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苏青婚姻(苏青离婚出走只身带着四个孩子闯大上海)

泛黄的老照片中,她依然很美,鹅蛋脸,一双聪慧的大眼睛顾盼神飞。抿嘴浅笑中不失大家闺秀的风范。

她比张爱玲大六岁,虽然没有张爱玲早成,却以独特的文风,收割了一批已婚粉丝。

她在文中首次提到婚姻中男女的话题,成为她们最贴心的婚姻咨询师。

张爱玲曾说:“她是一个小暖炉子,能体谅他人的痛楚和悲伤,还能抚慰他们的心灵。”

张爱玲与苏青婚姻(苏青离婚出走只身带着四个孩子闯大上海)(1)

她就是苏青,与张爱玲合称为“上海双壁”,她开了中国女子之先河,创造了多个第一,她是第一位集出版、编辑和发行于一身的女性。她是第一个开创自传体小说体裁的作家。她是第一个敢于将“饮食男女”搬到纸媒上的大胆女性。

而她自己三十岁离婚,终身没有再婚。她用文字温暖着别人,治愈着自己。

01

苏青原名冯和仪,寓意“鸾凤和鸣,有凤来仪”,和大多数父母一样,苏青的父母也希望苏青能有凤凰的志向。

苏青的父亲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也是远近闻名的书香之家。苏青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虽然是乡下人,但是对于小时候的苏青来说再有趣不过,可以下河摸鱼,也可以四处串门走亲戚。

后来外公和外婆相继离世,外婆家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性,对女子生活的观察和切身的感受也成为苏青成长的一部分。

转眼苏青也到了读书的年龄,苏父事业也蒸蒸日上,在上海银行升职做了经理,生活也渐安稳。苏父便将苏青从乡下接到了城里,安排她进入一所淑女学校,专门学习英语、音乐、舞蹈等课程。

苏青学习很努力,她的各科成绩也很优异。在读书期间苏父早早为她物色了一门婚事,因为在父母看来,女孩子家书读得好不如嫁得好。而苏青却很有主见,她跟父母说不希望过早嫁人,她想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张爱玲与苏青婚姻(苏青离婚出走只身带着四个孩子闯大上海)(2)

从小,苏青就知道婚姻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就是坟墓。她的外婆三从四德,但是外公却和一个唱戏的好上了,外婆被气得发抖。

她的母亲也是堂堂一师范生,父亲虽不纳妾,但是姘居、玩,母亲心灰意冷,索性弃之不理,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

家中的女性成员大多对婚姻失望,也都将一腔柔情倾注到孩子身上,她也因此有了一段相对幸福的童年。

1933年,苏青如愿考入了国立中央大学外语系,这让苏父骄傲了很久。然而这一年她家里发生了一场变故,父亲运营的银行破产,父亲也因此忧愤病故,顿时家境衰落,生活陷入困境,学费成了问题。

早在苏青读书的时候,李家就多次催促苏青和李钦后早点完婚,这次的变故正中了李家的下怀,他们连忙雪中送炭带来聘礼。而苏青不得已在母亲的安排下辍学跟李钦后结婚。

虽然苏青只比张爱玲大六岁,但是相比张爱玲的母亲,从师范毕业的苏青的母亲思想就没有张爱玲的母亲开放,没有给女儿底气,却让她嫁人。

婚后不久,苏青却发现丈夫和外婆的长孙媳妇私通。她的心情跌入谷底。她没有哭闹,而是回到了学校,用读书来排泄着自己的不满。

正当她卯足了劲准备拿到毕业证,去完成她的外交官梦想时,她却发现自己怀孕了。这让她的心情再次陷入谷底。她不得已再次退学,回家待产。

02

得知她怀孕后,李钦后却主动悔过,他带着苏青去上海,并赌咒发誓要改头换面跟苏青重新来过。可是到了上海之后,李钦后一次次的出轨,苏青多次跟他吵闹,都无济于事,反而招来李钦后对她的反感。

后来她为李家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出生后,公婆大失所望地说:“怎么是个女的?”

紧接着小姑子上前说:“要是个男孩该多好!“

而躺在产床上疼痛未消的她默默无语,敏感地倾听着周围的声音。

船迟又遇打头风,此后她接连三胎生下女儿,她在李家彻底成了一个罪人。但是为了孩子,她晚上暗自崩溃,白天又披甲上阵。

张爱玲与苏青婚姻(苏青离婚出走只身带着四个孩子闯大上海)(3)

她给自己鼓劲打气说:“我的女孩,我爱她,就算全世界给我白眼,我也要对她们微笑。”

那个时代的女子,一旦不能为婆家生下儿子,那就得接连生下去。她也被重男轻女的现象内卷了。

战争爆发时,她生下了儿子。然而儿子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短暂的喜悦后,紧接着就是经济上的拮据。家里有添了一口吃饭的,那个时候社会动荡,钱不好挣,丈夫事业不景气,心情也不好。

一次,苏青问丈夫要钱给孩子买奶粉,丈夫却给了她一个耳光。她一气之下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因为一直在家看孩子,没有经济能力,她没有底气提离婚,又受不了窝囊气,只能与丈夫暂时分居。

离家出走的苏青是洒脱的,但是之后的生活却是艰难的。她一人拖着四个孩子,生计艰难。

张爱玲与苏青婚姻(苏青离婚出走只身带着四个孩子闯大上海)(4)

她找到的每一份工作薪水都不足以应付孩子的日常开销。她不得已加入了“斜杠青年”之列,一边上班,一边兼职卖文。

1935年,她以自己的生活为底色创作了散文《产女》,投稿到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杂志上,后来这篇文章的题目被改为《生男与育女》发表,自此苏青开始了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她开始向各大杂志投稿,她接着又写了一篇散文《论离婚》,犀利的笔锋引起了《古今》杂志主编的关注。

她说:“男人有了事业便不怕没有爱情,女人爱情成功,便没了事业,事业成功更得不到爱情。”

和同时代的女作家不同的是,别人的文章都是风花雪月的歌颂,或清丽脱俗的游离,或是高亢理想的激扬。而她却是身边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 她开创了别具风格的情感专栏,成为当时已婚女性排解婚姻幽怨的出口。

她在文中说:“我爱钱,因为钱可以让我得到一切。”“西施是被吴王夫差的宠爱而得名,不然她一个村野女人,配被历代诗人吟咏吗?”

多么犀利和毒舌的文字。不矫揉造作,锱铢必较,坦率真诚。

03

有了经济能力后的苏青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与李钦后正式离婚,第二件就是创业。

她动用一切人脉关系,向陈公博筹到五万元启动资金,找她的朋友杨淑慧募集两万元资金。于是在1943年10月10日,时年三十岁的苏青在上海爱多亚路160号106室创办了天地出版社,发行《天地》杂志,她一人兼任社长、主编、发行人。

张爱玲与苏青婚姻(苏青离婚出走只身带着四个孩子闯大上海)(5)

然而《天地》杂志刚开始创办时,一度没有销路。作为一个四个孩子的母亲,她早已被生活淬炼得老辣坚忍,她一个人编报纸、排版、刊发,销路不好她独自扛着杂志沿街叫卖。

在摸索前进中,她发现杂志要迎合大众品味,就要请知名作家来撑场面。她求周作人签字的照片,登在杂志上作广告。她还别出心裁地举办“命题征文”,不断翻新花样。

另外她也向张爱玲约稿,那时候的张爱玲已经是上海大红大紫的作家。苏青多次拜访,才用真诚将孤傲的张爱玲打动,她才答应给《天地》杂志撰稿。

为了发行量,她不怕丢人现眼,不怕吃苦,亲自扛着自己的小说《结婚十年》跑到马路上叫卖。聋哑作家周楞伽写文章嘲弄她太强悍。

她立即反唇相讥,斥责周楞伽多管闲事:“你耳聋,一张嘴还胡说八道。”这场笔墨骂战与泼妇骂街无异。

苏青跟朋友说:“我就是不当这个女作家也要骂回去,我可咽不下这口气!”苏青就是这样的倔脾气。

除此之外,苏青在经营上也用预订打折的优惠销售策略,让杂志的销量不断增长。

借着这样的风口,她又推出了《结婚十年》,并在《风雨谈》杂志上进行连载。一时间成为当时的畅销书。短期内就被再版了18次,畅销程度超越了张爱玲的《传奇》和《流言》。率真的写作手法让她成功登上了作家富豪榜。

当时常有人将她和张爱玲相提并论,她们也早已处成了闺蜜。她们的际遇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如欣赏苏青的陈公博同样欣赏张爱玲。视苏青为知己的胡兰成,最后成了张爱玲的丈夫。她们都扎根于30、40年代的上海“孤岛”时期,时局的动荡反而给了她们平台和机会。不同之处是张爱玲清傲,心性寡淡。而苏青却暖热,张力十足,八面玲珑。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时,苏青发现自己的文章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于是她脱下旗袍和高跟鞋,换上革命的马列装与浅口布鞋,主动去迎合这个时代。她加入了妇女团体“妇女生产促进会”。

可惜这份工作并不能支撑她养活四个孩子,于是她又开始着手写稿,在大时代背景下,她写了迎合时代的《市妇运会请建厕所》、《夏明盈的自杀》等三十二篇稿件,全部寄给了在香港的《上海日报》,不要分文稿费。

张爱玲与苏青婚姻(苏青离婚出走只身带着四个孩子闯大上海)(6)

1951年,李钦后因罪被处决,按理说苏青早已跟他离婚,他也已经再娶,两人已无任何瓜葛。苏青见他走得凄凉,便带着儿女为他收尸。

当时苏青看着那个曾经也算是高大英俊的男人,此时却蜷缩在棺材里。她没有想到两个人会以这样的方式再度相见。

无论多大的恩怨,死者为大。苏青和儿女帮他料理好了后事。

苏青的一生是成也文字,败也文字,毁誉参半。无论如何她都活成了那个真诚率真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

参考资料:

《苏青传》

《苏青:风从海上来》

《苏青与张爱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