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1)

题记:其实是没打算聊窦漪房(下文称窦老太太了,因为她这个名字是有待考究的)的,因为她这个人行为特征不是很明显,似乎一切都是上天早已为她安排好的一样!之所以改变主意,还是希望能为一些女性粉丝提供一些生活哲学的参考。

窦老太太这一辈子,其实是属于典型的起点不高、但是结局很好的有福之人。可以说,大家所能够想到的成功因素或者资本,她基本上都没有,或者曾经拥有又很快地失去了。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一般的女人,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恰恰活成了大多数人所羡慕的样子——在世享福、身后留名。她靠的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好奇而又困惑的话题,希望这样一篇“自说自话”的文章能给大家带去一点启发和思考!

窦老太太难能可贵的一生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2)

窦老太太不是什么名门之女,也不是出生在什么富贵之家,就是清河郡观津县的一个普通的农家小姑娘出道的。

他那个老爹因为感觉秦末的世界太混乱了,便想两耳不闻窗外事,做一个自得其乐的隐士。结果真正做了隐士才发现,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样不是很难的事。

在先后剩下两男一女之后(窦老太太排名第二),迫于生计,经常出去野钓,结果坠河而死。当时的窦老太太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姑娘。

后来,老流氓刘邦大肆为皇宫选“服务员”的时候,窦老太太被选到了宫中。但是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她最终被吕雉给截流了,留在了吕雉身边做了一个小丫鬟(宫女)。

原本窦老太太这一辈子也这样了,大概率会在后宫之中人老珠黄,最后被遣散回乡。但是,这个时候命运向她打开了一扇窗户。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3)

刘邦死后,吕雉专权。吕雉一想起自己那个死鬼丈夫这一辈子实在太不靠谱,所以对老刘家的孩子基本不大友善,所以一天到晚在想要用什么方式去收拾他们。

这种政治打压,常规的几种方法不就是“下岗”、“和亲”和“监视”吗?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吕后专政期间,刘姓王爷要么被逼得走投无路,要么就是“标配”一个吕家媳妇。但是,她们老吕家也不是从女儿国来的,哪有那么多女儿输出呀?所以,退居其次,从身边的丫鬟、宫女之中选人代替呗,姓不姓吕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是我吕家人给你指派的。

吕雉大笔一挥,政策出台!咱老吕家是大气的人,每个刘姓王爷给你们配备5个小可爱来服侍你们,谁都不别争别抢,人人有份。

窦老太太也被选中了,她因为自己的家乡清河郡离赵国较近,所以便走后门给负责分配的宦官,请求他把自己分配到赵国(当时的赵王是刘如意)。结果不知道是她送礼没送到位,还是吕雉故意拉她一把(因为汉初的赵王没几个有好下场的),窦老太太被分配到了代国。

当时的代地还算是苦寒之地,窦老太太心里老不情愿了,同样是毕业分配,咋那些姐妹们分配的地方就那么好呢?好在窦老太太当时性情也算温和,没有过于挣扎,而是老老实实去了代国。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4)

结果一到代国,历史上著名的“老实人”刘恒瞬间就和她确认了眼神,5个小女孩之中,唯独对她情有独钟。

花开的声音来得就是这么顺理成章!她和刘恒先后产下两子一女。最大的便是后来的长公主刘嫖,长子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景帝刘启,次子是后来的梁王刘武。

若再无奇迹发生,按照吕雉当时的尿性,刘恒和她也注定只能呆在代王府中,安安稳稳地过点富贵日子就完事了,什么政治地位、子孙显要基本上跟她没什么关系了,毕竟她还不是代王正妃。

结果,军功集团借助“诸吕之乱”重新匡复汉室,把平时老实巴交的刘恒给推到皇位上去了,并且好巧不巧,在刘恒当上皇帝时,代王正妃以及他们所生的四个孩子全部暴毙了。

军功集团一不做二不休,多次催促汉文帝刘恒早早立下太子人选。当时,刘恒的嫡子都死了,刘启这个长子就具有巨大的政治优势了。结果,刘启被立为了太子,窦老太太也登上了她原本可望不可及的皇后之位。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5)

汉文帝在位23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爱折腾的皇帝,再加上他和他母亲薄太后早些年都过得不容易,所以对身边的人都是很友好、和善的。窦老太太在皇后之位上,小日子是过得一天比一天滋润。

但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窦老太太中年失明了。要知道,作为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失明这种事情是有伤国体的,放在其他皇帝身上,窦老太太大概率是要失宠的。可是,她这个老公还是很靠谱,虽然也短时间宠幸过慎夫人、尹姬、邓通之流,但是自始至终比较眷念她们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患难之情,对其很友好和尊重。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6)

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六月乙亥,汉文帝崩于未央宫, 太子刘启即位,尊窦皇后为皇太后。 并封窦太后的弟弟窦广国为章武侯,又因窦长君已去世,于是封长君之子窦彭祖为南皮侯。

母凭子贵这都不算啥!关键是汉景帝过于广泛地宠信母亲的家人和族人,使得以窦氏家族为核心的外戚政治在景帝一朝逐渐成型。

窦老太太不光对自己娘家人特别好,还对自己的子女特别宠爱。长公主刘嫖那可是著名的刁蛮跋扈的主,经常给弟弟汉景帝选拔美女,后来还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因不满而废掉侄儿刘荣,改立了另一个侄儿,也就是她的女婿刘彻为皇太子。梁王刘武更是经常与天子同舆共驾,私自出行的规格比于天子,封地珍宝财富比京师还多。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7)

虽说汉景帝大量扶持或者默许外戚势力的发展,其背后有制衡军功集团的用意在内。但是,很快他便受到了这一招“驱虎逐狼”的反噬。

有一次,汉景帝为了讨好母亲和弟弟,酒后心血来潮,许诺将来要把皇位传给弟弟。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宠儿狂魔窦老太太和异想天开的梁王刘武把这件事记得死死的。

这种一言不合就改变国本的事情是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的,明眼人一听就知道不靠谱。窦老太太最宠信的侄儿窦婴便劝汉景帝,这事千万不能这么干,否则便是坑了大家。

谁知吃了秤砣铁了心的窦老太太听闻此事,觉得自己侄儿是只白眼狼,于是将侄儿窦婴从宠信的白名单之中删除了,禁止其自由出入皇宫来拜见她了。

窦婴一见情况不对,赶紧撤退,借病致仕,躲在家里不出来了。

待到七国之乱时,窦婴重新出仕,官拜大将军。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又以军功封窦婴为魏其侯。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8)

景帝七年(前150年),这一年很不平凡,因为汉景帝在姐姐长公主刘嫖的拾掇下想要废掉太子刘荣了。一直对皇位很有想法的梁王刘武便想乘机到京师来谋划谋划,便先入朝朝见景帝,再请母亲窦老太太通融一下,便留在了京师。

次月,汉景帝果然废黜栗太子刘荣的太子之位,窦老太太趁机对汉景帝提及殷商时期的“兄终弟及”制度,并嘱托汉景帝,在自己百年之后,要好好照顾弟弟。其意很明显,就是要汉景帝将皇位传给弟弟刘武。

汉景帝虽然如吃了一只苍蝇一样感到很恶心,但这个话题毕竟是自己当初提起的,所以也不方便过于强烈地表示拒绝。

但是,满朝文武不都是吃素的,总会有人站出来为君主分忧的,时任楚相的袁盎恰到好处地站出来表示反对了。最终,汉景帝立了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9)

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梁王刘武因此十分怨恨袁盎等阻扰他为嗣的大臣,便与谋臣羊胜、公孙诡等人谋划刺杀袁盎,袁盎最终被梁国的刺客刺杀在安陵郭门外。

这种让人觉得智商堪忧的事情也只有梁王刘武这种恃宠而骄的人干得出来,为了自己那点上不得台面、入不了法统的私欲就敢公然刺杀朝中大臣,你这和造反有什么区别?汉景帝因此对梁王刘武十分排斥。

后来,梁王的相国韩安国通过长公主刘嫖向窦太后请罪,才暂时缓和了这一矛盾。

得到景帝宽恕后的梁王欲亲自入朝请罪,但行至函谷关时,又感觉心里不踏实,秘密改乘布车,偷偷地藏到了长公主刘嫖家里。

一向疼爱小儿子的窦老太太还以为发生了意外,于是天天找汉景帝闹:“你为什么要杀掉我的宝贝儿子。”汉景帝百口莫辩!直到梁王亲自现身谢罪,这幕乌龙事件才告一段落,大家纷纷转悲为喜了。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10)

窦老太太一心想把《家有儿女》的喜剧轻松和谐地一直演绎下去,但是汉景帝却表示自己是真心累了,他和弟弟刘武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再次提出要留滞京城。这一次,汉景帝没有惯着自己这个弟弟了,十分明确地予以拒绝了。结果,梁王只好回到封地,但不久便因病去世了。

窦老太太得知消息后,又开始不消停了。终日以泪洗面,并且开始绝食,到处唱苦:“皇帝果然杀了我的儿子。”

汉景帝表示,我很忧伤!只好和姐姐长公主刘嫖商议对策,后来把刘武的梁国分为五个国家,并分别封刘武的五个儿子为王。顺便还封赐了刘武的五个女儿。这才让窦老太太感到心满意足,当即恢复了饮食。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11)

小儿子刘武病逝之后,窦老太太又把心思转移到了侄儿窦婴身上来了,曾多次向汉景帝提议,要封窦婴为丞相。

但是,汉景帝觉得窦婴这个人骄傲自满,容易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并不适合做丞相,所以在桃侯刘舍被免丞相之职后,启用了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总而言之,窦老太太在景帝一朝没少用她那种特殊的方式干预着各种皇家事务和政治事务,这种超强的影响力也使得窦老太太在西汉历史上留下极有分量的一笔,即便是后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在他奶奶在世的时候,也得憋着一肚子想法和一身力气老实做人。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12)

前141年,汉景帝去世,前135年,窦老太太去世。汉武帝登基后的前六年,一直不敢过于放飞自我,其关键原因就是因为窦老太太的存在,因为她一手打造的外戚势力集团对政局的影响和控制力实在太大了。举个例子,汉武帝能够登上皇位,核心助力便是他姑姑长公主刘嫖,而刘嫖是窦老太太最疼爱的女儿,汉武帝敢翻天吗?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丁亥,窦老太太终于离开了大汉人民,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临终前,她遗诏将自己东宫所有的金钱财富都赐予自己唯一还在人世的女儿——大长公主刘嫖。希望长公主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却终究没有预料到历史发展的轨道在自己那个犹如天神般的孙子刘彻强有力的推动下,无可避免地改变了轨道。

简单来分析一下窦老太太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13)

要读懂窦老太太这个人,首先要找准立场,很多人从政治权力立场上去看她,觉得她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典型,大事小事喜欢瞎掺和,甚至还有点胡搅蛮缠,觉得这种女人一点都不可爱。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站在一个普通人或者一个家庭成员的立场上来看,我们会发现窦老太太这个人其实很可爱,也很智慧。

我们一步一步地来复盘窦老太太是如何从一个农家少女演变成一个历经三朝而不倒的权力女性的,看看这其中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14)

窦老太太出身贫寒,又幼年丧父,这种人想要实现命运翻盘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大家遭遇了相似的处境,记住一点,这种情况下,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因为在各种生存资源相对比较贫乏的的情况下,个人的廉价努力通常是很难改变什么的,只有合适的选择将你带到一个新的人生赛道上,你才有获得新生的可能性。

窦老太太选择入宫(尽管不是绝对的主动选择),恰恰是她改变命运的开始,因为她接触的资源和机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我并不鼓励大家有过于急切的“富贵险中求”的冒险精神,因为所有的资源和机会只有自己能把握得住的,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15)

像窦老太太入宫了之后,若不是恰巧遇上了刘邦和吕雉这对夫妻之间的感情、利益和关系比较复杂,吕雉把她截留在了自己身边,窦老太太充其量也只会在后宫之中默默无闻地过完一生。

又或者,吕雉后来不是释放了仇恨的魔鬼,用尽手段打压刘姓王爷,窦老太太被选为女性特派员,被遣送到刘姓王爷身边,她还是不大可能有什么太大的人生转机的。

再或者,如果她不是阴差阳错被送到了代国,而是心想事成地去了赵国,看看戚夫人和刘如意最后的结局,就知道窦老太太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了。

选择背后成就的成功与逆袭,它是需要一连串巧妙的幸运来支撑的,它的容错率极低,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这就是我不建议大家动不动就去呐喊什么富贵险中求的根本原因。

记住老易一句话,富贵险中求其实只是没有选择时的最好或者最后的选择,并不代表它本身就是一种最优选择。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16)

成为代王妃的窦老太太还是延续了她的一贯幸运,因为一些特殊的政治原因,代王正妃和刘恒的嫡子们都暴毙了。相当于窦老太太刚刚入职,领导岗位就空缺出来了,而且那些比她有资历、有背景的人全部被清空了,她和她的儿子刘启水到渠成地摘了最大的桃子。

当幸运的转盘把你带到一个极高的舞台后,剩下的游戏还是需要靠你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去支撑的。成为文帝皇后之后,怎么去走剩下的人生之路,对于窦老太太来说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我们通常说,衡量你和别人之间的相处方式,不能以你的个性和习惯为主导,而是要找到与对方个性、习惯、利益和情绪相匹配的方式。

汉文帝和他的母亲薄太后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厚道人,一方面与她们的天性有关,一方面与她们早期经历有关。再加上她们前期手里也没有太大的实权,所以她们在主政期间,十分科学地选择了一条极简主义路线,就是不瞎折腾,与人为善。

也就是说,汉文帝和薄太后对于身边的人包容性都极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身上就没有什么逆鳞,或者内心没有什么原则。大家看看汉文帝对于贾谊、晁错那些激进型的提议一律束之高阁就知道了,汉文帝其实是一个很有原则和水平的政治高手。

这个时候,如果窦老太太像汉景帝一朝那样使劲作,估计十有八九就会被汉文帝打入冷宫。幸运的是,聪明的窦老太太顺应了环境和形势的要求,不争为争,一直稳坐钓鱼台。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17)

等到汉文帝去世后,窦老太太的身份由皇帝的妻子变成了皇帝的母亲,她终于有参与政治的资本和威望了。

大家不要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前几十年什么也没做的窦老太太突然就可以干预政治了?因为权力和威望是可以通过时间慢慢积累的,这玩意跟练内功一样,练了几十年,突然变得功力深厚了很正常。

大家想一想,在一个家庭之中,是不是有很多女人在当妻子时,大气都不敢出,然后在儿子当家做主时,她以母亲的身份在家里能够说一不二?窦老太太就是这样的情况。

窦老太太搞外戚政治基本上都是在汉景帝一朝,当然也包括汉武帝前面几年,但是这两个朝代其实是不一样的。汉景帝时期,基本上是你情我愿为主;汉武帝时期,多少有点貌合神离的味道(汉武帝和他这个奶奶一点也不对付)。

从政治角度来看,汉景帝一朝,中央集权还未成型,皇帝需要外戚来加强他的权重,所以扶持外戚对他来说,是一个互利互惠的举措。但是到了汉武帝一朝,中央集权已经逐渐成型,皇帝对于外戚专权是颇为忌惮的。

从情感关系来看,母子之间和祖孙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天差地别的,汉景帝不可能完全不照顾母亲的感受,但是作为孙子,汉武帝刘彻因为和窦老太太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情感负担没有那么强烈。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18)

但是,大家发现没有,窦老太太虽然喜欢以小女人(中国式家长)心思去干涉朝政,但是她还是不瞎搞。她在政治主张上还是沿用了汉文帝时期的黄老之术。

没办法!一个人的经历和见识决定了他的思想格局!窦老太太无论是在吕雉身边还是在刘恒身边,见到的都是这一套,而且经过几十年的验证,这一套的效果还很不错,她不信这一套信什么?

窦老太太喜欢在皇宫大院举办黄老之术培训班,要求汉景帝等皇家子弟和窦家子弟都必须参加。但是,汉景帝自小接受了晁错的思想教育,其实在思想上已经偏向于儒家了。只是碍于母亲的面子,所以在景帝一朝,因为窦老太太的缘故,诸位儒家博士皆在官待问,没有被重用的。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19)

后来,极度被儒化的汉武帝刚刚登基不久,便有事没事找机会试探一下自己的奶奶。汉武帝刚继位时,故意放出各种对魏其侯窦婴不满的声音,惹得窦老太太很不高兴。转过年来,御史大夫赵绾又突然联合王臧给汉武帝上书,说以后不能将政事向太皇太后汇报,这样不符合规矩(大家细细去品味这背后的猫腻)。结果,窦老太太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暗中安排人找到赵绾及王臧的过错,当面责备汉武帝说:“他们这是要当第二个新垣平呀!”赵绾、王臧两人先后下狱并自杀,汉武帝想要推行新政的想法暂时搁浅。

总而言之,窦老太太这一生其实是很有趣的。你说她不折腾嘛,她又喜欢瞎掺和,连皇权传承的事情也不放过;你要说她使劲折腾嘛,她又能很好地贯彻丈夫及前辈流传下来的政策。

咱不把她放到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之中去讨论她的是非,只是纯粹从一个家庭的角度去讨论,其实窦老太太代表了我们中国大多数传统的母亲,以夫为纲,然后对子女希望做到面面俱到,一碗水端平。转来转去都是转在“自家人”这个小圈子。这种人,大家不能说她很聪明,但是确实值得大家尊重。

关于窦老太太的现实思考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20)

相信很多读历史的朋友并不喜欢窦老太太这么一个人,为啥?因为总感觉她晚年事太多,喜欢瞎操心。

但是,回过头来,我们仔细去看看自己的母亲,或者自己身边的女性长辈,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有窦老太太的影子?

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个点,我们不光不会觉得窦老太太招人嫌弃,反而会觉得她很可爱!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特别讲究家族传承的。作为一个母亲,因为更为直接的血肉关系,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大多数母亲比父亲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均衡发展。

大儿子过得好了,母亲喜欢从大儿子碗里给二儿子夹肉;二儿子过得好了,她又喜欢给三女儿夹肉……反正,在她们的传统意识之中,首先要保证肥水不流外人田。

窦老太太其实就是这么一个人!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21)

大家看看她要求汉景帝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这是一种正常的权力逻辑吗?汉景帝会怎么想?汉景帝的儿子们会怎么想?汉景帝下面那些要靠着新领导升官发财、抱大腿的臣子们会怎么想?这简直就是挑战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链的荒唐事呀!但是,窦老太太会这么想吗?她不会!她只会觉得,我连自己的儿子都照顾不好,我还管得了其他人?

再看看她大搞外戚政治,如果大家非要从什么政治平衡的高度去解释,显然是高看了窦老太太。她压根没想这么多,她只是本能地觉得自己的婆家和娘家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并不了解权力游戏中,所谓的外戚政治是一把双刃剑,到了一定的程度便会害人害己。

还来看看她对儒家文化的极力抵触,这完全是一种经验主义,她们老一辈就是靠黄老之术发家致富的,所以你们小一辈也别给我瞎折腾,听老人家不会错。她根本不知道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思想注定要替代道家思想成为新的思想旗帜的。当然,阴差阳错,她让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大爆发有了2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这也算是歪打正着的大功一件。

最后来看看她的临终安排,她把所有的财产全部移交给了自己的女儿长公主,这实际上也是在好心办坏事。因为权力游戏到了一定程度,不是一个人得到的东西越多越好,长公主既是皇帝的姑姑,又是皇帝的岳母娘,地位尊崇、生活优越得很,你操这个心干嘛?你把财富全部转嫁给她,只会让汉武帝越来越忌惮她、越来越急欲摆脱她。但这就是一个做母亲的最纯粹的心思。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22)

回到现实生活之中来,我们是不是发现有很多像窦老太太这样的母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之相处呢?总体来说就是一句话——解其意,限其行。

与母亲这样无法摆脱关系的长辈相处是非常有讲究的,她们不像其他的亲戚关系和朋友关系,如果大家合不来,大不了一拍两散,大家老死不相往来呗。这是你时时刻刻需要面对的一个关系。

老人家,由于思想、学识、见识或者格局等各个方面的限制,基本上是不大可能是年轻人同频的。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分清楚,老人家的哪些话是要听的,哪些建议是可行的,哪些毛病是伤害性极大的,哪些行为是必须纠正的……

不要盲目地去听妈妈的话,也不要固执地认为你比妈妈活得更明白!老人家身上有她们身上最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经验与积淀。如何去甄别这些宝贵的东西,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历史对窦漪房的评价(窦漪房究竟是谁)(23)

记得曾经有好多年轻人在问“我找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对象,但是家长却认为不合适,该怎么办”这样类似的问题,其实这种问题分析起来比较复杂,但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则,那就是去看给你意见的家长他们过得怎么样?如果他们一辈子和和美美的,那他们的意见一定是有道理的,毕竟他们的见识和经验比你们要深厚,考虑问题比你们要周全。但如果他们一辈子鸡飞狗跳的,那你就要慎重去考虑他们的意见了,可能他们只是在通过意见表达情绪和目的。

不管大家喜不喜欢窦老太太这样的人,其实我还是蛮喜欢她的,首先她这个人过得比较简单,其次她这个人无论好与坏都比较纯粹,最后她这个人自始至终是以家庭为中心的。

我们很多女性朋友,总是急不可耐地往外闯,想要去拥抱整个繁华的世界。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可能我们最终能够拥抱得了的,恰恰只有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亲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