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财有术(于书无所不读凡物皆有可观)
爱阅读,悦分享,财医读书会的第一期在6月15日下午圆满结束,惊喜精彩不断。从下午2点半陆续有人到场,一直分享交流到5点,大家还有余兴。
两位分享嘉宾带来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话题,让我们每一位参加的亲们醍醐灌顶,拓宽了视野和角度。
《劝君常读十本书》——曾少祥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知名作家,研究员,艺海杂志前副主编。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研修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班。代表作有大型花鼓戏『耀邦回乡』等、文化专著『话说余秋雨』、『 郭沫若艺术新论』、长篇小说『中国木炭』、出版长篇电视剧剧本『叶紫和鲁迅 』、 投拍三十集电视剧『行知中国』、 八百集电视情景剧『松柏巷里万家人』。发表小说和论文两百余篇。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田汉戏剧奖等奖项共16次。
《读论语,悟沟通》——刘晓英湖南省财贸医院党办、院办主任,中南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博士研究生。
参加读书会活动像是品一次文化的盛宴,“余音绕梁而三日未绝”,品完之后,唇齿留香。第一期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不过以后每月都会有读书会与您共赏文化大餐。
活动剪影与分享
劝君常读十本书
曾少祥
各位医生朋友、护士朋友:大家下午好!
感谢刘主任邀请我来讲课。她的题目出得很好:希望给大家来开个书单,建议大家读些什么书。这个题目好:以前张之洞给学人开书单,梁启超也给青年人开书单。我如何开呢?我就从自己身上来找答案:我喜欢读些什么书?当然,一些太过文学专业的不讲,就讲一些我和大家之间都能具有共性的一些书吧!
第一本:《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不管人家如何看,如何讲,我是常常读这本书的。我书桌上如今就摆着这本书。少年时期,这本书使我青春觉醒,人生觉醒。少年不知愁滋味,这本书使我闲愁,使我激动憧憬,使我开始思——思人生之意义。我觉得是这样几点:
1普遍人性。
是的,这本书是讲无产阶级,是属于意识形态。但当年,他不仅感动俄罗斯乌克兰,感动苏联,感动中国,同时也一样地感动了美国英国等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青年。因为,他不仅有无产阶级性,他更有普遍的人性!人性的东西,不局限姓资姓社!对无产阶级,对革命,对当年的革命者,不要简单的一概否定。那里边是有许多可敬的人可敬的事的!在人类的左圈和右圈里,都有许多可敬的有真本事的真诚的人士,他们是在为这个地球人类在做事,在辛劳在谋利益,要尊重和尊敬他们!他们都是来解决人类难题的!
2人生意义。
为什么觉得生活无聊,为什么做事情畏手畏脚有畏难情绪?是因感觉不到意义。人无意义,就成了稻草人空心人。人生是在水中,无依无靠的。必须要自我找到一只船,才能有依傍。这个依傍,就是意义!一个民工,六月炎日工地上做工,是蛮苦的。可他心里有意义:他想着,一定要努力,要苦苦干,一定要把一儿一女送到大学毕业!这样,这意义就来了!就不苦而甜啦!当然,这是小意义。《钢铁》里头就有大意义:为阶级,为国家,为民族,甚至想到整个人类。那段话,几十年来我总是念叨: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这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一辈子每感到疲倦,念念这话,精气神就来了!
一个佛教徒,他想的是善,是利他,是为他人做好事,他胸怀里有这种意义,他就浑身是劲,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发表过一个小文:把事情做成事业。
事情是凡俗的,麻烦的,可当你把他当作一个事业来做,那可就不得了。护士工作是辛累麻烦的,可当你的心中常常浮现出南丁格尔时,那就是一个兴致勃勃的崭新世界!
我记起一个细节:当年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打公交车。那时还是有售票员的。那售票女孩,二十来岁,长相一般,可是我看到,她的头部的上方,一个铁架架,她把一支红红的玫瑰花扎在架架上!她爱她这个平凡的工作,她把一个售票的小小事情,当作一个美丽的事业在做,这就是会生活的人!
3人生诗意。
动物无诗意。人类有。人类在地球上一诞生,诗意就随之出来。原始人最有诗意。时代进化,一片轰轰隆隆,把诗意给丢了,要捡拾回来。所以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
《钢铁》这书,充满诗意。一表现于爱情:保尔开始和冬尼亚,接着是丽达,最后是达亚。充满着诗意的爱情。在生活和人生的一点一滴,都是点点诗意。我记得一个小细节:保尔伤好了,他拖着刚刚复原的身体,走到窗前,太阳出来了,他看到一个小鸟在鸣叫,他就和小鸟讲起话来。妈妈问他,你和谁说话啊?……第二天他就告别妈妈,又踏上远方……就这样平平淡淡,却是充满诗意。永远记得。一想起来,就惆怅,就有点心酸酸的……这就是诗意!
人,可以常常写写诗,不写诗,也要心里有诗意。什么是诗意?就是两个字:活着!人活着,是有趣味的,一块好菜,不要埋在饭里给吃掉了,要品味这人生,用长沙话说:要善于“韵味”!常读钢铁,教你韵味!
第二本:《现代汉语》。
一下,就转到一本教科书。
人是语言的动物。语言是个神秘的东西,不仅是表达工具,而且是个神秘之物:“人讲语言——语言讲人”。
语言在于:通!从前读书人骂人的一句话就是;你不通!——而对人的最高夸奖就是:他不错,他通!
搞文学的人,专搞文字的人,当然在语言要求一个通。大家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医生要写医案,护士要写工作报告,大家都要进行人际交流,都要力求通。并且要力求比较地精通。这是很不容易的,这语言甚至是一辈子的修养功夫。我就是经常地读一本书,翻一本书,这就是胡裕树先生的那本《现代汉语》。这一类的书有好一些,我觉得胡裕树那本最好。
我记得有个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杆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这个看来容易,其实很难的,要常常温习。
我在武汉大学读书时候,我记得教语言学的刘吉福老师,他讲了一个捷径,就是记住九个字:通不通,对不对,好不好——通,是讲的语法。比如,曾少祥挂在黑板上——我曾少祥又如何能挂在黑板上呢?但在语法上是通的;对不对,是讲的逻辑。合不合人之常情,合不合道理。用这个逻辑来分析,上头这话就不对了;好不好,是讲修辞,是不是讲得美。九个字,很简单,一辈子受用。
第三本:一本字典。
手头一定要常备一本字典。不为自己,就是来教小孩都是十分有用的。前些时候,北大校长读错别字,引来舆情纷纷。其实,字读错了,指出来,然后改正过来,这就是好事,是正常之事。中国文化太高深,谁敢说汉字他全都认得?手边常备一本字典,碰到不认识的,就勤快地翻一翻,常年积累,就可不当白字先生啦!毛主席的老师,湖南一师范的国文教员袁大胡子,他很看不起人的,他的口头禅就是:他认得几个字咯!能认字,这就是牛逼!我曾经在一个饭局,一个朋友说,曾老兄,你这字读错了!我真是深深感谢这位朋友!我想到毛主席,关于“玢”字的读法。毛主席真是文化功力很是深厚!我记得有一年在某地,到一个扬州酒楼吃饭,上头写有两句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博幸名。一个朋友说,这是杜甫的诗,我油然而说,不是的,是杜牧的诗。他却一定坚持是杜甫的诗,并且还和我吵起来。于是我就不作声啦!你搞错了关我什么事呢?——向你指错的人,是你不花钱的老师啊!是你的恩人啊!
不仅仅是读书人,要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风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四本:毛泽东诗词
人,要诗意地栖居。可以写诗。不写诗,可以常常读诗。要依靠诗,让我们的人生扬起一股意气,豪气!要常读毛泽东诗词。我是常常用毛笔书写“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写得多好,伟大的理想,不直接写出来,而是蕴含在意象之中,这就是诗情画意:要放在画里边:“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好美丽雄壮的图画。
我是常常读辛弃疾的词,说实话,毛泽东的高过了辛弃疾的!曾记得当年有一首词,是赞叹毛泽东诗词: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州风雷,笔下有雷声……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第五本:岳阳楼记。
不是一本。是一篇。
作为中国读书人,不管是学文科,还是理工科医科,都要背得一点古文。“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奇词丽语,精金美玉,写得多好啊!这我在以前是能背的,现在不记得了。但一篇岳阳楼记我是永远能背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最少要能背一篇这岳阳楼记。(估计在座的很可能有很多朋友背得。)如果背不得,一定要建议大家背下来。背这个古文,有一个小方法,我贡献给大家“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这一段不会忘;“予尝求古任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不以物喜,不以……”这一段也不会忘。因为这两段都是一种逻辑链,背出上句,就自然有下句。但容易忘的是:“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和“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这两段,无有逻辑关系,都是一些平行的优美词语,加一句也可,少一句也可,于是是容易忘记。怎么办?我就编了一个小口诀:“雨月风浪日,山商暮打虎,春光桑拉浴,烟月金碧鱼。”——记着这四句,就行啦!——“若夫阴雨霏霏”,雨!“连月不开”,月!“阴风怒号”,风!“浊浪排空”,浪!……”这样依次推下去,怎么也就不会忘记啦!
第六本:余秋雨书
估计大家是读过余秋雨许多书的。最近在微信上流传他一篇文章:《门孔》。这是好些年前的一篇文章。但最近作了精炼,只有四千余字了。非常撼动人心。他的写作手法是主题法。他写的是:人类高人面对苦难时的一种承受和优雅!余秋雨有一本《寻觅中华》,是由华夏出版社出的。是一些历史故事。被余秋雨诠释得很高,很好,很可以读。当头一篇就是:《猜测黄帝》。猜测两字用得很妙。当代有个雕塑家叫吴为山。送到德国的马克思像,就是他塑造的。余秋雨给他写了一篇文章,里边就提到:猜测伟大。作家艺术家都是搞猜测的人。搞破案的公安刑侦人员也是搞猜测的。和艺术家们很有相通之处。
第七本:安妮宝贝书
我是在好些年前,在地毯上买了一本安妮小说集。回到编辑部,抓空读了几篇。感到好!编务太多,到这几年才认真读,反复读,真是好!
1.她善于描写人类感情。写人类的情感,写爱情友情,都知道要写这个“情”字,但大多数的笔杆子,都写得不到位,甚至很虚假。因为就乏味、腻人。而安妮的,极为准确。我读她的《七月与安生》,好!后来看了根据这小说改的话剧,真是感动人!她的一篇短小说《少年樱花》,只有两千来字,每读一回,我就觉得一种惆怅之感,这就是她文字的力量。人活世上,要体验感情,要知道如何处理感情,安妮宝贝的书,可以说,就是一个我们情感的指导师!
2.她提供了一种新异的语言。语言是个了不得的神秘之物。语言也在不断前进。当今许多的人,都在讲着一口新腔!如果你要学,最好的捷径,就是奔向安妮宝贝!我在高校讲了一堂课:安妮宝贝语言技巧23法。
这里露一点:乘法。何为乘法?所谓语言,就是词和词的相加相配。一般的配,是加法,是一个词加一个词。例如;铿锵锣鼓。——但安妮的却是:铿锵玫瑰!(这不是安妮说的,这里是打个比方。)玫瑰是一朵花,怎么能铿锵呢?这就是新异效果,是乘法。把不搭界不同质不同类的词给予“错配”!安妮的语言,大多是用这种方法。你读她的书,你也就能成为当代先锋语言的新潮人!
第八本:汪曾祺书
汪曾祺的小说,有多种优点和特点。这里说一点:吃!这吃,真是平淡平常。但孔子说:这吃饭,人人都吃。但只有读书人,才能把这饭菜给吃出味来!还是要读书啊,不读书,就连吃饭也不会吃呀!汪曾祺许多小说里都写了吃。你看了他的吃鱼的文章,然后再吃鱼,就觉得比以前好吃多了!那香椿炒鸡蛋也更是津津有味啦!汪曾祺是在品味生活。活着,生活,是要品味的。糊里糊涂地过着,那是浪费。但如何品味呢?要向那些善于品味生活的高人学习,向汪曾祺学习。看他如何品味吃,如何品味京戏,如何品味养花,如何品味喝茶,如何品味写毛笔字……读汪曾祺小说,可以反复地读。不是看故事看情节,而是一种品味。品汪曾祺小说的味,看他是如何来品味。最大的品味,就是品味人生。以一种温和的处世态度。温文尔雅。纵然人家骂你,也不气恼,最多是说一句:你看你这个人啊……
第九本:海德格尔书
一切书,哲学是最高之书。以前常讲萨特。但萨特还是浅了,总是介入,喜欢战斗,陷入了意识形态,不安静,不妥。最高的还是海德格尔。1提倡:人,诗意地栖居。他是诗哲学。2他是:哲学其表,神学其里。他的哲学其实是神学。这就不得了,人与神是相通的,讲到神,人类就来了劲!有没有神?如今研究暗物质,研究量子力学,其实就是用科学来证明神学!3他说了一个著名观点:语言!不是人讲语言,而是语言在讲人,是语言在操纵着人类!这观点就很震撼啦!海德格尔的书,主要可读:《林中路》、《人诗意地栖居》。
第十本:梵高的画和文
如今的小资,都讲梵高。房中贴画,也贴梵高。例如“鸢尾花”。以前我不知这个,是读安妮宝贝才知道。既是时尚,也是进步。
梵高有个著名的画:一双农鞋。这是新的艺术哲学。
当代要有艺术修养,就要赏梵高的画。
什么是画家?画家就是“看”的人。我们都有一双眼睛,我们眼前有一朵花。你能看到吗?你看不到的!你看不到真相和真谛!画家能看到,他把这真相和真谛给画出来,于是你就看到了!画家是帮助芸芸大众来看的人!
这里想到电影导演贾樟柯。真是个怪事:一个公交站,几个人站在那里,我用个摄像机拍出来,可就是那般平乏。而贾樟柯来拍,他既没有用什么手法,也没有在摄像机镜头上加个什么东西,可他拍出来,放出来,我们看的时候,就是不一样!为什么?因为我们是没有看到这个真相的,他却看到了真谛!他看到了,他的脑意识里就有了一朵光亮!他拍出来就不同!他就帮助我们看到了!贾樟柯是帮助我们看到平凡生活里边的真相真谛的人!
梵高当然是这样的人。我们可常看看他的画。可常读读他的一本书:梵高书信集,是他写给他弟弟的一百多封信。写了生活的艰难,写了他对艺术的孜孜的追求,写了兄弟俩的真诚的感情。真是一本好书也!
读《论语》,悟沟通
——刘晓英的读书分享
英国作家毛姆写过一本书,书名是《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内容为世界文学巨匠们的精彩“八卦”。尤其喜爱这个书名。有书为伴,我们的人生便不会孤寂,哪怕是长长的旅途,却是心安的故乡;我们的心灵也不会荒芜,必定是草长莺飞,绿荫繁盛。
这段时间稍稍系统一些地读了《论语》,颇有收获。作为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全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492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在我们的老祖宗时代,《论语》是稚子们的必读书目,相当于人生第一课,也是长大及第考试中最基础的内容。不读《论语》,无以立,大致能够概括这本书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永恒的经典书目,其思想精髓对于日常生活、修身立业均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经典的书,读300遍再来理论。我还远远没有读到300遍,故今天只能是管中窥豹,结合工作实际,粗浅地聊一聊该书带给我自身关于沟通及人际关系处理的一些思考。错漏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是一个普遍却易忽视的事物,有如大海之中的冰山,外显的是言行,而真正的内因却是人的思维模式。思想上是否重视沟通,沟通心态与沟通动力如何,平时是否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沟通技能,决定了最后的沟通效果。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向往释伽牟尼与摩诃迦叶之间的沟通境界。相传当年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微微一笑。他们之间不需要语言、会心一笑便实现了沟通。这是一种高度的默契,是一种心领神会。可惜现实生活中,彼此之间能实现心与神沟通的美好时刻总是太少,大多数时会慨叹:为什么会鸡同鸭讲呢,他(她)为什么就这么不理解我?为什么会有信息错漏呢?明明约了他(她)八点在南边看电影,结果对方八点半才姗姗来迟,而且还跑到了北边的影院。最后你说我没讲清楚,我说你没听明白,埋怨一番,不欢而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啼笑皆非呢?为什么无法与对方实现同频共振?通过《论语》的学习,让我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
学习收获一:关于上下行沟通。《论语·八佾》篇记载,“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说的是上下级之间的相处之道。上级对下级应以礼相待,尊重下级,而下级对上级应该忠诚担当。齐国国君齐景公与大臣晏婴之间的故事颇能说明此道理。一次景公与晏子一起讨论国事,天气较冷,景公要晏婴端碗热汤,被晏拒绝,曰:“我不是端汤的臣”,后要晏拿件袍子,又被拒,曰:“我不是帮你拿袍子的臣”,景公生气,大声问:“那你是干什么用的臣子?!”晏高声对曰:“我是江山社稷之臣”。意思是我是为国家服务的,不是伺候你的仆人、老妈子,如果你不以礼待我,下次我代表国家去行使职责时,便不能得到他国的尊重。这就好比现实社会中,有些下级帮领导提包、开车门、照顾饮食起居等等,事无巨细,将秘书或其他服务者的职能都承担了。而在代表单位去行使本身岗位所赋予的职责时,就有可能不被对方尊重。上级要尊重下级的职能、创造,尽可能不要让下级去超越他的职能做事,尤其在其不愿意的情形之下。这便是君使臣以礼。而臣事君以忠,指的是下级对待上级应做到忠诚,不能表面唯唯诺诺,阿谀奉承,背地里却说上级的坏话。与上级单独在一起时,可以就工作发表不同的意见,表明自己的态度,但一旦形成共识或决议,便要努力维护上级的权威,做到勇于担当,不推卸责任。学习收获二:关于沟通中自身形象的塑造。《论语·述而》篇记载,“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在孔子眼里,中庸不是四面讨好,也不是八面玲珑,更不是不讲原则的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无过无不及,是为人处世的不偏不倚。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叫“首因效应”,指的是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如何在与人相处时,传递一种可信任的力量,如何由内而外去锤炼气质,孔子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是值得我们学习并效仿的。温而厉,是和厚可亲,厚之中有严肃,可亲却不可随意冒犯,是温和最得中的状态;威而不猛,是既有威严、威信,让人尊重尊敬,又不暴戾,不刻薄,是威最中庸的状态;恭而安,是庄严自恃,恭敬而谦虚,舒泰而不拘迫,自然而不勉强,内心淡定而外表柔和。朝着中庸的目标,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处于得中的状态,让和自己相处的人感觉到舒服,传递超越语言静默的力量,这是我努力的方向。学习收获三:关于沟通中的偏见。《论语·阳货》篇记载,“唯女人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段话的前句,历来争议很大,也一度让女人很受伤害,认为孔子的话有失偏颇,且是对女人存着偏见。但将前后句连贯起来细细品读,会感觉到这其实是孔子很微妙的心理觉察。女人是这个地球上最难捉摸的生物。男人要是跟她太亲昵亲近了,她对你便不拘谨与害怕,往往你在她面前也就失了尊重与恭敬。就如恋爱双方最开始往往自我收敛,呈现最美好的一面,时间一长,对不好的一面不加掩饰,肆无忌惮,引起双方很大的心理落差。夫妻久了成亲情,也是如此。女人这种最神奇的生物,你一旦离她太远,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她,不在她耳边说情话,她往往会对你多加埋怨,但你不去工作,天天陪着她时,她又会说你不顾事业,没有价值。有没有一种拍案叫绝的感觉?!应用到沟通中,我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形:看人看事时,喜欢带着自己固有的偏见,不注重倾听,横加打断,或者只读到前半部分,便妄下结论,以偏概全?偏见是沟通的杀手之一,需要我们多加避免。学习收获四:关于沟通中的因人而异。《论语·先进》篇记载: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两名弟子,同样的问题问老师,孔子的回答截然不同。其理由是子路有两个胆,易鲁莽冲动,而冉有行事谨慎,考虑周全,但果敢不足,优柔寡断,易失去时机。这给我的启示非常深刻。与人相处沟通时,要根据不同沟通对象的特点,充分了解对方的个性心理特征,甚至成长的环境等等,来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学习收获五:关于沟通中的去除执念。《论语·子罕》篇记载,“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指的是一个人不要妄加推测,不要不经慎重考虑而随意决策;毋必的“必”是必须的必,必定的必,指一个人不要认死理,不要陷入钻牛角尖的怪圈;毋固,是告诫人不要固执己见;毋我,指的是不要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有我的意见才是对的。归结起来是:不主观臆测,不乱下决断,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人们受成长环境、后天学习等影响,易形成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而若陷入过度的偏执,不懂得变通,不能方圆有道,久而久之,他人便不愿与你沟通与共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恐难建立。学习收获六:关于非语言沟通。《论语·宪问》篇记载,“原壤夷俟(sì),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夷俟是孔子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某天坐姿不雅,引起孔子极大的不满,不仅批评用语极为严肃严重,且用竹杖敲对方的小腿。在沟通中,7%为语言沟通,93%为非语言沟通,仪态姿势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非语言沟通方式。一个人的服饰、仪表仪态、站姿坐姿等折射了其品质、品味、教养与内涵,影响了他人对你的评价。这些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需要加以注意并勤加修习的。学习收获七:关于沟通中的意愿强加。《论语·里仁》篇记载,“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挚爱的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一方面,为他们的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充满忧伤与恐惧。因为“老去增年是减年”,恐父母与我们相伴的时日无多。于是在老人70、80、90或者100这样的整生时大为张罗,想以尽孝心。殊不知这样做,未必就合老人的心意。何谓孝顺,顺着老人的心意便是最大的孝了。沟通中,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认为不好的、不想去做的,硬施予他人。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对方。学习收获八:沟通忌夸夸其谈。《论语·里仁》篇记载,“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指的是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学习目的、心态比较纯正,而今之有部分学者学习仅仅是挂在口头上的,喜欢张扬和炫耀。墨子的“古之学者得一善言以附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以悦人”为同理。登高山,才知天之高;临深渊,方晓地之厚。学习是一个漫长而需终身去涵养的过程。“敏于行,讷于言”。在沟通中要懂得安静的力量,时时警醒,防止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却不能知行合一。
余不尽言。余秋雨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天天好奇,月月好奇,年年好奇,似乎永远也‘长不大’了。即使到了苍然暮年,仍然保持着好奇。一路好奇,直到路的尽头。如果在尽头还如此好奇,那么,这个生命也实在是够轻松,够高贵的了。”愿自己终身保持阅读的习惯,享受阅读的乐趣,永葆对未知的好奇,永远探索,直至孔夫子提倡的“废而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
2018年6月
第二期财医读书会邀请
你有多久没读过书了?
我们越来越忙碌,奔波,生活把我们逼着急急地赶路,心情郁闷时,恨不得随便搭上一列火车的,逃离这一切,寻找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外桃源。
我们忘记了看生活中的风景,忘记了其实我们可以慢下来,找个地方,喝杯茶,静静地看本书,读一首诗。
财医读书会第二期与您有约,敬请期待噢~
编辑┃周妙昱
审核┃刘晓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