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两句话分别是孔子与孟子所说,一想到就是“孔孟之道”,把它们之间化等号,但这两句话看起来,好像比较矛盾,果真如此吗,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为什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知其不可而为之)(1)

首先,孔子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意思是说:孔子学生子路,晚上住在石门这里。早上起来,看大门的人问:“你从哪里来呀?”子路回答道:“我是孔子的门下。”于是,看门的人说:“噢,就是那个明知道不行,而是要坚持做下去的人吧?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并为此奔走,到处推广他的学说。但当时已经是礼崩乐坏时代,这时候各诸侯国都想着怎么称霸中原?哪有心思听孔子这一套。但即使这样,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即使被到处追赶,落魄地“累累如丧家之犬”,但他不以此为“病”,他这种“夸父追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中国的西绪福斯般的神话,正反映的是儒家积极入世,这种愚公移山、矢志不渝、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也值得我们现在人学习

为什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知其不可而为之)(2)

其次,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说:“我们人生在不得志的时候要守住自己的内心与操守,在我们发达的时候就要努力让百姓都能得到好处。孟子说这句话时,是在他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同样也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立说,可能他受当时道家“避世”的影响。

其实,孔子曾经也说过同样的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说:君子在不得志的时候,能够安贫乐道;但小人不得志的时候,就会蠢蠢欲动,胡作乱为。”所以,孟子的这句也是孔子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是对前面发展而已,并不矛盾。

为什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知其不可而为之)(3)

再次,我们现在到底用哪种处世方式才好呢?我认为,这里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好坏之分。现在,我们仍然需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物欲横流,方显清流大义,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后的“守望者”。而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一般人我们只要能做到孟子则主张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就相当好了。

正如张岱在《四书遇》所说:“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