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1)

匡郎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2)

姚里平地

姚里平地位于小街匡郎,是离乡镇最远的一个苗族自然村落,和寻甸县接壤。解放前,因为此地是匡郎姚、李两家的三块平整旱地而得名。

2013年陡山村被昆明市土地局列为中型地质灾害点整村搬迁治理项目,选择在姚里平地重新规划建新居。

2015年,曾经饱受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威胁的陡山苗族村27户村民融入姚李平地,两处的苗族人民依山而居。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3)

姚李平地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4)

姚李平地苗族人家

村民小组长张治友,是姚里平地一个能歌善舞的苗族村民,手风琴拉得水起风生,苗族歌唱得“很带劲”,生活充满节奏感。年轻时的他,只要音乐响起,他就会抱着芦笙边吹边跳,随着音符在地上“打滚”,跳上跳下,翻山倒海,动作和音乐融为一体。

担心扭伤倒是其次,自从他得到了一件音乐“神器”,就再也不敢乱跳了。当时他刚拿到手风琴,那种欢喜难以言表,激动得他几天几夜睡不着,不亚于美猴王得到了南海龙王赠送的“凤翅紫金冠”。这个手风琴是他最心爱的“宝贝”,是小街镇文化站原站长黄发生赠送他的。

如今人进中年,在地上蹦蹦跳跳“打滚”,成为了他回忆青春永远的记忆。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5)

姚李平地苗族人家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6)

苗族歌手张治友

他稳稳地站着拉手风琴,随着节奏加快,情感升华,他手脚“痒”得难受,但还是用理智按捺住了心里熊熊燃烧的烈火。

他知道,自从背上心爱的手风琴,就再也不能在地上“打滚”了,会损坏的心上的“神器”,如今的哥已经不是当年的哥,岁月不饶人呀。

瞬间,他的心情很快恢复了平静,把手风琴用尽全身的气力扯开,与此同时便打开了在他胸口猛烈撞击的音符......

黄发生说,走进家乡大山深处的苗族,首先感到的是他们很可爱,淳朴善良,吃饱穿暖就很满足,很快乐。接触得多了,再看看他们被沉重生活压弯曲的背,眼中逐渐消失的光芒,那种眼神,更多的是迷茫,接下来的感受就是可怜。匡郎槽子是小街的边远山区,也是最贫困的地区,没有之一。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建国初期这里曾经出现过土匪,根源就是因为贫穷。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7)

黄发生和张治友

黄发生下乡到苗寨,被张治友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精神感动,就赠送了他一台崭新的手风琴。

令人惊奇的是,手风琴一上手,张治友就能边拉边唱,此前他并没接触过手风琴这种洋玩艺。话又说回来,热爱归热爱,这位曾经的苗族小伙子,并没有条件找老师学习过拉手风琴。有了手风琴,他就能拉出各种美丽的音符,这或许就是苗族人的天赋。

他是大山的儿子,能跳能唱是与生俱来的,苗族人对歌舞的潜质,自带光芒,唱给自己听,温暖周围人。

张治友得到手风琴,简直如虎添翼。农忙时拉拉手风琴,就能消忧解闷。在音乐里,一天的疲惫刹那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农闲时拉拉手风琴,把大山里的心声唱给村民听,能带给大家更多欢笑和快乐。

每逢苗族重大节日,张治友都会拿出看家本领,唱出苗族迎宾曲,唱响苗族敬酒歌,尤其是唱到苗家的表哥和表妹,便唱出了苗族人家心里最动听的歌声。

苗族花山节又被称为“踩花山”、“耍花山”,是川南苗族重大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或者端午节前后举行。小街苗族有过“花山节”的传统,吸引众多关注,每年来自四面八方的上千名宾朋纷纷赶来和苗族同胞们共庆这一年一度的盛会。节日期间,苗族同胞们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举行庆祝活动,既是苗族祈求人丁兴旺和风调雨顺的一个盛大集会,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寻偶恋爱、传递情意的“情人节”。青年男女对唱苗歌,用苗语传递情意、表露心声。

农历六月二十五,是苗族同胞民俗活动“牛打架”,就在姚里平地山入村口的山坡上举行斗牛比赛,吸引来自从寻甸、武定、禄劝等地区赶来的名牛主带着爱将参赛。文艺表演有唱苗歌、祭祀舞、花山舞等,欢快的音乐、轻盈的舞姿,让不少游客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民俗文艺表演过后,苗家人为前来参加花山节开幕式的来宾准备丰盛的晚宴,用他们最隆重的待客礼仪,表达对八方来客的美好祝福。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8)

苗族人家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9)

苗家拦门酒

相传是苗族祖先流传下来的习俗,有几层意思,一是斗牛娱乐,二是热闹的节日;二是斗牛比赛,竞技选牛,促进养牛,利于农耕;三是祈求幸福,祝愿吉祥。 从苗族的种族史看,苗族人民大多住在山区,能歌善舞,以狩猎和农耕为业,“牛打架”的习俗,最深层的集体民族文化心理,其实暗藏着很深的忧患意识,通过“看牛打架”,防止手足相残,促进家族兴旺、团结友善。

张治友在大山顶上,呼呼啦啦扯动手的风琴,按动着带着胸口火热温度的键盘,把苗族家的爱情故事拉给大山听。山风吹过,雄鹰盘桓,他的内心像山风一样狂野,像雄鹰一样自由。手风琴拉着拉着,三个孩子慢慢就长大了,家里也逐渐富裕了,住进了漂亮的小洋房。手风琴拉着拉着,黄发生也退休了,而他还在拉扯着那台心爱的手风琴,爱不释手。而此时,他已经从当年身手敏捷的苗族小伙,变成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据张治友介绍,姚里平地现有11家苗族,除了1家姓杨外,其他10家都姓张。

苗族人离不开三样东西,一是唱歌,无歌不欢。二是喝酒,无酒不欢。三是吃肉,无肉不欢。三个爱好,都因为劳力太重,他今年种了21公斤包谷种,种了10000棵烤烟苗,20亩包谷,20亩烤烟,总共40亩旱地。

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喝酒解乏,唱歌解闷,家里自己养的土猪肉,每年一般都要宰杀1-2头,外地村民用每公斤50元的价格来买,他都不卖,因为家里的腊肉自己吃都不够。老腊肉的大肥肉,恰恰是他们的最爱,因为劳力重,根本不用担心会发胖,吃肥肉才有体力,才耐得住饿。

体力劳动太多,有时烟酒过度,经常咳嗽,是汉族人教会他们一个秘方,就是睡前吃上一勺蜂蜜,果然效果很好。仔细想想,还挺有道理,苗家养殖的蜜蜂多,蜂蜜也就多,因此他们吃蜂蜜,自己家里就有,还很多,就不会像汉族那样节省,经常用来拌饭吃,吃的过量了,蜜蜂的药效就没有了,反过来还会适得其反,肚子不舒服。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10)

苗家荞疙瘩饭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11)

苗家大肥肉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12)

苗家羊肉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13)

苗家鸡窝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14)

苗家腊肉

以前的姚里平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除了种植包谷和烤烟、喂养牲畜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赚钱方式。如今,在小街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苗家通往外面的道路已经打通,脱贫攻坚之后好的政策逐步落地,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这里苗族人民的生活也在越来越好。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15)

苗族人家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16)

苗族人家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17)

苗族人家

姚里平地11家苗族村民在匡郎大山的三块平地上,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力地拉动着手风琴,用勤劳致富的乐观回味着自己酿的美酒,用对民族团结的友善破解了蜂蜜的密码,蜂蜜虽甜,却不能当做饭来吃,适量即可。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18)

苗族人家

苗家风情电子琴(苗家手风琴拉起来)(19)

苗族人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