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的原理和技巧(高效的阅读方法解析)

经常有人问我“看书,看完没多久就忘了怎么办?”其实读书这个事是有方法的,但是不少人觉得“看书我还不会吗?”所以没有认真学习过。学习思维和自学方法很重要,造成迷茫,收获不佳的三种情况:接触不久以为全面,掌握不多急于推翻,领悟不够夸夸其谈。学习最重要的是谦逊和耐心。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机会学习,而是自己觉得我会就放弃了。之前开写作课的时候,我推荐过一本提高观察力、写作能力的书《朱天衣的作文课》,有的人就说,这不是学生学写作文的书吗?我会呀。但是当其他人听了这套书的音频,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的时候,跟他分享那些书里的观察技巧、写作技巧。他才发现,原来他不会观察,而观察力真的影响写作,观察不到自然描述不出来,可不写不出来吗?

阅读的3个目的:收集信息、获得知识、消遣。莎士比亚说:“世间事,涨跌有时,及时把握,终可功成名就。”其实阅读也是有方法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本教孩子虚构类作品阅读方法的书《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这套书用莎士比亚的生平和经典作品作为基础,一方面引导孩子了解莎士比亚极其作品。另外一方面,通过漫画和人物关系图、重点情节解析,向读者解析了虚构类作品的阅读技巧。

删除

高效阅读的原理和技巧(高效的阅读方法解析)(1)

(选填) 图片描述

《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全书分为4个部分,引言、历史剧、悲剧、喜剧。既对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集做了概况,也从戏剧特点角度做了分类和解读,便于记忆。引言部分由宫廷里的那些事儿、历史文化背景、莎士比亚生平、俗见、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戏剧、戏剧服装与肢体表现力,这6个部分组成。在解读莎士比亚的同时,分解逻辑推理过程,引导读者理解逻辑分析的方法。利用那些莎士比亚写的经典台词,引发读者对自身现状的思考,用文字的形式展现了戏剧的魅力。通过人物关系图,和人物的漫画便于读者完成文字图像化和人物关系思维导图的理解。

逻辑推理演示

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作者不是光把结论简单的写出来,从行文上给读者演示了推理过程,引导读者养成正确的推理逻辑。比如在“莎士比亚生平”这节里,关于莎士比亚出生时间的推理:“历史学家们认为,那个时期人们在孩子出生三天后为他洗礼,而莎士比亚是在1564年4月26日接受涂油仪式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他出生于23日。”

正确的逻辑推理能力真的非常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逻辑混乱的人,比如我就遇到过有人说我:“这么聪明,没害过人,我是不信的。”我还遇到过一个小伙子说一位开小吃摊的大叔:“我上过大学,卖炸串都没赚钱。

你不可能赚钱。”这些都是逻辑混乱的表现。而《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在书里的很多地方写出了逻辑推理过程,也就是用确定性的信息,按照正常逻辑去推导结果,而不是按照自己凭空想出来的自我意识去给下结论。

删除

高效阅读的原理和技巧(高效的阅读方法解析)(2)

(选填) 图片描述

经典语句引发深度思考

17部经典戏剧解读,每部都有经典台词引发深度思考。这些故事中的经典语句会一下触动大家的情绪。及时已经是几百年前的故事,但是一样能让读者从生活中用到,并且直击内心。

用我的王位换一匹马。——《理查三世》

我曾经消耗时间,现在时间却在消耗我。——《理查二世》

戴王冠的头是不能安于他的枕席的。——《亨利四世》

人越少开口,就越显得是个英雄好汉——《亨利五世》

我必须到别处去找寻生路,或者留在这儿束手等死。——《罗密欧与朱丽叶》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雷特》

我在杀死你以前,曾经用一吻和你诀别;现在我自己的生命,也在这一吻里终结。——《奥赛罗》

疯子带着瞎子走路,就是这个时代的病态。——《李尔王》

在我面前摇晃着,它的柄对着我的手的,不是一把刀子吗?——《麦克白》

可以量深浅的爱是贫乏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头晕的恶人以为世界在旋转。——《驯悍记》

爱情,并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灵去感应!——《仲夏夜之梦》

痛在别人身上,谁都会说风凉话的。——《无事生非》

当一个人做了坏事,虽有天大的聪明,也会受人之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假如音乐是爱情的食量,那么继续演奏下去吧。——《第十二夜》

明明是清白的,偏要说一团漆黑。——《冬天的故事》

太不费力的获得会使人看不起。——《暴风雨》

其中让我感触比较深的事《无事生非》里的:“痛在别人身上,谁都会说风凉话的。”因为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孩子们自己自理的地方比较多,平时还会帮我铺床、叠衣服什么的。就有人说我让孩子干活,不能为孩子全心全意的付出,不是合格妈妈什么的。可是我在是妈妈之前,先是人、是女人,然后才是妈妈。更何况,我们不能跟着孩子一起去上学,他们早点学会自理,在幼儿园也能自己照顾自己。这话能讽刺那些对别人的事,指手画脚,随便发表意见的人。

引导孩子掌握高效阅读方法

其实上面介绍的两点只是《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的小技巧,这本书真正的好处,是引导孩子掌握高效阅读方法。每个故事的介绍,都是由简洁明了的故事梗概、轶事和引文、带角色介绍的人物关系图、剧本(推动情节发展的重点事件)。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看书很慢,看完以后记不住的情况。如果有,不妨试试这种方法。读完画出带角色介绍的人物关系图以及把推动情节发展的重点事件按照顺序列出来。这样画完主线和人物的脉络自己就能把书里的内容理解、记住、掌握了。

删除

高效阅读的原理和技巧(高效的阅读方法解析)(3)

(选填) 图片描述

书里没有直接教读者这种阅读方法,而是直接通过人物的图像化,把深奥难懂的莎士比亚戏剧以简单有趣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知道如何去读虚构类作品,知道如何更有效的阅读。这也是我自己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收获。

删除

高效阅读的原理和技巧(高效的阅读方法解析)(4)

(选填) 图片描述

不光单个剧本是这个逻辑,通过这本书展示莎士比亚也是这个逻辑。整个书的结构设计也是遵循这个逻辑。通过图像、漫画、结构图、文字的共同作用,既勾勒了一个清晰的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体系,也引导读者掌握了高效阅读方法。

《写给孩子的莎士比亚》这本书的明线是一本给孩子们解读莎士比亚作品的书。这本书的暗线是引导孩子学习读虚构类作品时的阅读技巧和理解戏剧剧本格式以及在剧本中情节如何推动剧情发展。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书里既有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知识,还有虚构类作品的阅读技巧。

我曾经收到一个提问是“那些事是越早掌握越好的。”,我个人觉得阅读方法就是越早掌握越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你读50本,能高效掌握每本书20%的内容。跟读20本书,掌握50%的内容,效率是一样的。但是读50本书和读20本书花的时间和精力可就不一样了。掌握正确的方法,事半功倍自然就收获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差距会越来越大。你20岁的时候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和60岁学会,改变的就不只是知识结构,而是命运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