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区一轴两环五区十景规划 十年巨变万象新

来源:【四川融媒体省平台】

这里是一片梧桐林,引来凤凰栖,多家优质企业在此聚集;这里是一块试验田,在优镇兴乡道路上,不断收获希望;这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断积蓄。

前锋区一轴两环五区十景规划 十年巨变万象新(1)

2013年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省政府批复,四川省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前锋区宣告成立。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前锋区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全面铺开,城乡发展正向“小城大美”和“宜居乡村”加快转型,“1 2”现代工业、“2 2”现代农业、“3 3”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构建,品牌园区、品质城区、品位景区加速成势,总体上进入了由总量向质量、资源向效益、粗放向品质跃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产业发展有速度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近年来,前锋区大力实施产业城市发展战略,按照“一县一特色、一园一支柱”的发展思路,借助国家级经开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川渝合作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全力构建“1 2”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熔炼、压铸、表面处理、清洗检验、刻字打码……3月6日,走进四川耀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批发动机气缸体不久后将被运往重庆。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前锋老牌装备制造企业,2022年,四川耀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摩托车汽缸头,就生产了150多万只,在全国市场中占有率突破了15%,摩托车缸体技术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今年是前锋区成立十周年,也是我回前锋工作的第十年,我和前锋共同成长。”四川耀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向文强说,作为该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他一直践行“团结奉献、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勇争一流”的前锋精神。这十年,他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化。

十年间,围绕“再造一个前锋工业”目标,前锋区着力发展大产业、构建大集群、培育大企业,各路客商纷纷抢抓新机遇、抢滩入驻前锋,轻工服装、装备制造、能源建材等优势产业齐头并进,前锋工业爆发出强势动能。

一组数据见证前锋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前锋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75.8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115.6亿元,年均增长7.4%,增速连续四年排名全市第一。工业园区也从建区之初的2.3平方公里、企业63户,发展到如今的6.7平方公里、企业116户。

前锋区的成立与发展,使这片土地从川东小镇向产业新城蝶变。短短十年间,连片的企业在这里生根,新生工业城的轮廓刷新了这里的天际线。

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十年来,前锋区将海绵城市、公园城市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大力推进美丽公园城市建设,加速形成“一主三辅九星”城市公园体系,积极唱响“美丽公园城市”名片,打造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样板。

目前,前锋区基本建成城市中央公园、打纸岩红枫主题公园等城市公园6个,面积5000余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0平方米,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交通支撑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十分关键。一直以来,前锋区坚持打好基础建设攻坚战,加快建设“一港口三铁路三高速五纵四横”综合交通网,加速同城融圈步伐,让前锋交通越来越便利,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

前锋区一轴两环五区十景规划 十年巨变万象新(2)

前锋交通交出一份份高质量答卷:广安绕城高速代市枢纽通车,构建高效畅达的对外大通道;全面建成港前大道,实现前锋至广安快速直达;先后实施弘前大道、广前大道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区路网体系;建成“111”产业环线,深入推进“交通 产业 旅游”融合发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088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力打通乡村振兴“发展脉络”。

民生实事有温度

前锋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努力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这十年,前锋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22000元提高到2022年的4330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9331元提高到2022年的20914元;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1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2个百分点,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10874套、农村危房改造5124户……

随着思源实验学校、六角丘幼儿园等一批标准高、规模大的教育补短板项目相继建成,全区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事业持续进步。截至2022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达6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公办独立幼儿园10所、民办幼儿园15所、校外培训机构12家),在校学生达3.0578万人;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1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保持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2个百分点。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直以来,前锋区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前锋区人民医院的建成投用,结束了以往前锋没有大型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历史;区妇幼保健院成功通过二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评审……到2022年末,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222个,编制床位983张,卫生人员990人;区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均达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今年48岁的范春梅是前锋区人,2017年通过人社部门牵线搭桥,在四川耀业科技有限公司务工,几年来,她一步步从基层操作工人做到了管理岗位。

与范春梅一样在“家门口”就业的人员还有很多。仅2022年,工业园区新增就业岗位2696人。

近年来,前锋区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促就业、拓岗位,让群众就业质量更高、方式更灵活、保障更有效。2014年至今,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0914人。

前锋区一轴两环五区十景规划 十年巨变万象新(3)

养老服务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家住龙镇社区的赵明是一名独居老人,因为年纪大,每天买菜做饭成为他的一大难题。两年前,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启用后,赵明再也不用为此发愁了。“每天按时过去吃饭,还能和大家一起打牌、聊天,远在外地的子女也不用担心我的吃饭问题了。”赵明说。

2020年,前锋被确定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以此为契机,该区大力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确保“老有所养”。截至2022年12月,全区共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3个,床位近300张,全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2%。

老旧小区改造也是重点民生项目之一。前锋区制定出台《广安市前锋区“十四五”期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推动4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落地落实,超1.4万户、3.2万居民受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过去十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了前锋阔步前进的每一个步伐。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农业建设有深度

“补丁地、巴掌田,种植收割两困难,灌溉需要跑断腿,涝了只能干瞪眼。”这是以往前锋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而如今,在观阁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田间地头已变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

这是前锋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发生的变化。近年来,前锋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全区农业生产迈出科学高质的一步。全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预计区年亩产平均新增粮食80公斤以上,农民年人均增收约358.44元,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提高约0.5个等级。

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前锋区充分利用青花椒资源,建基地、做产品、扩销路,将广安青花椒品牌做大做强,不断实现效益转换。目前,青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年产量7.5万吨。同时,该区依托青花椒产业,培育农民合作社30余家,带动全区70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1.2万元以上。截至2022年,前锋区村均集体收入达35.7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13.9元,实现7年“翻番”,年均增长14.2%。

接下来,全区将以广安青花椒、广安松针等产业的发展经验为基础,着力健全“2+2”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农产业优势区……

规整的民居错落分布,柏油路宽敞平坦……走进龙滩镇许家村熊家院子,让人眼前一亮。而在观塘镇,“一榜两评”红黑榜上记录着村容村貌、乡村文明和群众精神风貌的变化。

多年来,前锋区力求打造宜居和美乡村,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卫生户厕改造、畜禽粪污治理等。2019年至2022年,前锋区美丽乡村农房改造项目累计完成9个,改善农民住房条件925户,3000余户农民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乡村生活。

此外,前锋区按照“旅游 康养”理念,依托华蓥山优势资源,构建“六区一园一院”空间布局,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康养旅游区,打响“绿色华蓥山·康养前锋区”品牌,构建面向成渝、辐射全国全世界的健康康养休闲旅游区,以乡村旅游为驱动,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前锋区一轴两环五区十景规划 十年巨变万象新(4)

平安建设有力度

社会平安,民之所盼。一直以来,前锋区以“最安全区县”为目标,全力做好平安前锋建设,让群众更具安全感。

近年来,该区先后被评为“全省无邪教创建示范区”“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平安前锋建设群众满意度连续十年位居全市第一,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该区持续加强社会面治安巡逻,严打震慑各类违法犯罪,组建163支“红袖章”治安巡防队伍配合开展治安巡防;重拳打击“盗抢骗”、黄赌等违法犯罪,确保社会面清朗安宁;精准打击整治突出违法犯罪,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严厉打击各突出犯罪,集中整治14类安全隐患。检察机关依法稳妥处置恶意欠薪、涉工地等违法犯罪,严厉打击破坏发展建设秩序犯罪。人民法院依托行政争议化解中心,促使一大批涉项目建设、征迁安置类行政纠纷在诉前得到妥善解决。

坚持矛盾纠纷多元调处。该区以“小平安”联结成“大安全”前锋创新疑难纠纷调解模式,积极打造疑难纠纷巡回调解室,不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法制化、专业化能力和水平。2022年,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调解纠纷5536件,调解成功5493件,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9.22%,切实筑牢基层社会稳定“首道防线”。

持续推进网格建设。该区整合现有公安、城管、交警、人民调解员、社区力量等,建立网格事务工作清单,形成“多网合一”基层治理新格局,全区190个网格均配齐专兼职网格员。2022年,办理处置各类事件17503件,办结率100%。

激发法治建设创新活力。该区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不断夯实辖区基层治理基础,虎城镇水口村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一批“民主法治示范村”;全面推进“枫桥式司法所”建设工作,前锋区司法局大佛寺司法所成功创建为第三批省级“枫桥式司法所”。

加强法治阵地建设。该区已形成了以芦溪河法治文化公园、代市镇法治文化广场、观阁镇法治文化一条街、虎城镇法治与禁毒宣传教育站、广兴镇廉政法治广场、桂兴镇桂花村法治文化广场等为代表的具有特色、内涵丰富的法治文化阵地。代市镇岳庙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芦溪河法治文化公园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重点培育基地。

在守正创新中拓展成果,在精耕细作中积厚成势,一个安全领域更全面、人民群众更满意、治理体系更科学的“平安前锋”正大踏步走来。

内容来源:广安市前锋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四川融媒

责编:贺敏

校对:张静兰

审核:张益

本文来自【四川融媒体省平台】,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