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道士之死(武当山的寄死窑)

随着现代化的到来,城市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们的生活从一种大集体的农村聚集形式转变成为了小家庭形式的城市化个体,这也导致了很多生活方式的转变。

比如说养老问题,就已经成为了如今全世界的大问题,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儿女忙于工作无法像从前那样尽孝,因此养老产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红火。

可是在古时候,受制于生产力的关系,对于老人的照顾并没有如今这么全面,当一个家庭无法赡养老人的时候,会出现丢弃老人的现象,武当山的“寄死窑”,就是一部老人的血泪史。

武当山道士之死(武当山的寄死窑)(1)

何谓“寄死窑”

古时候的人们,自然没有现代化的人们文明程度高,很多社会问题在古代就是直接回避的问题,现代社会之所以重视人权,就是因为足够文明,可是在古代,并没有这个条件。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发生过易子而食的事件,就是在灾荒年代,吃不起饭了,为了活下去,人们会互相交换自己的子女来吃,这种现象在如今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虽然易子而食听起来恐怖,可是易子的这个举动,似乎也说明在极端情况下,人仍然保留了一丝人性。

武当山道士之死(武当山的寄死窑)(2)

不然,这些人大可以直接吃掉自己的孩子,既然小孩子在极端情况下会沦为食物,那么老人呢?在我国的武当山,就曾经发现过一些奇怪的建筑,这些建筑实际上是山洞,在洞中出现过生活的痕迹,可是又不像是正常的人类活动。

根据史书的记载,这些所谓的山洞就是“寄死窑”,顾名思义,寄死窑就是一种让人等死的地方。

古代经历过很多社会阶段,人们从打猎摘果子吃的采集文明进化到能够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期间经历了数万年的时间。

武当山道士之死(武当山的寄死窑)(3)

可是当人类初步掌握了农耕技术之后,社会创造的粮食依然无法养活所有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寿就是一个贬义词了。

特别是古代中国,由于王朝不断更迭,统治者们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导致过一段时间天下就要大洗牌,人们的生活很难一直稳定。

在吃不起饭的时候,当老人年满六十岁,孩子们就会把老人送到寄死窑中,让家中老人在窑洞中等死。窑洞中的森森白骨,看起来让人十分震惊,仿佛在多少年前,这里的老人经历过的绝望再次重现。

武当山道士之死(武当山的寄死窑)(4)

根据武当山寄死窑的史料记载,当家中的老人年满六十岁,如果身体还很硬朗的话,家人们不会感到高兴,反而是忧心忡忡。

此时的老人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已经无法给家里创造任何的价值了,可是他还要吃饭,这对于一个小家来说是巨大的负担,怎么解决这个负担呢?直接丢弃。

对于很多人来说,直接丢弃老人的做法实在是太过残忍,于是“寄死窑”应运而生,人们采取一种心照不宣的方式,默认了丢弃六十岁以上老人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家中的下一代活下去。

武当山道士之死(武当山的寄死窑)(5)

血淋淋的例子

在寄死窑的附近有一个村子,这个村子的档案馆有一本明朝流传下来的县志,县志中记载了一起真实的寄死事件。

这家人姓刘,一共六口人,一家人就靠着几亩薄田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无法养活三个小孩子的。刘老头的妻子早死,家中就剩他一个老人,他的身体一直不错。

可是到了六十来岁的时候,已经干不了农活了,看着儿子眉头紧蹙的样子,刘老头知道自己离死不远了。

武当山道士之死(武当山的寄死窑)(6)

在底层家庭,对于生死有一种别样的默契,儿媳妇开始有意减少刘老头的饭食,儿子也开始制作背篼,打算把老爹送到寄死窑中去。

这一天还是到来了,一大早,儿子就背着刘老头启程了,寄死窑由于是山洞改造,因此大都在半山腰,儿子背着刘老头一直走到了中午。

到了一个窑洞中,里面散发着刺鼻的霉味,儿子将刘老头放下,拿出一条被子铺在地上,让刘老头趴在上面。

武当山道士之死(武当山的寄死窑)(7)

此后的每天,儿子都会来给刘老头送饭,一天三顿还是能保证的,可是半个月之后,每天开始减一顿饭,三天之后,洞中的老人再也等不到人送饭来了。

余下的时间,老人就只能在冰冷和饥饿中度过自己最后的时光,等到老人被活活饿死之后,家里人才会进入洞中收尸,随后找个地方安葬。

至于何时才是收尸的时机,每天老人都会自己在洞中点燃一堆篝火,哪一天篝火熄灭了,代表着老人已经逝去了,家里人自然会上山来收尸。

武当山道士之死(武当山的寄死窑)(8)

真与假

虽然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发现过所谓的寄死窑,并且在一些史料中也有丢弃老人的记载,可是一些历史学者驳斥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寄死窑根本不存在。

首先就是从文化方面,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是最讲孝道的,这也是孔老夫子对我们的教诲。

在古代,孝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孔融让梨的故事、卧冰求鲤的故事流传千年 ,如果真的有人丢弃自己的父母,一定会遭到世人的唾弃。

武当山道士之死(武当山的寄死窑)(9)

如果真的存在寄死窑这种现象,那所谓的孝道不就是一种笑话吗?而且中国古代不乏赡养老人的出名例子,所以寄死的说法大概率是杜撰的。

针对有些人的疑问,一些支持者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在极端情况下,人性的恶会超乎人们的想象,易子而食这种故事很难相信,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

古代皇权争夺中,互相残杀更是司空见惯,隋朝的隋炀帝,为了皇位可以杀掉自己的父亲和兄长,清朝的时候,为了皇位,更是出现了“九子夺嫡”的惨剧。

武当山道士之死(武当山的寄死窑)(10)

寄死窑无非就是平民版的皇室斗争,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生存,皇子们只有杀了父亲才能夺取皇位,平民百姓也只有丢弃老人,才能让下一代存活。

其实丢弃老人的现象肯定不是大范围的,这种现象仅存在于小范围之内,东亚社会中,如韩国和日本都有寄死窑的现象,说明这种事情并非空穴来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