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为了董鄂妃能放下皇位吗(顺治帝要册封董鄂妃为皇后)

“唐诗多矣,何独书此以赐僧人,盖是时董妃已卒,多情天子,念念不忘美人枕上,不觉送于老和尚发之。”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耳闻,抑或是在影视剧中见到过。

其实,从宠爱程度来看,顺治帝竟然比老爹皇太极还要厉害,甚至不惜册封董鄂妃为皇后,但正宫皇后(孝惠)已有,怎能再册封一位皇后?

顺治为了董鄂妃能放下皇位吗(顺治帝要册封董鄂妃为皇后)(1)

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谜

其实,从官方史料来看,董鄂妃的家世还是很不错的。她属于努恺爱塔大系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父亲鄂硕原先是正白旗的一名军官。

早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前,努尔哈赤的父祖辈与董鄂部是不太和谐的,经常有摩擦,一直到努尔哈赤起兵后,董鄂部有两位部长率领族人归顺努尔哈赤,一位叫仑布,一位叫何和礼。

这两位是堂兄弟关系,这位仑布便是董鄂妃的曾祖父,这位何和礼便是努尔哈赤手底下五大臣之一,也是努尔哈赤的女婿,而且,何和礼有一位曾孙女也被顺治帝纳入了后宫,她就是皇次子福全的母亲宁愨妃

从出身来看,虽然董鄂氏不像族姐妹宁愨妃那样,是正儿八经的开国功勋之后,但最起码也是满洲八旗世家了。不过,这种出身,在清朝初年的后宫,没有太强的竞争力,董鄂妃完全是靠顺治帝的宠爱上位的。

关于董鄂妃的身世,经常提到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她是江南名妓董小宛第二种说她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儿的福晋

第一种说法已经被证实是误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说法,估计与当时董鄂妃的称呼有很大关系,即使在册封诏书中,董鄂妃也被称为“董氏”,很容易让人对她的身世造成误解,到了乾隆朝,董鄂妃的姓氏被订正为“董鄂氏”。

第二种说法多被影视剧所描绘,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太靠谱。

顺治的舅舅满珠习礼(孝庄的兄弟)有三个女儿嫁入清朝皇室,一个嫁给承泽亲王硕塞为和硕福晋,一个待年宫中等着顺治帝册封(悼妃),一个嫁给了顺治的弟弟博穆博果儿为嫡福晋。

也就是说,博穆博果儿的妻子是孝庄的亲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也不见他有侧福晋的记载,所以这种说法是有待考证的。

当然,比较靠谱的说法也有,一个来自传教士汤若望,另一个来自顺治帝的亲兵金汝辉

传教士汤若望曾称顺治帝对某位满籍军人之妻,产生一种火热爱恋,此女被顺治帝纳入后宫封为贵妃,还为顺治帝生下一子,顺治帝想要将他册立为皇太子,只可惜此子与母亲先后去世。

顺治帝身边的亲兵金汝辉曾说道:“宫中贵妃一人,曾是军官之妻也,因庆吊出入禁闼,帝频私之,其夫则构罪杀之,勒令入宫。”

注:金汝辉是内务府包衣,祖上是朝鲜义州人,他就是乾隆后宫淑嘉皇贵妃的曾伯祖。

从汤若望与金汝辉的言辞来看,董鄂妃的身世基本上已经落实了:她是某位满洲军官的妻子,但绝不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儿的福晋。

顺治为了董鄂妃能放下皇位吗(顺治帝要册封董鄂妃为皇后)(2)

与后位擦肩而过

其实,董鄂妃的年龄,也是一个谜团,《孝献皇后行状》中称其“年十八,以德选入掖廷”,按照这个说法,董鄂妃应该生于崇德四年,也就是1639年,比顺治帝小一岁。

但事实上没有这么简单,顺治帝身边的那名亲兵金汝辉还提到过董鄂妃“年将三十,色亦不美,而宠遇为最”,说明顺治帝有可能是说谎了。

官方记载董鄂妃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被封为贤妃,有人认为董鄂妃就是此时入宫的,实际上,董鄂妃入宫时间还要早一些,因为在这一年年初,董鄂妃的父亲内大臣鄂硕的名字,已经排在了索尼的前面,很明显是受女儿入宫的影响。

还有一点,当时顺治后宫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关外时期皇太极五宫后妃体制的某些特点,有意实行一后两宫九嫔制度,两宫指的是东西二宫,即东宫大福晋与西宫大福晋,西宫大福晋便是贤妃董氏,东宫大福晋人选应该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只可惜孔四贞因故未能入宫。

也就是说,董鄂妃是以“妻”(平妻)的身份入宫的,而不是妾,这与关外时期的一夫多妻多妾制度是对应的。

所以,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被顺治帝称为“第一子”,因为在此之前,只有嫡出的皇子才能参与序齿排序。

此外,顺治十三年十二月,董鄂妃被册封为皇贵妃,其实,按照顺治帝之前的设想,这次是要直接将董鄂妃册封为皇后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帝王临御天下,庆赏刑威,虽当并用。然吉祥茂集之时,尤宜推恩肆赦,敬迓天庥。朕遵圣母皇太后谕旨,思佐宫闱之化,爰慎贤淑之求。于本月初六日,册封内大臣鄂硕之女董氏为皇后。赞理得人,群情悦豫。逢兹庆典,恩赦特颁。”

到册封时,竟成了皇贵妃,很明显有人不同意,相信大家知道,这个人一定是孝庄了。

当然,从顺治帝后来的描述来看,董鄂妃本人似乎也强烈反对将自己册封为皇后,这样自己在后宫就更难做了。

我们都知道,董鄂妃册封皇贵妃的典礼是非常隆重的,顺治帝甚至因此而大赦天下,也难怪啊,本来就是按照册后的程序来彩排的,当然隆重了。

顺治为了董鄂妃能放下皇位吗(顺治帝要册封董鄂妃为皇后)(3)

身后遭受冷遇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仅过了两天,即八月二十一日,顺治帝便发布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

一开始,礼部拟定了四个字的谥号,顺治帝不满意,让重新拟定,一直到十个字才表示同意,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此外,顺治还下令让三十个太监与宫女为董鄂妃殉葬,“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那些为董鄂妃抬棺的都是满洲二三品大臣,这在整个清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董鄂妃去世四个月后,顺治帝便病逝于养心殿,年仅24岁。

虽然董鄂妃在康熙二年,与顺治帝合葬于孝陵地宫,但她却遭受到了冷遇。

董鄂妃已经被追封为皇后,按照规定,她的谥号后面应该加上顺治帝的帝谥,也就是“章”字,比如说康熙的老妈就称“孝康章皇后”,但清廷最终却没有为董鄂妃加帝谥。

凡是被追封为皇后的,牌位都会进入太庙,可董鄂妃却没有,她的牌位只摆放在顺治孝陵的隆恩殿中,很明显也是在故意矮化董鄂妃的地位。

这种情况,很明显也是孝庄的授意,就有如当年夺走丈夫皇太极宠爱的姐姐海兰珠一样,死后不能享受后人祭祀。

顺治为了董鄂妃能放下皇位吗(顺治帝要册封董鄂妃为皇后)(4)

对董鄂妃这个儿媳,孝庄很明显也是有私心的,是有私心的不喜欢,虽然顺治帝多次赞扬董鄂妃对皇太后的孝顺,尊敬,但董鄂妃的入宫,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清后宫的格局,挑战了蒙古女人在后宫的地位,这是孝庄不想看到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世祖实录》《孝献皇后行状》《汤若望日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