然照顾一个知道他三年可以走路,7年可以大致自己料理自己的小孩,是不可能简单去等同去,一个没有可预料“尽头”老人花费时间、精力的。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13)

这不是想当然的你照顾我长大,我陪你老去的相互“交换照顾”的等式,而是注定不平等,充满生病、行动障碍、精神需求陪护等变数的单项“尽孝”

而在这个问题上的抉择矛盾,在日益老龄化的社会里,就很可能由此上升为一个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何况就目前东方社会而言,不仅在日本,还有有着一脉相承文化的韩国和文化源头中国,其实都面临着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带来的平均寿命的逐渐提高,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带来的养老问题。

庄子说“寿则多辱”,虽然本意不完全是字面上的意思,但放置在当下的大环境中是有着与这个故事带来的警示一样,带着“预言”意义的。

所以到最后,其实故事里“他们”面临的亲情困境与挣扎,其实答案就在我们之后的选择里。

于是:

羁绊,是诅咒。

可是——

可是人与人之间就是要互相成为对方的牵挂,在特定的场合选择特定的人,否则他们就活不下去。

可是——

可是,人需要与人的维系。

哪怕知道前方是地狱,人也无法摆脱这些维系。

那么就在一起吧,至少和自己爱的人。

哪怕牵挂将成为羁绊,成为诅咒。

也要在一起,活下去。

四名武士被杀真相(杀害43人却不被家属恨)(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