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极必反人生忠告(面对人生中的得失)

受《易经》的影响,除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外,我们也常说“剥极而复”或“剥尽来复”。

物极必反是任何事物发展的表现形式。这里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包括我们和社会总是呈现波状起伏,似乎隐藏着一个发展区间。

物极必反人生忠告(面对人生中的得失)(1)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超过这个区间的上限,也不会低过这个区间的下限,都是在这个区间内循环往复。包括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也在这个区间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影像。除此之外,我们的社会也在这个区间里形成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而区间的方向却是整个人类发展的方向。

所以说,物极必反是人生社会规律里面的发展形态规律。上天似乎不允许任何人发展到某个高度,所以借着环境、竞争对手、骄傲的结果等进行压制。上天也不允许任何人降低到某个下限,所以借着天赋、机遇、环境等给予扶持。上天也不允许某个民族或者国家太过强大,所以借着天灾、战争等进行压制。上天也不允许某个民族或国家完全消失,所以借着遗迹、遗民等证实它的存在。

这所有的现象均在证实,上天在冥冥之中似乎不允许整个人类的发展太过昌盛,也不允许人类完全灭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异的现象呢?这是受物极必反的规律的根源所左右的。物极必反一方面是天设地造着这个区间,另一方面是人类自己在配合着这个区间。

我们人类是怎么配合这个区间的呢?古人云:“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句话说明了我们的好运气的根源在于自己。我们的心里有多少恩,命里就会有多少福。

如果我们忽略了“运”的重要性,哪怕自己有多么的努力,有多么的聪慧,也是很难走向成功的。这就像一位读者在看了我的文章后留言说:“我17年了,一直在低谷中,也没看到高峰。我想问你,人生有几个17年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到极呢?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我等的好心焦啊!”

对于这位读者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叹和质问,我无法给出答案。我要说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由于我们没有把握好“运”和“势”才这样的。“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可自通!”一个气高志大的君子,若是没有运气加持,最终也只能满腹才华,苟且地活着。

我们不得不相信,一个人的运气十分重要。毕竟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可循,我们的运气,也是如此。

从古至今,我们的成功需要“运气”的加持是早已论证的事,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允许《命理学》存在我们的生活中,才允许《玄学》和《风水学》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才会把《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物极必反人生忠告(面对人生中的得失)(2)

如果我们的运气好,加上自身的努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会顺风顺水。如果我们的运气差,付出再多,也有可能一败涂地。

那么,运气好是如何来的呢?我的答案是:好运气,都是自己修来的,不论是内心还是外表,都离不开自己的感召。

《太上感应篇》中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我们的体内都在运行着一股气,当我们唉声叹气时,我们就是在召唤霉神,好运自然溜走。当我们精气神十足时,我们就是在召唤幸运之神,我们就会获得无限好运气。

人世间,我们所求之事不一定都能满足,但我们要相信:怕什么就一定会来什么。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能吸引到什么样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原生家庭的成员无法选择,但我们身边的朋友却是我们自己吸引来的,是和我们志趣相投的人。

我们的兴趣爱好、德行品性什么样,朋友也就是什么样。所以喜欢绘画的人,身边总有一群爱好书画的朋友。喜欢写作的人,身边的人也是爱好文学的人。我们所关注的,常常都是自己思想上喜欢和想要的,无论是名利、地位、金钱,还是学识。

我们的思想就好比一块磁石,会把我们所关注领域的相关一切吸引过来,一切我们想要的都会不自觉地向我们靠拢。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

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我们想要“道”,就会得到“道”;我们想要“徳”,就会得到“徳”;我们想要“钱”,就会得到“钱”;我们想要“学识”,就会得到“学识”。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是吗?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如果我们的想要就是追求,就是梦想。那么,只要我们有了追求和梦想,就能所向披靡,一切皆有可能。

老子在《道德经》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说,追求和梦想,都是虚无之物,可力量却强大到可移山、可填海。当我们从精神到灵魂,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倾尽全力为之努力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我们想要什么,就一定能得到什么。

古话说,“一叹穷三年”,人最大的愚蠢,就是整日唉声叹气,若是只盯着眼前的不如意,又怎么能够发现生活的美好呢?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一定要自信,一定要百分之二百地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成事。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别人又如何能够相信我们呢。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指挥官,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生活就是什么样的。

心念一转,万念皆转。如果我们整日唉声叹气,我们的生活必定会一片灰暗。如果我们时时保持正念,我们的生活必定五彩斑斓。

我们这一生,不过短短数十载,不要自寻烦恼,一定要存善心,说善语,好运自然降临。

这是从“运”方面来讲的,那么,从“势”上来讲,我们又应该如何对待呢?

“势”是什么?翻开字典,得到的文字释义是:力量惯性趋向,就是“势”在必得。故此,“得势”就可解释为“成功把握力量发展的趋向”,顺应自然,可事半功倍。“失势”即为“错失力量惯性趋向的支持”,就如逆流而上,自然一波三折。

在《易经》中,“势”又被解释为“时、位、度”,即“时机”、“位置”和“尺度”,这三者尽占就是“得势”的天选之人,必成大业。反之,就是“失势”的落魄之徒,不但难有成就,甚至还会遭受无妄殃灾。

物极必反人生忠告(面对人生中的得失)(3)

由此可见,会判断“势”,懂得把握住“势”,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古语有云:“尽人事,听天命”,可我们为何要在付出一切后,把命运交予老天来做决断呢?这样未免太冒险了些。倘若能拥有判断“势”的能力,即可调转顺序,成为“知天命,尽人事”,这样做事岂不快哉?

当然,“知势”、“用势”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需要极大的智慧、胸怀和运气。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站在风口乘风飞扬,更不用说在人生重要关口次次都能把握住世态动向,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过,如果我们能够领悟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话,即便是普通人,也可以离“势“的发展近一些,离成功近一些。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同于德者,道亦德之”。意思就是遵循“道”而且有“德”的君王,“道”自然也就关爱他,扶助他,从而使他得到民心和天下。

可见,势,就是时势。顺应时代,符合这一时代的道德标准要求,就会得势,势就会出现。

知道了“势”,就要造势。如果我们喜欢哪一个领域,就造哪一个领域的“势”。我们能造多大的势,就有多大的成就。

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观势者若如盲人摸象一般片面、如井底之蛙一般局促,必定无法获取全部信息,自然也就无从判断“势”的起落。

这就要求我们平日里应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不断拓展自己认知的边界,以谦卑、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陌生、新鲜的事物。人们常常追求专精的匠人精神,专注于一个小黑点便忘我投入,却忘了广博和丰富又是另一种重要的维度。若想顺应时代、顺应自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拓宽眼界,打开格局,拥抱世界。

然而,“势”却是难以捉摸的,这有很大的一个原因,那就是由于它是大环境、大时代的产物,而非少数人可以操控。既是如此,我们就要摆正心态,不做痴心妄想和徒劳之功,试图扭转“势”、改变“势”,而是要等待、捕捉、运用“势”的能量。

到这里,我们或许会问,倘若一直没有遇见“得势”的机会,那该如何办呢?我的答案是:平心静气,顺其自然。有的时候,我们只能要接受“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定理,即便无法功成名就,能够平淡平安过一生,总比忤逆运势遭受劫难要强得多。毕竟“势”的奥义,是《易经》的精髓所在。它给予我们更好地生活的信号,也是让我们存有敬畏的心看待世界的准则。

如果我们能够领悟这一点,并能够做到“信”,我们就参悟其中的智慧,获得理想的生活,因为相信的力量是巨大的,相信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正因为这样,才有了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在这里,老子就是在告诉我们,造势要从“信”开始。这里的信,除了自信之外,还要诚信。至于诚信,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自己的信誉。如果自己都不诚信,又怎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我们还要坚守自己正确的信仰。我们只有坚持正确的信仰,才能走正道,才能成事。如果信仰不正确,就会陷入众叛亲离的困境,导致败事。

可见,我们能够成就多大的事,完全取决于我们有多大的自信、多高的信任率和多么崇高的信仰。

这些加起来,我们就是在造势。我们能造多大的势,我们就能有多大的成就。

在我们的生命中,如果我们懂得了“运”和“势”,也就能够明白“山雨欲来”时,却是“风满楼”的深刻哲理了。

至于“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很多事情都是有征兆的,我们的运气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了“运”和“势”的规律,我们的命运也就会否极泰来了。

对于“否极泰来”这一词,是源于《易经》的否卦和泰卦。

《易经》的否卦是乾上坤下,泰卦是坤上乾下。两个卦象颠倒来看就能相互转化。

物极必反人生忠告(面对人生中的得失)(4)

《易传》说:“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这句话的意思可解释为:“泰”是通畅的意思。天地万物不可能永远通畅,所以“泰”后面紧跟着的是“否”。否卦和泰卦之间是由极点向反方向转化,就是“倾否”。

“倾否”意味着闭塞不通的局面被打破,亨通的局面开始到来,因此说“先否而后喜”。

“先否而后喜”说的就是坏运气被扫除,这就是“否极泰来”。

通观否卦和爻辞不难发现,困难面前并非是黑暗一片。相反,否的出现,恰恰预示着泰的到来。

我们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谁也不能永远一帆风顺。运气不好的时候,请相信否极泰来。不要怨天尤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静静等待,转机一定就在眼前。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说:“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就是在向我们说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但狂风不会一直吹,暴雨也不会一直下,总会有雨过天晴之时。

苏轼曾在《东坡易经》中说:“否至于此不可不复,因非倾荡扫除,则喜无自至矣。”

对于“否极泰来”,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违反《易经》卦序的,有安慰人的嫌疑,却指出“剥极而复”倒是合乎易理,它明白昭示着我们遭遇重挫之后的重生再造之理。

“剥极而复”中的“剥”为《易经》中的第二十三卦,卦象一阳在上、五阴在下,有资源大量流失、岌岌可危之势。

“剥”字从录从刀,剥为剥落,有侵蚀的含义。意味着事态严重,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表示人们长期忙碌所累积的俸禄被千刀万剐、毁灭殆尽。

“剥”卦显示的正是毁坏、没落、穷困不堪的时期,冲突不断,会遭人误解,恶意中伤,人生运势一度跌入谷底,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剥”卦暗示我们遇到了这种境地,千万不要慌乱急躁,应该沉下心来,静守旁观,保存实力,不要强出头。一定要相信好坏交替的自然法则,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等到寒冬过去便是百花齐放的春天。

“剥极而复”中的“复”为《易经》中的第二十四卦,五阴下一阳生,又有生机萌现、站稳脚跟再出发之象。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复”并非回复原状,而是往前创新。每年冬尽春来,景色相似,却绝不会跟往年完全一样。病人开刀后复元,已是新的身体状况。

综合来看,剥卦最上面的阳爻,其爻辞形容为“硕果不食”。肥大的果实高挂枝头,迟早会被吞食,就算幸免,也难脱自然腐烂的宿命。复卦最底层的阳爻,爻象以果实中的核仁为喻,重新入土,假以时日又将伸枝发叶、开花结果矣。

恋爱不吉利,爱情的基础被破坏,如不及时拯救就会逐渐被剥蚀掉,应找出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婚姻运势凶险,正在一步步靠近危险,只要找出根源,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会在关键时刻出现转机;事业上运势不佳,此时因为经验不足,人脉不广,不适合创业或跳槽,应该沉下心继续在专业领域及人脉上下功夫;考试不佳,成绩不理想,应该集中精力去学习。

这就是说,我们面对人生中不可改变的事情,与其苦苦挣扎,不如果断放弃,从头再来。在运势低落的日子里,我们不宜有太大举动,宜采取消极、顺应的态度,以退为进,一切顺其自然,等到寒冬过去,便会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我们要明白:盛极而衰是万物存在的规律,万事万物都要经历这个过程。尽管看上去是破坏,是失去,正是因此才得到了更新和重生,正如凤凰涅槃。危险的岩石脱落之后才会重新回到安全稳固的状态。

对于我们人生中的盛衰得失,起伏变化应该辩证地去看。衰败是为了获得新生,破坏才能重建,变革才能进步。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能收获圆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而在人生路上也会有各自的挫折与磨难。

在我们落难时,有人帮我们是情分,而不是义务。我们如果受人帮助了,一定要心怀感激。要知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能够在患难之时帮助我们的人,这样的恩情,此生不能忘。我们应该投之以桃木,报之以琼瑶。因为知恩图报是人性最大的善,同时也要懂得利他。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其实是在劝导我们要尽量帮助别人,自己才会变得更加富有。我们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会更加丰富。

物极必反人生忠告(面对人生中的得失)(5)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相互的,利他的行为不仅能够帮助他人,还能让自己受益。然而,由于人的本性总是趋利避害,也就出现了一些特例。但从本质上讲,人就是一团需求、一团欲望,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从物质欲望到精神欲望。如果把这个过程按照层次来划分的话,就是物质、精神、灵魂。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上升不到灵魂的层次。我们能够追求并满足灵魂需求已经算是幸福圆满有层次的人生了。

人性中最基本、最深层次的需要只有两点:“生存”和“繁衍”。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个体的生存、繁衍和群体的繁荣、衰退,有着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

人类经过多年的进化之后,人类的社会属性部分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范和准则,这套规范和准则就叫做“道德”。

道德是用来约束个体的人性,达成群体繁荣的目的。个体愿意接受道德,是因为群体的繁荣,最终让个体受益。

道德不是人性,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之下,道德是反人性的。恰恰因为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才需要大量的引导和约束。

道德需要引导,通过教育、宣传、舆论谴责等缓慢但长效的手段,便形成了文化、价值观等等。而道德的社会规范,每个时代都会人为地划一条最底线。这条最底线就是法律,一旦触犯必然受到惩罚,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外儒内法”的原因。“外儒内法”的社会治理结构,本质上就是社会治理结构外化为儒家倡导的道德规则,内化为法家倡导的法律规则。

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是一个懂得趋利避害的“法家”,只是经过后天长时间的道德教化(记住,所有的道德教化都是反人性),我们的人性才涂上了一层厚厚的“儒家”色彩。因为人性中的本能需要,催生了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也就是“自私”。趋利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生存,避害的本质也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但是,社会本质上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丛林世界,弱肉强食是唯一颠扑不灭的规则。

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才说:人性并不是本善的,也不是本恶的。最本质的人性是什么呢?最本质的人性就是“自私”,就是“欲望”。利益越大的地方,人性就会越自私。当自私达到一定程度,人性就变成了恶。

很多人说小孩子是世界上最单纯的,这里的单纯好像是说正义。其实我一直不这样认为,小孩子的人性未经过教化,是最原始的。他们的趋利避害跟成年人没有任何区别,只是成年人经过道德和规则的教化,才活在了矛盾之中。他们一边因为后天的教化,认同礼义廉耻,一边因为基因里人性的本能要趋利避害。

小孩子太“单纯”了,可以单纯的“善”,也可以单纯的“恶”。如果我们对他好,他就喜欢我们,当我们抱他时,他就会对着我们笑。如果我们对他不好,他就讨厌我们,当我们抱他时,他就抓挠,就哇哇大哭,他本能地知道怎么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

面对“小孩子”的这种“讨厌”方式,我们不必杞人忧天,庸人自扰,让自己痛苦不堪。我们活着,心态最重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心态,积极乐观的态度至关重要。

可是,好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修来的。只有我们心态好,我们的人生才会好。

我们的人生有多少恐惧,就会给我们带来多少灾祸。我们有多少抱怨,就会给自己带来多少痛苦。我们有多少乐观,就会有多少快乐。我们有多少宽容,就会有多少幸福。我们要深知心是我们的根,痛苦和快乐都是我们心灵的映射。

物极必反人生忠告(面对人生中的得失)(6)

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好,我们的心就像一剂毒药,会摧毁我们的意志,消减我们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够将心态调整好,从消极变为积极,我们的命运就会呈现出“开挂人生”的趋势,彻底改变命运,好运连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