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道教庙宇分布图(贵阳现存唯一道教宫)
道教把自然、杰出人物和非人非物的想象之物当作神来崇拜奉祀,供奉神衹的殿宇总称做宫观(也有称洞、阁、庙的),按其规模分为大观和小观。解放前贵阳城区大大小小的道观共有六十七座,现今,既有宫观又有道人的道观仅存一座,即仙人洞道观。
民国时期破败的仙人洞大门
这座道观位于东山对面二里处的仙人洞下,水口寺(今水口寺小学)背后山肩的一处平地。此地共有来仙洞(相传住过八仙,又有《贵州图经新志》曰:“每阴雨,闻其中有铜鼓声,相传诸葛武侯藏者”,故又名铜鼓洞。该书又曰:“来仙洞在栖霞山之半,中平敞可居,洞外松竹花草,扶疏交荫,为郡人游乐之地。”)、仙灯洞(道人传说洞中之光乃关云长在洞中“秉烛达旦,夜读《春秋》的烛光”,故有人在洞中塑关公手捧《春秋》像)、八仙洞(传说一次八仙在洞中下棋,忽闻南明河有乌龟作怪,吕洞宾顺手将一颗棋子砸去,乌龟逃遁。古人在洞中塑八仙下棋像,其中吕洞宾呈手举棋子状)。这些“洞”均是仙人洞道教圣地的附属文物,总称仙人洞。
仙人洞的历史
真正作为道教供奉和道人修炼的建筑只有两座:一是三官殿,建于清康熙十二年(1637),内供天、地、水三官的塑像。二是三清殿,建于清康熙初年,因年久失修而倾圮,民国7年至8年(1918—1919)重建。
仙人洞三清殿
殿分三层,底层供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道德天尊“三清”塑像。中层为藏经楼。解放前贵阳道教界珍藏过两部道经,一部是藏于大道观的《正统道藏》;一部就是藏于仙人洞的《道藏辑要》。《正统道藏》是康熙年间,进士彭永求从《道藏》中选择、节录而成的,收录了道教经典、历代祖师著作、科仪戒律、碑传谱记等,共分二十八集,按二十八宿星名顺序编号,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成都二仙庵主持阎永和发起刊印,刻板一万三千多块,民国八年(1919)由仙人洞道士王至端化缘购得,自蜀运来此地,藏于藏经楼,可惜所藏经书因抗战军事介入而荡然无存。三层供奉玄女塑像,故称玄女阁。玄女塑像毁于抗战时期,1984年维修楼阁时改塑玉皇像。1938年,国民革命军设防空司令部于道观内,住观道人被赶走,观内塑像、经典等文物惨遭损毁。宣统元年,贵州提督徐印川,在三清殿后侧题刻“万里云山”,尚存完好。
修复仙人洞
1983年,贵阳市政府将仙人洞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又被批准为全省重点道观,并着手对道观建筑进行了修复。第一期工程,重修了三清殿、玄女阁、三官殿、八仙亭;新建了保坎,扩展了殿前坪台;新建了道人住房、接待渲室、厨房等;购置了《正统道藏》一部等经书,藏于道观。第二期工程,维修了直上山顶的石级小径,维修了吕纯阳石雕像,新修了会仙桥,新置了关圣像、八仙塑像等。第三期工程,新建了引水设施,修建了由东山至仙人洞的车路。近年来,市政府又进一步投资将道观各处文物景点进行了进一步的修复和完善。
仙人洞内眺望南明河
道观维修工程完工后,住观道人随即进入修道,贵阳市道教协会筹备小组设于观内。因道教宫观的修复和道人的存在,使仙人洞成为贵阳唯一现存名副其实的道教圣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