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处体悟事上磨练意思(静坐体悟事上磨练)

王阳明的大弟子钱德洪说:先生之学凡三变,其为教也亦三变:少之时,驰骋于词章:已而出入二氏;继乃居夷处困,豁然有得于圣贤之旨,是三变而至道也。

居贵阳时,首与学者为“知行合一”之说;自滁阳后,多教学者静坐;江右以来,始单提“致良知”三字,直指本体,令学者言下有悟。是教亦三变也。

从静坐中悟得大道,最著名的例子要算王阳明的悟道经历了。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后,于身心性命交逼,百死千难的境况中,端居默坐静一之中。观想圣人处此将何所为,一天夜里猛然大悟,“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场惊天动地之大悟,史称“龙场悟道”。此悟使王阳明得出了理本来不是存在于外部事物,而完全地内在于心中的见解。从此建立了自己的“心即是理”,和“心外无理”的心学思想体系。

静处体悟事上磨练意思(静坐体悟事上磨练)(1)

静坐,最好要修双盘,双盘的效果好。

静坐是靠耐力和恒心,慢慢来。不要急,不要急于求成。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打坐通脉的次第是这样的:脚踝--脚心--膝盖--跨部--腰椎--背椎--脊椎--瞌睡--头顶。

一开始打坐的是脚麻脚痛,几月后,脚通了。然后是膝盖,然后是胯部。再后来就是脊柱了。再后来就是头部和昏睡。

等这些都通了,静坐就是享受,全身软绵绵的,暖洋洋的,感觉不到身体。似睡非睡,似想非想。

静坐需要注意两方面,熬腿子和入静。熬腿子是形,是渐。入静是意,是顿。

熬腿子是慢慢来的,因为身体是个障碍,需要循序渐进的去通脉。而入静可以当下进入,只要抛开身体的障碍,完全方放松放下就行。所以这两点可以分开修,最后再结合在一起。

一开始熬腿子的时候是无法入静的,只能是苦熬,慢慢熬。这个阶段,可以放开姿势的约束,通过轻松舒适的姿势来入静。等身体熬通了,就可以直接通过静坐来入静。

能入静的,不可以放弃熬腿子,姿势很重要的。一开始是障碍,到最后,就是很大的辅助。既不能,因为熬腿子而无法入静,也不能因为能入静而不熬腿子。身心,形意必须结合。

修行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戒定慧。戒律,在日常中遵守。定,也在日常中练就。

要修行定,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身体的障碍,最重要的就是练就双盘。

很多人觉得双盘很难,其实不然。只要有个合理的方法,循序渐进,最多半年,一般人都能练就。

双盘功夫的两个标准:久,常。

一个是你一次能做多久,一个是你一天能坐几次。

有的人一次可以做5-15-30-45分钟,有的一个小时,有的两个小时,等等。一般一课为45分钟,而能达到2个小时就基本合格了。就有了修行高级功法的基础。

而有的人,坐了一次,30-45分钟后,休息一下,要再做就很难了,一盘上去就很痛,一种深层的痛,无法再坐第二次。而要合格,应该一天可以盘坐N次。休息一下,照样可以盘。

顿法:就是狠下心,坐越久越好,疼痛是一阵一阵的,忍忍就过去了。缺点是,一次超限了,第二次要坐就更难。

1. 一般双盘,前5分钟会痛,这个是因为没有热身,腿还没软化,就硬盘上去了。所以前5分钟会痛。这是最好是先做单盘,盘个5-10分钟,让腿先软了,再双盘。

2. 前20分钟,做的会很舒服,暖洋洋的。而后面会慢慢的开始痛,而疼痛是一阵一阵的。可能脚心会冰冷,或者膝盖,或者胯部会痛。这个时候坚持住,这个疼痛就会慢慢的消退,像抽丝一样慢慢抽走。

3.之后15分钟会很舒服。

4.然后又慢慢的开始痛。最好能坚持。因为一旦放下来了,第二次要做就更难。

渐法:就是说从基础开始,半散盘,散盘,单盘,半双盘,双盘。

循序渐进,由易而难。只要利用上班时间,养成一个习惯,很容易就练成双盘。

静处体悟事上磨练意思(静坐体悟事上磨练)(2)

不少人练习静坐,却发现很难入静。

其实入静很容易,只是方法不对而已。

初级的入静,就是好比“清醒的睡着”“看着自己睡觉”,只要能睡觉的就能入静。

姿势是关键,一开始的时候,姿势是障碍,障碍着你入静。

站着,身体紧张,疲惫,难以入静。

躺着,身体松懈,容易睡死过去,没法在睡觉中保持清醒。

所以坐着,是中道,身体既可以放松,又可以保持清醒,“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但是,很多人静坐却不容易入静,为什么呢?

因为太勉强了!

很多人一开始静坐,可能就是双盘,单盘,散盘。

双盘的,很快双腿就痛了,难以入静。单盘的久了,双腿也痛。

散盘,坐一会儿,发现腰酸背痛。累了一天了,身体很疲惫,越坐越累,眼皮发困,只好放弃了,去舒舒服服的睡觉了。

这些都是自然现象,所以说身体是障碍。

如何排除障碍呢?

其实很简单,从容易的开始,从入睡开始。

初级功夫:“由卧入坐,由睡入静”。

其实,在坐和卧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就是“坐卧式”。

具体做法,就是在你中午午休的时候,或者晚上疲惫的时候,散盘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腰部垫好,头部有地方靠着。身体向后倒,大概45度,这个姿势介与坐与卧之间,容易入睡。

这时要做的就是入睡,由于身体的疲惫,很容易就进入睡眠状态,而在睡眠状态中,头脑依然清醒。身心完全的放松和休息,头脑一片混沌,或者有一丝的思想在混沌中漂荡。

睡大概半个小时后,会感觉到后脑有热热的能量上升,头部颈部会自然的伸直,然后眼皮也开始有能量通过,变得顺畅,全身都有能量通过,自然的调整手臂,双手,之后调整背部腰部,全身软绵绵的,暖洋洋的,全身顺畅,舒服。

这个时候,你可以醒过来,或者开始静坐。

醒过来的话,会觉得精力充沛,头脑清醒。

静坐的话,就坐起身来,这个时候,身体已经得到很好的休息,全身柔软,顺畅。静坐的话,脊柱会自然的伸直,双臂,双手,头部,以及身体的没个部位,都会自然的调整,由内而外的调整,而不是勉强的外在的强求的姿势。

姿势自然的到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全身轻松顺畅。

然后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跟着呼吸走,调整呼吸,后面就是自己的功法了。

等熟悉了静卧入睡之后,就可以慢慢的开始升级。

先是拿掉头部的靠垫,不让头部有地方靠着,而只是背部有地方靠。让头部自然下垂,在这种姿势下入睡入静。

也就是双腿散盘,背部靠着枕头,头部自然垂下,这样的去入睡。

有了前面的基础,这个很容易就做到了。

那再下一步,就很简单了,就是背部不用靠,头部自然的垂下,让自己自然的入睡。

这个也就是静坐入睡,或者说静坐入静了。

再下一步,就是单盘改成双盘,去入睡了。

再下去,就是双盘,脊柱伸直,颈部拔直,标准的姿势去入睡了。

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睡入静,由卧入坐。

关键是身心的放松,休息,身体舒畅了,解决了身体的障碍了。有了舒畅的身体,才有入静的前提。

这个就是通过自我催眠的原理,来排除身体的障碍,进入入静的方法。

静处体悟事上磨练意思(静坐体悟事上磨练)(3)

王阳明早年推崇“静处体悟”,就是让人静坐,抛开一切思虑杂念,体认本心。

后来认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会产生各种弊病,容易使人“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甚至使人变成“沉空守寂”的“痴呆汉”,因此,他又强调“事上磨炼”,尤其重视实践。

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满口都是圣贤话语,却不去实践,这不是真正的“知”,同样熟读经典,不通实务,百无一用的书生,就算品德高尚,也不是真正的“知”。

所以,静坐虽好,千万不可痴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