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谈语文教学(周国平谈语文教育)

周国平谈语文教学(周国平谈语文教育)(1)

新疆晨报讯 (文/记者 邢靓 图/出版方提供)一直写哲学,写散文的作家周国平,推出了一本书《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这本书推出的悄无声息,近来则因为对中学生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而逐渐红火,周国平本人也开始走进校园,谈论语文教育。

为什么突然写一本讲语文教育的书?周国平说他希望阅读能带来真实的好处,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也替老师们出谋划策,探讨更好的考察阅读效果的题型及思路。

“对标准答案说不”,是周国平对语文教育的一种态度,他认为对文本的理解“不可能有标准答案,评判的标准应该是看有无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能否言之成理”。他希望通过语文教育,达成学生乃至国民普遍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期待可以不拘缚于标准答案的更自由表达时代的到来。

记者:您认为现在的阅读和写作教育有误区。

周国平:我强调正确的“读”和正确的“写”,什么叫正确的读?就是我说的,现在的语文教育把语文定位为一门知识,但语文更重要的是能力。

我们的语文考卷基本考两类知识,一个是语法修辞,我真是看了很多卷子后才知道有这么多论证方法,什么对比论证、正反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说实话,我写文章的时候哪里想到这些论证啊?我自己都不知道。

语法修辞的知识要不要?要,但这方面的知识实际上都是默默领会,没人是靠这些知识写出好文章来的,写出好文章的人不一定能说出这些知识来,但这些知识融化在他的本能里。

另外把课文、范文归结为某些知识要点,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哪个句子什么含义。让我回答我也真的答不出来。当你归结这些知识的时候,实际上是缩小了语文的概念。而且如果这些知识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实际上就会逼迫学生去猜那个标准答案是什么,结果阻碍了理解,不是推动了理解。

记者:您认为真正的理解应该是怎样的?

周国平:文章本身有含义,但这个含义绝对不是可以规定的,你去阅读的时候不是一片空白,你生活过,你阅读过,你是带着这些积累去阅读的。所以真实的理解过程,就是心灵的积累和文本的含义互相作用的过程。

文本越丰富、心灵的积累越丰富,理解越丰富,理解越成功。一个人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找你灵魂的亲缘关系,一定存在着一些作家,你读他们书的时候,你内在的灵魂就觉醒了,你会非常喜悦。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阅读,就看他找没找到能够把他唤醒的作家。

那就要有人说了:又不能标准答案,又不能强调知识,那怎么考试?我是主张写读后感,写书评,这是正确的写作,什么是正确的写作?我强调三点:

第一诚实。写你的真情实感,不要编造,但现在经常有这个问题——作文题目是学生完全没感觉的。然后你一定让他写,只能编。还有更奇怪的,一个题目下面规定必须写哪些要点,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怎么会有共同的要点呢?

第二准确。找准确的词汇来表达,我反对让人“写得优美”这类要求,让学生积累很多好句好词,然后去堆砌,这是让他们造假,真情实感并且准确地表达出来,一定是独特的。

第三是简练,不要废话,因为一旦有废话的话,就说明没有真情实感。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