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最经典的一句名言(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让生活感悟丰富人生# 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是说: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存,

是因为它顺应自然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存。

所以圣人谦卑退让反而能居人先,不计生死反而能保全生命。

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反而成就了自己。

老子中最经典的一句名言(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1)

老子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说天地之所以能长存,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都不是为了自己,所以能够长久。

天地长存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无为,不争,无私,顺应自然。

那么人呢?人要效法天地,退身忘己。

人学习天地,以求取长存。人要学习天地的什么呢?

无为?不争?无私?顺应自然?逆或都有之。

我以为,其中有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信任,在于相信,在于敢于放手,敢于托付,最重要的还是源于无私。

老子中最经典的一句名言(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2)

一天地不自生而能长生。

天地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存。

天地间的万物大多心存自己,为了自己的需求而不断的谋取自己便利,所以会有生老病死。

兔子为了吃到新鲜的草叶嫩菜,而远离自己的巢穴,取得了自己的所求,因此把自己的养的膘肥体壮。

可是肥嫩的小兔成了鹰,野狗和狼的美食,为自己取得了寻死之道。

小树心存高远,努力成长,到了成才的时候,就成了别人的眼中的良才,最后自己得到 的是砍伐与戕害。一些树没有被发现而高大起来,可是却是遭遇了大风和雷电的光顾。

游孔庙见到的庙中的古树,大多是被风扭曲的的身躯和被雷霆击打的痕迹。

小小的草本作物,为了开花,为了结果,为了繁衍后代,很快的成长,很快的开出鲜艳的花儿,接触肥硕的果,又很快的枯萎。

养生就是为了长生吧?养生专家林海峰,有断食排毒的养生大法,他却在51岁的年龄,告别了人世。

著名养生专家梅墨生,是画家,学者,太极家等诸多头衔,在诸多的养生杂志上发表诸多的养生文章,指导人民养生。可是只是活到了59岁的低龄。

人们不由的有所疑问,那么怎么可以长生久存呢?

长生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可是若是不是为了长生,我们的目的,似乎可以转换为幸福和安闲了,我们为了长生,似乎可以学习天地的做法。

你可曾经见到天地在成长?你可曾见到天地在茁壮长大?你可曾见到天地索取过什么?

都没有,可是天地就是因为不自生,而能长生。

百岁老人的百岁的秘诀就是:心胸开朗、待人宽厚、知足常乐,热爱劳动、乐善好施,生活起居饮食有规律。也就是说心中并没有什么长生的概念,随遇而安,心态宽阔。

正因为他们的做法迎合了天地的不自生,却是取得了长生的结果。

不为自己的生存而得以生存,似乎是告诉我们,为人不可以目的性太强,目的性太强,往往达不到目的。

天地不自生而能长生。就是我们学习得标的。

老子中最经典的一句名言(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3)

二圣人不自私而成其私

圣人因为无私,所以能够成就自己。

是说有道的人都是先考虑别人的得失,再考虑自己,正因为他的无私,反而成全了自己。

无私与自私对应,它是公心的升级版,一个人将公心发挥到极点时人才会舍弃私心而无私,它会保障社会公众利益,最好要做一个令人钦佩有奉献精神的人。

无私社会则良性发展;自私社会则恶性发展。

圣人何以无私呢?

圣人是智者,智者明白道,体天地之心,效法天地。

天地不自生而长存,就是忘了自己,自己得以长存。圣人就是见到天地的不自生,而不自私,最后能够成其私的。

雷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心存大众,无私奉献自己的螺丝钉精神,却是成全了他的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的私。

袁隆平一个科技农业的耕耘着,全心力与水稻育种研究,忘记了自己的所谓的名望,利益。最后的成果,让全人类受益,最后成就他的水稻的之父的还名声。

邓稼先以物理学博士的名号回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忘记自己的所谓博士的称号,远离亲人,埋名沙漠,消失于物理讲台,历经20个春秋,终于头戴沙砾,荣获两弹元勋的称号回归。

无私而成其私的例子举不胜举。

我们普通人当然也要学习这种忘我地精神,才能做出自己地成绩。

唐代诗人贾岛推敲诗词,专注之下,误闯韩愈车队。正是这种忘我精神,成就了他著名诗人地称号。

列宁同志读书,误将面包沾墨汁,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他哲学家革命家地成绩。

阿基米德,专心计算几何图,无视荷枪实弹的士兵,被杀。正是这种忘我地精神,他才有了物理学史上不可磨灭地贡献。

试问我们能够具有这种忘我地精神吗?能够具有这种无私地情操吗?

其实我们不是没有体验。当我们忘了自己,专注于一件事情地时候,结果往往比自己想象地来的快的多,往往远大于期望。

而当我们越是想要达到某个结果,而不断地奋斗地时候,往往结果迟迟不能到来。

忘我,无私往往能够给自己带来无上地荣光。

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事情地时候,走向了征途地时候,就暂时忘却自己地需求吧,忘我,肯定是个不错地选择。

老子中最经典的一句名言(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4)

三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圣人谦卑退让反而能居人先,不计生死反而能保全生命。

圣人效法天地,学习天道的无为,顺乎自然,进而无为,求其顺乎自然,因而圣人无为,不是无为,而是为无为,而无不为。

圣人应当不把自己的意欲摆在前头,不以自己的厉害作优先考虑,就是谦退的精神。

一个人,不把自己的意欲摆在前头,自然能够赢得大家的拥戴,因而身先;不把自己的厉害作优先考虑,把自己置之度外,自然能够完成他的精神生命,达到身存的结果。

这样的人正是由于处处为别人着想,反而能够成就了他希望的理想生活。

一个小镇的镇长性格开朗,为人热情,他心地十分善良。

一天下雨,镇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把镇长家门前的花圃践踏的不成样子。

他的手下很气愤,站在门口吵嚷、指责路人。镇长阻止了手下,带着手下收集了一些煤渣。

镇长细心的用煤渣一点一点的铺到泥泞的路面上。

手下都抱怨镇长好脾气,不理解他。

可是,很快手下就明白了镇长的苦心。有了铺好煤渣的路,路人再也没有人去踩踏镇长的花圃了。

镇长深深明白,路人都是挑好走的路走,不会故意踩踏他的花圃,在路上泥泞不好走的时候,才会踩踏他的花圃。

于是镇长首先想到的是路不好走,行人走路遇到了问题,因此他先解决路人行走的问题,自己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这正是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其实要自己身先,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退后一步。

天地,自然,都是不考虑自己,都是在成就万物的同事成就了自己。

圣人效法天地,自然,成就了自己的圣。

我们普通人,也大可以学习天地,自然的道,学习天道的无为、不争、无私。顺应自然来打开自己的思路。

学习老子,学习《道德经》,可以为我们找到自己效法的对象,圣人为其次,天地,自然才是最原始的老师。

老子中最经典的一句名言(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5)

四人要效法道的无私,为无为。



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天长地久,是因为天地无私,是因为天地只为万物,不为自己。

自然长久,是因为自然有自然的道,始终在道的道上循环。

人都是有目的的,不同于大自然,但不妨碍我们学习效法自然之道,取得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效法道的无私,学习自然的无为,最后达到不为而为,无为无所不为的目的,是人道的大方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