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余华(余华苏童西川等齐聚小岛聊读书)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广燕

云起、浪涌、书页翻动,几位文坛老友伴着涛声聊文学、忆往昔、分享人生中那些奇遇。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近日播出,邀请当代文坛大家余华、苏童、西川等齐聚海南分界洲岛,担任岛上一家书屋的“主理人”,为观众提供了走近文字背后“有趣的灵魂”的契机。节目上周首播后获得不少好评,观众惊叹于作家们接地气的生活日常,也感慨这些“文坛老友”的交流对话,对作家及其作品的解读,常常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豆瓣9.4余华(余华苏童西川等齐聚小岛聊读书)(1)

昨晚(17日)的第二期节目,更是请来了余华和苏童创作道路上的伯乐、《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作为飞行嘉宾,回忆余华、苏童初出茅庐时的文学创作,让观众对作家们的认识更加深入鲜活。在后期的节目中,叶兆言、祝勇、欧阳江河、黄蓓佳、肖全等一众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极高建树的文化大家也将作为飞行嘉宾登场。

《我在岛屿读书》制片人颜小可介绍,凑齐这样一套当今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文坛大家阵容”殊为不易。“像余华老师,前前后后婉拒了好几次。但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一遍遍地跟余华老师交流沟通,这是一个与文坛老友相聚,聊读书的感受,分享读书心得的节目,是在海岛上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进行,而不是在演播厅里正襟危坐。”这种无需表演、自然而然的节目形式打动了余华,使他最终接受了邀请。

豆瓣9.4余华(余华苏童西川等齐聚小岛聊读书)(2)

西川、程永新、余华

与当下荧屏的各类节目相比,《我在岛屿读书》的突出特色在于去综艺化、无表演环节,以纪实的“生活流”叙事风格,拉近了作家与普通读者之间的距离。节目剥离了常见的“做任务”等模式,意味着综艺感、戏剧冲突的减弱,但主创团队在方向上做了取舍,确保了节目自然流露的风格。

节目中,作家们对读书经验的真诚分享是一大看点。余华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读者与作家的相遇是需要时间的”。35岁之前,鲁迅对余华来说只是一个伟大的存在,而当35岁那年第一次读到《狂人日记》的第一段,他被“吓一跳”,这时的自己,才真正与鲁迅相遇了。对此,不少观众也深有共鸣。

与此同时,“文坛老友记”的交往故事也是节目的重要看点。首期节目,嘉宾们一同追忆起故去的史铁生,苏童回想背着史铁生参加笔会的往事:“我记得他的体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背着一个文学圣洁的灵魂。”余华忆起了史铁生给自己写来的信中,分享了生活中的一系列好消息,并在信的结尾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节目还特别设置了“读书小助理”这个角色。90后旅行博主房琪作为大多数年轻人的代表,会与嘉宾们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成为当代年轻观众与文坛大家沟通的桥梁。例如她谈到自己喜欢流行畅销小说,“没有因为喜欢读青春伤痛文学而有羞耻感”时,苏童回应道,阅读不分贵贱,无论读怎样的读物都是一种良好的开始。“即便营养成分并不高的言情读物,也存在自身的价值。但我仍然强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经典文学作品,这样才能更快速成长,更精准摄入营养。”

抬头看海,细品书香,《我在岛屿读书》的魅力就在于,通过老友聊天式的松弛状态,打开读书人有趣的灵魂。“一个读书类节目,评判它成功与否,就是你看完之后,是否有去翻开几本书读一读的冲动。”颜小可说。节目似清风拂面,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展现文学作家的语言魅力,让大众在知识的沉淀中收获感悟和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