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养我的山沟沟(生我养我的地方)

“镶嵌黄河岸畔,俯卧条山脚下,古渡见证沧桑,老宅写满故事”这就是我的故乡车村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一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生我养我的山沟沟?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生我养我的山沟沟(生我养我的地方)

生我养我的山沟沟

“镶嵌黄河岸畔,俯卧条山脚下,古渡见证沧桑,老宅写满故事。”这就是我的故乡车村。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一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牵挂愈来愈浓,带我多少回梦中重回故里。探究翰林院,走进焦家沟,漫步车家巷,拜谒关帝庙,寻访六祠堂,重爬车村坡,追忆古渡口。脑海中闪现着出生的老屋,村前的古树,泉涧的苇塘,老去的族人,断垣的宗祠,消失的炊烟,割草碾麦的场景,打闹嬉逐的玩伴,启蒙培养的学堂,顶礼膜拜的恩师。印象中搜寻着泊池边、辘轳井、石磨坊、水车屋、麦垛旁、西瓜地、树上鸟窝、屋顶蜂巢、雪地捕雀、草丛逮兔、水塘摸鱼、河中潜泳,构成的牛羊鸡鸭田园景、春种秋收生活图。

无数个梦似乎要寻找我心灵寄托之处,追踪村落之魂。他承载着一个村落能够穿越历史,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风脉永存;经久不衰,日益生辉。很长时间困惑着我,苦不能解,前段时间几位同乡倡议编修村志,大家心有灵犀,不谋而合。其实这是在外游子守望家园,留住乡愁,回味乡俗,追忆乡情,寻找文脉,弘扬村风,同心向往之举。恍然之间,我悟出了我的故乡之魂是车村浓厚的人文气息,“人文浓”的文化积淀不正是历代车村人传承和弘扬的东西,也正是“人文浓”让我们车村能够享誉古虞,人文荟萃。真可谓:“车村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黄河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竞峥嵘。”

应运而生 传统老宅孕育文脉 站在中条山,极目远眺,故乡车村跃然入目。伫立常乐塬,居高俯瞰,整个村落尽收眼底。古色古香、鳞次栉比、房舍相连、错落有致、绿树掩映、村巷穿错。东有五沟为屏,沟沟吐翠;西有电灌高耸,直上云霄;南有黄河明珠,碧映日月;北有七坡仗倚,锦绣妖娆。烟涛微茫,景廓恍惚,群骛环绕云端之上;岗峦纷沓,沟壑纵横,日光洒落田野之间;雄踞宝地,傲视中原,气宇轩昂山水之中。令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车村舞台雄踞大泊池旁边的村委会大院,最为耀眼。这里曾是赫赫有名的翰林院,(清乾隆年间,车村人荆如棠考取进士,为翰林院编修,故村民把他称为荆翰林,他的荆府大院自然称为翰林院)虽然风雪摧毁了翰林院的青砖绿瓦,岁月湮没了荆翰林的一世功名,但我们从大泊池边上的照碑上“一派泉流分秀彩,千寻璧立耸奇观”的楹联,仍能读到翰林院的辉煌,从村民的口口相传中领略了他遗留下的精神风脉。

似乎听到了乾隆大帝对他的家乡之问,荆翰林才华横溢的形象诠释:“头枕中条山,脚蹬黄河滩,身披七星台,手捧五宝盆。”

看到了他对程朱理学的术业有专攻,从而树立的重视百姓社稷之本,维护皇权统治的为官思想。

看到了他取秀才,中举人,成进士的一路跋涉,不懈追求。 看到了他乘小舟,遍历鸥鸿雁汊之间的舍生忘死,赈灾 救民。 看到了他留淮安、治凤阳、拔怀庆、补镇洋,三省四县四州府历官任职的廉洁奉公,身体力行。

看到了他父母亡故,回乡丁忧,躬身负土,哭哀行路的为孝之道。

看到了他病逝后,江南士女哭之失声,哭之沾裳的口碑载道。

一幕幕场景还原了一个活生生的封建王朝的清官廉吏。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铸就了车村历史上的巅峰人物。他的诞生绝不是偶然的,离不开这方热土的养育,更彰显了翰林院的风光,是荆府老宅生他养他,又是他成就了翰林院,相生相映,相映相生,体现了古建筑的文化传承,展示了老宅院的人文生命。

在他的影响感染下,荆氏后人英才辈出.有抗美援朝英雄荆永西,有援越抗美勇士荆有功,有名老中医荆相熬,有英语名师荆振圭,有热衷海峡交流台胞荆耀山,有组织游击抗日志士荆晋元,有执政为民公仆荆孔荣,有政协建言献策荆炎星,有文化教育达人荆占宣,有创办药企精英荆护圭,有传承弘扬中医荆永杰,有商海弄潮新秀荆俊海。

他们把荆府文化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在延续中发达。翰林院绕过大泊池往南便是车家巷,这是车姓的聚居地。据说,由于车姓人最早在此居住,所以才始称车村,虽无从考证,但车姓确是车村的一大姓氏,而车氏一族为车村的人文形成功不可没。

车尚威教育事业展雄才,车秋动人民武装做奉献,车振武手到病除解民忧,车玉林三尺讲坛勤耕耘,车柳丝舍己救人风格高,车迎锁冰河横渡为孝母,车琪琪经商有道成就卓,车志东尽职履责为三农。正是这一代代车姓人奠定了车村的人文之基,开启了车村的人文风脉。

车家巷往东,便是车村的五宝盆之首焦家沟,为车村的又一大姓氏焦姓生活地,依地势沿沟东西两面居住。焦姓为中华民族早期氏族,由西周王室封国而来,周王朝所封焦国(因临居三门峡风景区内焦水河而得名,现焦氏后人在此建有焦氏发源地纪念碑)演变为焦氏一族,不知何时迁徙至此繁衍生息,诞生了车村焦氏一门代代英杰。有金榜题名皇帝诰授的进士焦节;有投身革命建设海军的将军焦仁午;有执教康杰负有盛名的师者焦炎午;有热血中条抗日捐躯的英雄焦老六;有解放全国魂断硝烟的烈士焦升、焦月保;有新疆剿匪骑兵英雄焦太永;有创办医院捐资助学焦安国;更有焦帮学、焦凤山、焦惠生、焦志民、焦志强等当代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无数砥柱中流……。

他们被焦家沟抚养,吮黄河水长大,延续了周王朝的遗风,形成了车村焦氏家族文化,从小沟沟走向大社会,从小家庭登上大舞台,让焦氏文化在神州大地熠熠生辉。

贠、吴、周亦为车村名门望族,历朝历代涌现了一大批名扬全国的志士仁人。康熙王朝贠如丝清正廉明,抗日决死队吴天宝奋勇杀敌,绥远抗战贠建中、贠全性为国捐躯,周施行、周克院堪称良师,吴正增专业领域结硕果,吴玉民襄汾畜牧传英名,贠自泰财贸战线显身手,贠志东主政一方政绩佳,周富国领导学院奔一流,周随国南风集团留倩影。他们为车村增辉添彩,为人文形成发展注入活力。

梁、谭、吕、段等姓虽人数不多,但在车村人文传承中亦主旋高扬。产生了彪炳史册的将军梁惠生,悬壶济世名医谭斌魁,畜牧专家谭年年。

车村人文孕育、诞生、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中,历代村长、管理区、大队干部能够一如既往一以贯之,注重人文文化培养,沿袭人文浓郁的文化传承,秉承先民的优秀文脉,增添时代的文化色彩,弘扬人文的良好风尚,彰显车村文化魅力,对车村“人文浓”的文脉形成居功至伟。焦继贤、荆保人、焦天社、吕应文、贾波恒、段小宝、焦小红等,他们的名字将随“人文浓”氛香千古,永不磨灭。 荆、车、焦、吴、贠、周为车村的六大姓氏,都建有各自祠堂,既各自香火延续,繁衍发展,又相互兼容,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在历史的岁月中诞生了西房大院、西店大院、书房大院、荆家大院、焦家沟底、车家巷、周家巷等一个个三合院、四合院,精致典雅的文化居所。座座大院就是这文化风脉的栖息地和孕育床,在历史进化中成长,在岁月更迭中积淀,养成了耕读传家,重教兴学,勤劳纯朴,敦厚笃诚,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的人文气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焦家沟底残留的古戏台印记着车村民间艺术的历史悠久和昌盛繁荣。焦老六戏班活跃黄河两岸,正月十五社火异彩纷呈。有打铁花的壮观,跑竹马的多姿;有踩高跷的惊险,扭秧歌的欢乐;有敲锣鼓的威风,吹唢呐的悠扬;有刺绣的精细,剪纸的斑斓;有纺花织布的娴熟,锻造打铁的纯青;更有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技术精良,优秀传统剧目和革命样板戏的比翼争锋。

沉寂多年的车村学校述说着车村人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精彩华章。荆如棠创办育婴堂、校课紫琅书院开创先河,周延秭异乡灵宝开设桃林书院续写传奇,荆耀轩抗日烽火中坚持移动办学可圈可点,周铎书画闻名全国千金难求,首办高中领先全社,高考夺冠轰动全县,优秀教师享誉晋豫,莘莘学子名满菁园。

珠联璧合 千年古渡融合文脉 车村南临黄河,必然与黄河休戚相关,车村古渡正是车村先民征服自然、向外拓展的历史见证,更是内外文化的珠联璧合,携手共进。

车村渡口,古已有之,历经沧桑,经久不息。早期一直沿用木船人工摆渡,方便了群众,盘活了商贸,促进了交流。然而由于黄河汹险,在此留下了一串串悲壮的故事,多少船工葬身黄河,多少百姓失去生命,多少宏图断落征途。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繁荣。1985年,大队打造一艘机帆船,开始汽车轮渡,渡口从此焕发生机,面貌一新,成为县西几社重要的交通要冲,机渡任务日益繁重。真可谓:车水马龙,人潮如涌。同时,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这里演奏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惊天话剧…… 1983年1月9日,车村渡一艘载有58名乘客的渡船,被困冰河,北京军区空军派出两架直升飞机飞临现场,空军指战员果断决策,提出放倒桅杆,创新采取悬停技术营救(就是飞机单轮着船减轻对船的压力),历经艰难,终将船上人员全部营救脱险,唱响了一曲黄河岸畔爱民歌。曾被拍成电影《冰河死亡线》在全国上演,再现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凯歌。

1990年2月4日下午1时许,县晋航5号渡船由荆创衡,贠孟洲驾驶,从车村渡运载7名乘客和一辆三轮车开往灵宝冯佐渡口,因冰阻遇险。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和灵宝县、乡、村组织营救安全返回。

1998年1月15日,常乐、留史、洪池三乡镇38名群众在车村渡搭乘河南籍渡轮前往陕县途中,由于天气恶劣,河道风大,致使渡轮偏航搁浅在陕县大营镇城村附近河面上。被困群众长时间无法与岸上取得联系,一直在船上滞留到次日上午。后乘客中洪池乡刘湛村复员军人谭明西冒险涉水上岸求救,陕县县委、县政府及大营镇党委、政府迅速组织营救,船上被困群众全部脱险。3月13日,平陆县委、县政府召开向谭明西学习动员及庆功表彰大会。

一桩桩往事见证了古渡的历史,一幕幕话剧书写了黄河的传奇,车村渡将永载史册,昭示着黄河航远的风雨历程。这里镌刻下了车村人不畏艰险扬帆远航的开拓精神,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朴素情怀。

千年古渡随着历史的变迁,使车村文脉不断融入外来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车村文明也通过古渡不断得到弘扬向外交流。车村文脉就是在内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地滋养、凝炼、提升,从而走向辉煌。

琢玉成器 车村老坡锤炼文脉  

车村走向外界的通道以南北为主,南有黄河阻隔,仅有少许船渡通行能力有限,而北边的高崖自然成了车村人需要攀越的高峰。先民们在北边高崖上趟出了多条羊肠小道,开始走出大山围困,到建国时逐步形成了现在的所谓老坡。

老坡盘延曲折,有几段非常陡峭。记得小时候,我们一群孩子经常在崖边观看牛马车到后来的波兰拖拉机的负重爬坡。为了爬上最险的坡段,常常是冲上去、退下来,再冲上去、再退下来……,积累能量后反复多次才能到达坡顶。这是我儿时艳羡的一道风景,成了我永恒的记忆。当时感到无比的惊奇好玩,现在细细品味,认真反思,才真正领悟了深刻的精髓所在,正是车村老坡铸就了车村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

这种品格在车村人与大自然拼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从农田基本建设时的“家家门上锁、大战反修沟”的豪迈,到焦家沟围河堵坝村民被埋牺牲的痛殇;从修建常乐电灌站时的火热激情,到新修车村坡时全民上阵的磨拳擦掌;从家家户户开凿地窨院的坚韧,到与张峪村恩怨纠葛的执着;从移民搬迁时的凛然绝决,到重建家园时的坚强决心。无不体现了车村人顽强向上,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困难时期,他们住土窑洞,嚼榆树皮,啃窝窝头,吃高粱面,以红薯充饥,靠蔓茄为生,但仍能够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乐观向上,惬意生活,这得益于车村坡的长期磨炼,得益老坡精神的代代相传。

循序渐进 乡俗民风演绎文脉 乡俗民风是村脉的重要展现形式,使古村文脉更加活灵活现、彰显生机。

乡俗民风是从家族宗祠中开始诞生的。我们从家谱中领略了家族的往日辉煌,从家训中承继的是家族追寻的文脉,从祭祖中学到的是对先人的尊重。家风就是这样一代代积累、固化、沿袭、传承、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家风。

乡俗民风是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不断丰富发展的。春节是一年的开端,最为隆重,喝了腊八粥,新年就向我们翩翩走来,腊月二十三便是小年,争相送走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年味便愈来愈浓,人们开始办年货,蒸花馍,忙到除夕,开始大扫除,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熬夜守岁,给小孩发压岁钱。过了零点,春姑娘便闪亮登场,人们早早起床,开始祭祖,相互拜年,共同祝福,笑迎新年。初二姑娘女婿回娘家。初三开始走亲戚,初五诚恳迎财神。正月十五元宵节,点花灯,放烟火,闹红火,算是春节最后的辉煌。二月二龙抬头,焕发生机;清明节上坟扫墓,追忆亡灵;端午节吃粽子,佩香祛瘟;七月十五烧纸钱,祭奠先人;八月十五中秋节,合家团圆;九月九重阳节,尊老敬老;十月初一送寒衣,不忘先祖。一年节日不断,各有各的蕴涵,在每一个内涵中又不断增添渗透村落文脉气息,打上古村文脉特有的烙印。

乡俗民风在婚丧嫁娶中充实深化。新生儿的诞生是人生的开始,也是家族的延续,自然举家欢庆,过满月,庆百日,到首岁,一步步走向成熟,上学长大,以结婚为标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乃人生的大事,父母把子女完婚作为重大使命,所以从订婚到结婚都有章可循,十分隆重。亲朋好友都要前来道喜,见证一个人的成家成人。从此便开启壮丽的人生,开始掌管家庭命运,父母便退居二线,开始颐养天年。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受之父母,所以当涌泉相报。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过去父母去逝,需要丁忧三年,倡导的是孝道。荆如棠翰林弃官丁忧的孝行为全村树立了典范,把全村孝道文化带向正轨。而今老人去逝,葬礼也很庄严,体现的是深厚文化,而后过完七期、百日、周年、直至三年,方才算守孝结束,条件好的还立碑祭奠。这些使车村的孝风能够得以唱响弘扬,不孝之人为大家所不齿,这成了我们车村文脉的一大亮点,值得骄傲和自豪。

乡俗民风就是这样把文脉不断演绎,又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尊老爱幼、崇善抑恶,邻里和睦,风清气正的良好村风村俗,为乡邻羡慕,为乡民称道,为文脉增色,为社会添彩。

文脉是车村的魂脉,也是车村的命脉。车村之所以能绵延不绝,永续传奇,就是因为文脉没有枯竭和中断。正是历代车村志士仁人以凛然傲骨,浩然正气,崇道、明理、修史、护典,托起了车村文脉。并且不断用物质成果承载它,用人文气息渲染它,用开拓创新传承它,用愈挫愈奋振兴它,从而使车村文脉愈久弥坚,愈香更浓。正所谓:文脉永恒传万代,千古不绝是村魂。我的故乡车村就是在关爷庙的香火中不断延续,渐行渐旺。在六姓祠堂中代代传承,各领风骚。在大小泊池中交相辉映、多姿多彩。在黄河岸畔人文蒸腾,光耀天下。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愿我的故乡乘乡村振兴之风,乘人文浓郁之基,放飞梦想,谱写光辉美好的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