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将和上将名单(共15位大将候选人)
作者:莫孤烟
在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中,论资历、论战功、论威望,不少战将不亚于部分大将,因此有的人为此而感到遗憾,认为当初大将名额给得太少,委屈了不少上将。
那么,如果当初把大将的名额放到20个,有哪些人可以入选呢?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1952年4月,总政出台了实行军衔制度的草案,最初是把军衔设置为少将、中将、准上将、上将、元帅5个级别,并没有设大将。后来借鉴苏军的军制,修订了军衔条例,把上将、准上将改为大将和上将。当时给出的大将基本标准,为“一级军区司令员及相当于该职务者”。
如果按照这一标准,符合资格的将领就多了。随着各野战军首长进京执掌中枢,自五十年代中期起,各大军区司令员基本由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团级将领担任,他们都有资格当上大将。
1955年授衔
授衔工作非同小可,各级对此极为慎重,综合考虑了方方面面的意见,直到1955年1月才正式下发评定军衔的准则,明确指出,评定军衔的主要依据为现任职务、品质、业务能力,以及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由于当初授衔时,已明确规定凡是转入地方工作的军队干部均不再授衔,因此谭震林、程子华、滕代远、邓子恢、张鼎丞等重量级人物就没在授衔范围之中。这几位战将中,像滕代远、邓子恢、张鼎丞都是曾经在土地革命时期开创过根据地、拉起一支队伍的,当年的地位比林彪、罗荣桓都要高;谭震林、程子华等在红军时期,则是独当一面的军级干部,地位高于粟裕。
上述几位假如参与授衔,授予大将是没有多大争议的。
最开始,总干部部上报的预备名单中,为了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列出了15位大将候选人,除了后来授予大将军衔的那10位以外,还有张宗逊、宋任穷、萧克、王震和周纯全5人。
萧克凭借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和八路军120师副师长的历史职务,按说授大将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不过,由于当初在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对张某的态度不明朗而背上了包袱,影响了后来的发展。一直到解放战争快结束时,才以四野参谋长的身份指挥作战,在战功方面大打折扣,最终没有作为红二方面军的代表入选大将,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萧克将军
张宗逊在红军时期曾是红军主力师师长,黄克诚是他的政委;抗战时期任358旅旅长,和徐海东、陈赓平级;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和粟裕、萧劲光、谭政平级,高于罗瑞卿、王树声、张云逸,是许光达的直接上级。张宗逊数十年来身经百战,许多开国名将都是他的部下,授予大将当然也没有问题。
一野司令员彭德怀(右)和副司令员张宗逊(左)在西北战场
宋任穷和罗荣桓一样,是“三湾改编”后的第一批连队的代表,红军时期就是师级干部,长征是曾任干部团政委(团长是陈赓),解放战争时期曾是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作为我军政工干部的代表,宋任穷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亚于谭政。
王震作为红六军团的政委以及八路军359旅旅长,他的历史职务并不低于后来的10位大将,而且在不同历史阶段均有重要贡献,完全可以作为红二方面军及第一野战军的代表人物。因此,当初许光达在辞让大将时,就极力推荐了王震,可见王震确实很有威望。
王震和新疆戍边战士在一起
这里面比较特殊的是周纯全,他虽然犯过错误,但历史地位高。1935年沙窝会议上,身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周纯全,在张某的力争下被增补为委员,地位在徐向前之上。按历史职务来看,授他元帅都不过分,作为四方面军的代表,列入大将候选人也在情理之中。
周纯全
除了这5位之外,李聚奎、刘亚楼、许世友、王宏坤、杨得志同样有资格跻身大将之列。
李聚奎长征时曾是红1军团1师师长,职务高于大部分上将。1955年授衔时李聚奎任石油部长,不在军队系统,因此没授衔。1958年他重回军队任总后政委,因此特意为他补授军衔。当时总理曾经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授我大将也可,上将也可。
李聚奎
刘亚楼长征时期是红二师政委,和陈光、李聚奎、张宗逊等人平级。解放战争中,作为林彪的得力助手参与辽沈、平津战役的指挥,跻身我军一流名将的行列。新中国成立后,被主席点将担任空军司令员,和萧劲光平级。
担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上将
许世友在红军时期就是红四方面军军长,抗战时期在胶东独当一面,解放战争时期被委以重任,任山东兵团司令员。该兵团是实施“两翼牵制”战略计划的一翼,和陈谢兵团一样,都是受总指挥部直接指挥的战略集团。
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上将
王宏坤在红军时期是红四方面军核心骨干红四军的军长,抗战时期任358旅旅长,历史职务完全够得上大将的条件。但他在军事指挥上,被认为逊色一些,战绩不太出色。解放战争刚开始时,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司令员,但很快被王近山取代,后来逐渐退出野战部队,担任地方部队领导。这也是人们较少知道他的一个因素。
杨得志在红军时期仅为团级干部,历史职务低于上述各位,但他作为红1团团长,在长征中屡建奇功,是一位大功臣,因此在后来屡屡被委以重任。抗战时期,他曾接替徐海东任344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率领华北部队打了翻身仗,抗美援朝时期还曾接替陈赓担任第三任志愿军司令员。
评定军衔,不仅仅是看资历和战功,还必须要照顾到历史形成的“站队”问题和“山头”问题。像张宗逊和刘亚楼未能进入大将行列,是为了减少原红一方面军将领的比例,给二、四方面军的同志留出位置。
【非常珍贵也颇具象征意义的一张照片:1979年对越还击战,东线总指挥许世友(左)和西线总指挥杨得志手挽手出入会场】
至于萧克、周纯全、王宏坤未能入选,则是因为或多或少犯过一些错。如果当初大将的名额设为20人,那么上述这10位倒是很有可能跻身大将行列。但名额只有10个,那他们的竞争力就显得不足了。
例如,许世友就曾对自己没当大将表露过不满,但是,当总理说“粟裕也不过是大将”后,许世友马上无话可说,也不可能有任何理由发牢骚了。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