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致癌薯片(多款薯片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

近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中外多款薯片的对比试验报告中,在检测的15个品牌中,检验报告显示所有品牌的薯片都检出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而如果以国际消费者联盟(ICRT)推荐的基准水平750μg/kg来看,15款中有8款超出了这个范围,更是有3个品牌的薯片丙烯酰胺含量达到了2000μg/kg以上,此消息一出,有引起很多朋友的关注,作为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吃,特别是家里孩子都经常吃的一类零食,难道全都含有致癌物?以后薯片还能吃吗?如何避免在日常生活中过多地摄入这种致癌物?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今天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十种致癌薯片(多款薯片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1)

丙烯酰胺是什么?

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可能很多朋友听起来很陌生,但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无处不在。相信有很多朋友对于高温烹饪的食物都情有独钟,烤得香喷喷的面包,经过烘焙的咖啡豆研磨的咖啡,香气四溢的烤肉,炸的外焦里嫩的油炸食品,还有炸薯条,薯片等食物,都是很多朋友所喜爱的,其实如果说丙烯酰胺,上面谈到的这些食物中都含有,那么丙烯酰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十种致癌薯片(多款薯片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2)

在我们高温加工食物的过程中,食物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变得香气四溢,如果从高温下的物质变化来看,这都是因为发生了一种著名的化学反应——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的发生是使食物发生褐变,产生香气的主要原因,食物中的多种成分,如氨基酸、蛋白质、多肽、碳水化合物等,在高温下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而在多种美拉德反应产物中,丙烯酰胺就是其中的一种反应产物,特别是在一些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材中,经过高温加工后,产生丙烯酰胺的量,往往都相对较高。

十种致癌薯片(多款薯片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3)

因此,我们可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所吃的各种食物中,接触到丙烯酰胺是不可避免的,但到底丙烯酰胺有何毒害作用,我们又如何避免过多的摄入丙烯酰胺对身体造成伤害呢?别急,听我来慢慢为您分析。

丙烯酰胺有何毒性?

如果是纯的丙烯酰胺,是一种明确的剧毒性的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较小(分子量只有71),水溶性强,因此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等多种途径吸收进入人体,人体吸收丙烯酰胺后,在各个组织中都可以形成分布,而以血液中的浓度最高,丙烯酰胺由于分子较小,可以轻松地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对人体会产生神经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等多种有害作用。

相比于致癌性,目前经过明确确认的丙烯酰胺对人体的危害是神经毒性,丙烯酰胺在神经中的分布不足总吸收量的1%,但其存留时间却可以超过14天,因此,丙烯酰胺在体内累积,更容易引起神经毒性反应。

十种致癌薯片(多款薯片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4)

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反应主要分为急性毒性反应和慢性毒性反应,通常急性中毒都是发生在短时间内大量接触丙烯酰胺的情况下,急性中毒影响的是主要小脑功能,中毒者会发生肢体麻木,下肢无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

慢性神经毒性通常发生在接触丙烯酰胺数月后,这种慢性的中毒同样也要达到累积的剂量才可能发生,慢性中毒对周围神经系统的毒性影响更大,慢性中毒发生后,可能会发生头痛,嗜睡,食欲不振,消瘦等,如果病程继续发展,还会已形成手足多汗,脱皮,肢端麻木,四肢无力等症状。不管是急性中毒还是慢性中毒,丙烯酰胺的累积浓度达到80mg/kg以上才能够引起神经中毒,相对于这个量,我们日常饮食中食源性摄入的丙烯酰胺量不足上述浓度的万分之一,完全不必考虑饮食导致的急慢性神经毒性的可能性。

丙烯酰胺真的对人有致癌性吗?

那么日常饮食摄入的丙烯酰胺会不会引起致癌性呢?丙烯酰胺目前被列为2A类致癌物,这个分类是指已经过动物实验证实具有致癌性,而在人类中尚未有明确证据,但可能具有致癌性的一类毒性物质,关于食物中丙烯酰胺致癌的说法,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关于人类的研究数据来证实,还有多项研究证明,食物中的丙烯酰胺有人类的癌症发生率没有明确的相关性,因此,对于我们饮食中摄入丙烯酰胺带来的致癌风险,大家还是应该辩证看待,不必过分担心。

十种致癌薯片(多款薯片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5)

这么说大家可能会有点迷糊,到底是致癌还是不致癌呢?如果从其毒性机理来看,摄入过量的丙烯酰胺,还是存在致癌风险加大的可能性的,相关研究确定丙烯酰胺摄入产生神经毒性的日剂量为40μg/千克体重,而产生致癌性的日剂量为2.6μg/千克体重,也就是说,一个60kg的成年人,每日摄入的丙烯酰胺不超过2400μg,就不会产生神经毒性,如果摄入量不超过156μg,产生致癌性的风险也很小。这两个前一个量太大,正常饮食,即使吃的高温加工食品较多,也远远不可能达到这个量,我们重点来说一下后一个摄入量。

我们就拿薯片来计算,只要是经过高温加工的薯片,其中的丙烯酰胺是一定存在的,差别就在于含量的大小,比如一个丙烯酰胺含量较低的薯片,比如200μg/kg和一个含量超标达到2000μg/kg的薯片,我们每天吃多少才能达到致癌剂量呢?前一种我们每天要吃780g,而后一种要吃78g,薯片就会达到致癌剂量,如果换算成袋,以正常的50g一袋来计算,第一种要吃15袋以上,而第二种则吃一袋半就超标了,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所谓的致癌量,并不是吃上一袋半丙烯酰胺严重超标的薯片就一定会致癌,但如果长期吃,每天都过量的吃,那么致癌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十种致癌薯片(多款薯片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6)

因此,如果是丙烯酰胺含量合格的薯片,偶尔吃一点是很难达到致癌剂量,也几乎不会产生致癌风险的,但如果本身吃的薯片中丙烯酰胺量就比较大,而又每天吃的太多的话,就应该注意这种食材可能带来的致癌风险了。

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

如果如果没有其他的环境因素接触到丙烯酰胺这种毒性物质,那么日常饮食中如何控制丙烯酰胺的摄入量就是最重要的了,在谈这个控制摄入量之前,我们先来看下丙烯酰胺的摄入量评估情况,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除非洲外的8个代表性国家的丙烯酰胺摄入量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普通人平均通过饮食摄入的丙烯酰胺量为1μg/千克体重,由于不同国家烹饪、饮食习惯的不同,各国的摄入量有所差异。我国最新研究得出的人均日摄入量为0.319μg/千克体重,而2008年首次研究得出的我国人群日摄入量数值为0.36,如果参考这两个值的话,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如果保持正常合理的饮食方式,每天吃进去的量超过2.6μg/千克体重的这个致癌量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完全不必过分担心。

十种致癌薯片(多款薯片检出致癌物丙烯酰胺)(7)

如果确实对于食源性摄入的丙烯酰胺量有担心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尽量的少吃一些高温烘焙、烧烤、油炸、煎制的食物,在高温下,含碳水化合物的食材中产生的丙烯酰胺量最多,少吃这类高温加工的食物,在食物烹饪时,多选择蒸煮等方式,虽然不会完全避免接触丙烯酰胺,但保证饮食安全,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健康生活方式# #谣零零计划# #三只松鼠等回应薯片被检出致癌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