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西江月十首(我读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大家看过1994年版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吗?剧中刘彦军饰演的刘备、鲍国安饰演的曹操、吴晓东饰演的孙权、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等等,这些历史人物鲜活的面孔深深地刻印在大家的脑海中。尤其是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片头曲,伴随着沧桑的旋律和强烈的历史感、画面感,简直是为这部宏篇巨制量身定制,增色不少,片头曲也将我们带入那个英雄辈出,逐鹿中原的时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片头曲是由谷建芬老师作曲,杨洪基老师演唱,词作者就是鼎鼎大名的明朝状元杨慎(1488.12.8——1559.8.8)。如果各位对杨慎印象不深,那么凡是看过《明朝那些事》一书的朋友们都会对一位“狠人”印象深刻,他就是19岁中进士,当过明孝宗皇太子朱厚照的师傅,诛刘瑾,除江彬,立朱厚熜继位的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杨廷和(1459.10.15——1529.7.25),对!杨廷和就是杨慎的父亲,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啊,还别说,杨慎真遗传了他父亲的聪明才智!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祖籍庐陵,1488年岀生于四川新都(今属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从小聪慧,博闻强志,尤工诗、词、文、曲,明朝正德六年(1511),23岁的杨慎获殿试第一,状元及第!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杨慎因“大礼仪之争”而得罪嘉靖皇帝朱厚熜,从而被发配到云南边陲之地,至死都没有被赦令回原籍,他七十二岁逝于谪居之所,后人评其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丰,当推慎为第一,”此是后话。话说当他戴着枷锁,被官差押解到湖北江陵一带时,正好碰见一位打鱼的渔夫和一个砍柴的樵夫在江边煮鱼饮酒,无忧无虑,谈风弄月,杨慎很是感慨,于是请押解的官差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本来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白,后清初毛宗岗(1632——1709)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词的意境和书的内容无不契合,竟至浑然一体!

读到这首词,首先想到的是苏东坡(1037.1.8——1101.8.24)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篇文章,意境与苏词颇为相似。1524年的一天,36岁的杨慎站在湖北江陵的江边,望着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豪情万丈,不禁自言自语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江水一样,无论白天黑夜不停不息滚滚而来向东流逝而去,一去不复返。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英雄豪杰也不可避免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使是英雄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逝去……回想起来,15岁的明世宗(朱厚熜)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登基后不顾礼制,为了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先皇不惜与群臣反目,父杨廷和罢官、下狱者一百三十四人、廷杖而死者十六人,难道这样做是对的吗?我也被牵连其中,流放边陲烟瘴之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现在都己经无所谓了,时间会证明一切,正如司马迁所说: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花开一刹己曾经,转眼之间都己成过去,己成虚幻!唯有那青山不改,江水长流依旧,日落日升,朝朝暮暮依然,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却亘古悠长,永久不变。

看这俩位白发渔翁和砍柴老者,想必是经过了大风大浪,看惯了世事的大是大非,经历了大喜大悲后,任何事都不会让他心起波澜,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盏谈笑间,固守着一份宁静与淡泊。既然我们在江边相遇,那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喝上一杯,不管过去或现在发生过什么事,这一切都会成为历史,都会成为后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所以要看开世事,不为名利所缚,都由它去吧……

全词似怀古,实为咏志,上阙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洪流,在文中预示哲理,意境深远;下阙则通过刻画渔樵的形象,着意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最后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不愧为当朝状元之作品。

杨慎西江月十首(我读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1)

杨慎西江月十首(我读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2)

杨慎西江月十首(我读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