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黑暗森林法则(面对黑暗森林法则)

一、黑暗森林法则黑暗森林法则,这个概念出自中国作家刘慈欣原著小说《三体》强烈建议大家有时间读一下,非常好的一本书,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怎样避免黑暗森林法则?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怎样避免黑暗森林法则(面对黑暗森林法则)

怎样避免黑暗森林法则

一、黑暗森林法则

黑暗森林法则,这个概念出自中国作家刘慈欣原著小说《三体》。强烈建议大家有时间读一下,非常好的一本书。

所谓黑暗森林:宇宙就仿佛一片黑暗的森林,每个文明就像拿着枪的猎手,一旦发现某个位置标示出了文明的迹象,虽然有90%的文明会不予理会,但是也肯定会有10%的文明朝向那个位置开枪。因为对于宇宙的距离跨度、时间跨度、文明差异来说,攻击比探测省力,也更安全。

黑暗森林法则可简单理解为:一旦某个宇宙文明被发现,就必然遭到其他宇宙文明的打击。

本法则是基于作品中人物叶文洁提出的“基本公理”和两大重要概念

基本公理: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两大重要概念

猜疑链:双方都无法判断对方是否为善意文明。

技术爆炸: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可能由内因或者外因(例如宇宙文明的交流)引发。

原著中认为:人类步入工业革命后短短两百余年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飞跃,跟人类物种存在的三百万年与七千余年的文明史相比较,就是存在技术爆炸最好的证明。

宇宙文明的五点假设

♦ 宇宙里的文明只有最低程度的善意(不主动攻击其他文明和消灭其他文明)。

♦ 交流一定会暴露出文明的位置。

♦ 文明之间的竞争残酷程度与黑暗森林的战役相当。

♦ 不同智慧物种之间难以沟通。

♦ 任何文明都有很长的寿命。

高级文明的三点假设

♦ 高等文明存在大杀器。

♦ 黑暗森林打击及时准确。

♦ 高等文明优先选择打击而非沟通。

看到这,是不是感觉挺吓人的。虽然只是小说做的假设,但是确实存在有一定的可能性。

二、丛林法则

我们再来看看,人类社会是否存在类似的法则。16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霍布斯就提出了:丛林假说。

什么是丛林法则

丛林法则是指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属性。一是它的自然属性;另一个是它的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观影响,自然界中的资源有限,只有强者(植物和动物都一样)才能获得最多。

社会属性一般体现在动物界。同一物种动物的群体(社会)生活,符合这一规则。另外,生态平衡(生物链)中的多物种共生并竞争的现象,其实也符合这一规则。

我们来看看人类社会,虽然人类从思想和精神上有别于其他动物,但是,大到国家间、政权间的竞争,小到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都要遵循丛林法则,至于竞争结果,那就看各自的实力、智慧、手段和改造或适应世界的能力了。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有很多实际发生的例子,验证了这一论断。

♦ 人类发展带来的物种大灭绝。

♦ 智人发展过程中,其他人种的消亡

♦ 单个人之间为了获得权利、金钱进行的斗争

♦ 族群(国家)之间为了资源的战争

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这个法则越来越隐蔽,越来越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了。当然,这只是在活下来的族群中,严重落后的种群已经被淘汰了。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丛林法则的观点:

正面观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能适应环境,就只能被环境淘汰。

实力弱小的时候,采取结盟不失为一种策略。

同类竞争,异类共赢。

强弱是可以逆转的,所以时刻要有危机意识。

反面观点

人类社会是由智慧生物构成的,人类社会不同于无序竞争的原始丛林,该规则不适用。

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权享有天赋的人权。人类文明是持续发展的,应该用文明去约束。自然无序的竞争不适合用于人类社会。

丛林法则是强者愚昧他人,弱者自欺欺人的说法。

下面,我列举一下人类社会不完全适用于丛林法则的几个关键特质: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改变资源生产和供给的现状。

当今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已经非常先进,基本满足了人类的基本需要。科学技术继续进步,再加上人类合作共赢的态度,能否改变其他资源的供给呢?我相信是能的,人类对风、水、核、太阳能的应用已经开始改变能源结构了。

文明发展的现状是可见的。

随着人类地理、通讯等技术的进步,所有人类文明的位置、人口、资源占有情况、技术发展现状,都是高度透明的。

不同文明之间能够良好的交流。

虽然存在语言、文化的差异,但是事实证明,因为人类之间存在很多共性,比如,情绪、人性、需要等待,所以文明之间是能够进行语言沟通、文化交流的。

技术爆炸的福利在逐渐被全人类共享。

客观上,确实存在某一个个体文明突然实现技术大爆炸的情况。但是随着人类的交流和文明的进步,先进技术一直在逐步实现全人类共享。

荒山变电站

各人种的基因占比正是人类大融合的证据。

根据人类基因图谱分析,消失的那些智人物种基因,并未完全消失,而是实现了人类物种的大融合,现代人基因中,包含了历史存在过得各种人种基因。这就是人类交流融合的证据。

但是,仍然有一些非常悲观的事实发生:

♦ 战争是一个促进弱等文明进步的有效手段。

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 弱等文明依赖于高级文明的施舍和控制。

欧美、日本会拿出20、30年前的技术,跟中国合作,实现商业共赢。

西方一直在强烈输出他们的价值观体系,试图在文化方面影响中国民众。

三、我们要怎么做?

有人会说,你讨论丛林法则这么大的概念,我只是一个个人,对我有何用?我来说说。

群体和个人之间,高等文明和低等文明之间是相对的,是相互转换的。

国家对于人类世界就是个人,民族对于国家就是个人,党派和企业对于国家也是个人,派系和部门对于党派和企业也是个人,当然个人对于派系和部门更是个人。

那对于个人呢?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类似这个法则。并且,个人对于其他生物,也属于高级文明的存在。你有能力一个人就毁掉一个蜂巢,一个蚁穴,甚至... ...

那面对客观存在的丛林法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要成为强者

无论群体还是个人,只要沦为弱等文明,就有可能被人欺负,就要靠高等文明施舍给你资源。所以一定要努力去成为强者,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他人,至少要立于不败之地。

保持开放的心态

对外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交流、学习,才能在落后的情况下,尽快赶上来。中国清朝闭关锁国以后,被列强打成筛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对内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鼓励百花齐放,鼓励多样性发展,才能让自己所处的集体焕发出具有创造性的新生命力。

开放的过程,再痛苦,再艰难,都要坚持开放,无二可选。

接受失败,但永不言败

就是字面意思。坦然接受失败的结果,但是心理永不服输。

接受失败,让自己心态平和,理智分析问题;永不服输,让自己有成长的动力,有成为强者的可能。

正确面对灭亡

物竞天择,不能适应环境,只能被淘汰。

这一点虽然残酷,但是这就是自然客观存在,基因发展的铁律。悲天悯人没用,学会接受才是硬道理。

而且接受了灭亡,对于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有重要意义。不知死,焉知生!这是极具高度的人生哲学、人生智慧。

保持多样性

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描述了很多。无论是生物、人类、国家、族群等等,保持多样性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能迷信任何东西,即使是强权,即使是强人,即使是先知者,即使是... ...

有的时候强权和力量未必会成功。在《三体》中,人类与三体人的斗争中。人类尝试确定了三个人类领袖,领导人类去战胜三体人这一不可能战胜的存在。最后,中国人罗辑成功了。他合理的使用了黑暗森林法则这一理论。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看看。

公平、公正、公开,并辅以监督机制

这一点多指群体,或者高等文明,但对个人也有效。

文明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高等文明或者持有公权力的群体,因为你是制定规则的人,所以应该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辅以监督机制。对于个人,要秉着公平竞争的心,要敢于监督不良、不法的行为。

对于其他生物,人类同样应该秉持此心,保持所有生物的协同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才能更加健康有序,也更有利于人类生存。

不踩法律底线,不亏良心、不亏道德底线

这一点多指个人,但对群体也有效。

请记住:法律,是人类社会的最低标准。僭越法律的底线,可能一时会收益,但早晚会受到惩罚,而且处罚会非常严重。

违背社会道德,欺瞒自己本心的行为,也不可取。看似你因此获益,也没有什么直接反面效果,但是一定会受其所累,失去更多看不见的东西,比如:人设崩塌、内心负罪感等等。

最后

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人们正确认识丛林法则,这不是大道理,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是真实客观存在的,不适应不行,不面对不行。

坦然接受、正面面对、积极应对,才是应该做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