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湿热经验方(一种湿热几十种表现)

心肝宝贝之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使脏腑经络之气运行通畅。

肝有个小弟叫胆,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其分泌和排泄受肝疏泄功能的影响。若肝气郁结化火,胆汁不能正常分泌与排泄,可致淤滞。

胆汁瘀滞,不仅反过来伤肝,还可伤脾等。这是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除脾胃运化外,还要借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反过来说,若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也会影响肝胆功能,导致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汤,出自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治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阴肿阴痛,湿热带下等。观舌,舌红苔黄。

身体湿热经验方(一种湿热几十种表现)(1)

比如耳鸣耳聋,头晕

胆经有条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耳前,最后再走到外眼角的太阳穴。当肝胆湿热时就会沿着经络侵犯到双耳,从而引起耳鸣。而这个行走路线也是头部区域,所以肝胆里面有大量的湿热集聚时,湿热之邪也会上蒸到头部,影响头部正常供应,从而引起头晕。

胁痛

由于肝胆脾位于肋下,所以肝胆湿热,常引起肋下疼痛。

口苦

口苦有一个名字是“胆痹”,其原因主要就是肝热和胆热,而以胆热为主要病机。胆汁是苦的,热又往上走,走到口腔,就会表现为口苦症状。

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黄。

方中龙胆草,一个“胆”字,道尽了它与肝胆注定的宿命。其性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滋肝血、益胆汁、降肝胆之热,使肝火不上炎。但凡因肝胆有热而致目疾、吐血、鼻血、二便下血、眩晕等等,均可用其清热燥湿。

身体湿热经验方(一种湿热几十种表现)(2)

黄芩活跃于肺胃肾经,不仅燥湿,还泻火解毒,尤善清肺火。

栀子表里双解,既能清气中的热,又能清血中的热,加之能利湿,是治黄疸的佳药。配黄芩,能清肺火。

二味共助龙胆草清热燥湿,并因肺主皮毛,可使湿热从肌表而解。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

泽泻性味甘寒,甘能补阴,寒能清热,活跃于肾膀胱经,可利水渗湿,泄下焦湿热与肾中浊气。

木通为木通科木通,是安全的木通,性味苦寒,入心与小肠经,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

车前子甘寒,是有名的利尿通淋药。与木通配,可泻小肠、膀胱之湿。

三味引热下行,令湿热从小便解。与黄芩桅子配,可谓让邪气各有出路。

生地甘寒,凉血养肝。

当归甘温,养血益阴和肝。

身体湿热经验方(一种湿热几十种表现)(3)

二味相配,益肝养血。肝胆湿热可造成肝之藏血功效不佳,脾之虚弱无力,生地当归弥补了这一亏空,且生地还有益肾之效,与上述清热干将相配,泻中有补,可防止因肝胆火盛而耗伤阴液,以使去邪而不伤正。

同时,方中大量苦寒药清肝,恐抑制肝的生发之气,故又用柴胡,疏肝升阳,畅肝经之气,引众药归肝经。柴胡同时能和胃,加上甘草护中,不仅防伤胃,还有健脾之效。

柴胡与龙胆草也是佳配。龙胆草苦寒沉降,泻肝胆实火。柴胡升发疏泄,疏畅肝胆之气。相当于一升一散,泻火清阳,令郁滞均散。

另外,壮火食气,肝胆实火,亢盛的阳热会对正气造成损耗。本方以寒凉清热,改变阳热亢盛的局面,让体内环境达到平稳,是对正气的维护。

正气充足,邪不可扰。由此泻中有补,郁滞均散。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以及肝经湿热下注之阳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带下这些邪气的产物,只能快速离开。

现代龙胆泻肝汤适应面很宽,是一张充分体现异病同治的一张常用方。如用于高血压病、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疖肿属于肝胆实火者。亦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外生殖器炎症、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于肝胆湿热者。

身体湿热经验方(一种湿热几十种表现)(4)

比如外生殖器炎症,当外阴发生炎症时,无论什么原因引起,患者都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外阴红肿、灼热疼痛等湿热表现出来的症候。《疡科心得集》谓"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这正说明生殖器居人身下属,肝经络布其上,湿热内蕴常易循经下注致病。可以用龙胆泻肝汤治疗。

带状疱疹,生长的部位不同,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缠腰火丹记载:“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得颜色红赤,形如云彩,上起如粟米般的红斑,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

外耳道疖肿,多发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分为风热邪毒型,与肝胆湿热型。

肝胆湿热型表现为耳道局限红肿,高突如半球状,顶部可见黄色脓点,周围肌肤红赤,破后有少许脓血流出。若是耳疮则漫肿红赤严重,兼见黄色渗液。

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永州##健康科普大赛##健康解密##我要上 #

身体湿热经验方(一种湿热几十种表现)(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