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四大园林是哪几个(广州建成50年以上的园林)

广州四大园林是哪几个(广州建成50年以上的园林)(1)

广州中山纪念堂春天时盛开的木棉树。南都记者 陈冲 摄(资料图)

9月26日,记者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广州市历史名园保护办法》(下称《办法》)已于近日印发,将于今年10月1日施行。《办法》规定,广州将建立历史名园保护名录制度,建成50年以上、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一定历史时期代表性造园艺术的园林,有望纳入历史名园保护名录。历史名园应当根据原有格局风貌、特有景观风貌和整体风貌进行分类保护,延续历史文脉。

《办法》中所规定的“历史名园”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及单位与私人园林等类型。《办法》指出,建成时间50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园林,可推荐纳入历史名园保护名录:园内有体现广州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建筑特色及其技艺价值的要素;园内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或艺术作品;园林体现岭南传统造园艺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革命纪念地;园内有与重要历史事件或重要人物有关的要素;其他具有突出历史文化价值的园林。

《办法》明确,历史名园应当根据原有格局风貌、特有景观风貌和整体风貌进行分类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在保护历史名园的格局风貌方面,不得擅自改变山形水系格局和园内绿地、道路、广场等的大小、形状、走向及用途;保护历史名园特有的景观风貌方面,禁止损毁、非法拆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及其附属物;不得擅自改变园内古树名木及主要植物景观的整体风貌;在保护历史名园整体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方面,历史名园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形式、体量、色彩应当与历史名园整体风貌相协调。

确定为历史名园,需要经过哪些程序?《办法》指出,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成立历史名园专家组,征得园林管理机构或所有权人同意后,对拟纳入历史名园保护名录的园林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和评审。专家组由园林、文史、规划、建筑等相关行业专家组成。历史名园保护名录的确定和调整,由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提出方案,通过政府网站予以公示听取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十个工作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此外,历史名园保护方案的编制工作应当于名录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完成。

《办法》还明确,在历史名园保护范围内涉及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烈士纪念设施、古树名木、传统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的,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部分具有游乐功能的历史名园,可按照实际需求,在不影响名园核心景观保护的前提下,允许设置游乐设施。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专家视角

“保护好历史名园是建设公园城市的基本前提”

“历史名园是一个公园城市的文化根基,保护好历史名园是建设公园城市的基本前提。”国内著名园林景观规划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原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主任、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李敏指出,广州要利用好历史名园,首先要做好历史名园中的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也要将周围的原生环境保护起来。在此基础上,历史名园和景点可以通过主题性艺术活动,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在李敏看来,历史名园当成博物馆、艺术馆一样来利用和管理,适度游览,营造名园氛围,才能充分还原其审美价值、体现其文化价值。

李敏认为,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背景下,历史名园将朝着“文物化”“艺术化”“珍宝化”的方向发展。“以上‘三化’中,仅讲‘文物化’和‘艺术化’都是不够的,名园‘珍宝化’才是关键。”李敏强调,要努力提高历史名园的价值,使之达到珍宝的地位,让历史名园在城市所有园林中成为价值最珍贵的内容。“这点对一些重要历史名园的保护非常重要,否则名园有可能很快就面临湮灭的危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