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1)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2)

农村里战斗力最强的动物是什么?不是村里看家的狗子,而是老乡圈养的大鹅。传说大鹅凶起来,连狗都要绕着走。

毕竟大鹅的祖宗是野生的大雁,因为集群生活,往往无所畏惧。这种天性甚至传承到了家鹅身上。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3)

野生大雁实在斗不过对手便会飞起来逃跑,而家鹅的翅膀早已退化,有翅也难飞。但有一个地方——贵州省黔东南锦屏县的每一只鹅,最终都会飞向天空——以羽毛球的形式。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4)

锦屏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的东部,因四周青山如屏,秀丽似锦而得名“锦屏”, 森林覆盖率高达68%,被誉为祖国南方林区"皇冠上的明珠"。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5)

生长在贵州大山里的锦屏鹅,应该也想不到,有朝一日它的羽毛可以飞向世界的体育竞技场,飞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全世界每十只羽毛球,就有一只是锦屏造。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6)

从一只鹅到一个羽毛球,如今锦屏县每年出栏200万羽鹅,生产360万打羽毛球,已经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生产工艺最先进的羽毛球产地,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0亿元

01

养鹅还是养相公

羽毛球真的是鹅毛做的吗?

不仅如此,羽毛还是活拔的。在鹅被宰杀前拔下的翅膀毛,不仅羽毛新鲜,油脂、水分保存好,还没有折痕。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7)

而拔光一只鹅也做不出一个羽毛球。因为一只鹅身上最多有14片羽毛可以做羽毛球,一个羽毛球就需要16片羽。2020年,锦屏就有300万只鹅“献身”于羽毛球生产。

而且一只球只能用一只鹅同侧翅膀的毛,因为羽毛有不同的弯翘度,只有同一侧翅膀的弯曲方向才一致。一只好的羽毛球,16根毛的外观、弯度、拱度应该越接近越好,相应地,对鹅羽毛的要求也就越高。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8)

在锦屏,养鹅被叫作养相公。因为当地的鹅每天好吃好喝,吃的是原生态的青草和西蓝花,喝的是地下200米深的矿泉水,比“相公”还宝贵。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9)

锦屏县很早就有养鹅的传统,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清水江穿镇而过,水源充足,拥有适宜养鹅的水质和气候。但当地鹅是以无种质、无来源、无身份证的“普通鹅”为主,一直不成规模。

为了供给优质的羽毛,锦屏县从江苏、安徽、四川和东北多地引进白鹅品种试养,并最终选择了江南白鹅进行大规模养殖。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10)

这种来自江苏的白鹅综合了浙东白鹅、四川白鹅和扬州鹅等优良鹅种的基因,经过多个世代选育而成,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

这些落地锦屏的大白鹅努力生长,让每一片羽毛都物尽其用。如今的锦屏县已经实现年养鹅200万羽,年产值1.2亿元,鹅的养殖规模位居全贵州省第一。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11)

原来的锦屏县,是盛产杉木的“杉木之乡”,以木材贸易而兴。明清时期,锦屏的林木还是朝廷特意征收的“皇木”,吸引了大量的苗族、侗族居民在锦屏进行人工造林和木材贸易。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12)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13)

上世纪70到80年代,清水江放排场景 (资料来源/贵州日报)

每当进行杉林买卖、林木交易或土地佃租时,他们都要签订契约文书,并由此产生了大量记录这种农林生产活动的民间契约文书,被统称为“锦屏文书”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14)

六月六 晒契约

锦屏文书被看作世界林业法制的一个历史典范,被中外学者赞誉为“世界记忆”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15)

但新时代来临,传统单一的木材产业已经无法满足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转机出现在2017年9月,锦屏县成功引入了全球最大的羽毛球生产销售企业“亚狮龙”。亚狮龙集团的羽毛球产量大概占全球的25%,而锦屏县当地生产的羽毛球就占亚狮龙集团总产量的40%左右,成功地在全球市场占有了10%的份额。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16)

图源/多彩贵州网

如今锦屏县的羽毛球生产基地,日产羽毛球8000打,一打12只羽毛球,一天就“吃掉”了约11万羽鹅的羽毛。

本地出栏的锦屏鹅也从2017年的5000羽,迅速增加到了如今的200万羽,年产羽毛球达360万打,年产值也增长至2.9亿元。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17)

即使如此,本地鹅毛仍然供不应求,全县15个乡镇几乎乡乡养鹅。30天孵化,15天育雏,75天出栏,鹅毛更长的生长期使鹅毛杆比鸭毛杆更坚硬,不容易折断也更耐打。

在上万平方米的羽毛球生产基地里,每天都有超过3吨重的500多万片鹅毛经过热水清洗后,铺满一地在高温下晾晒。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18)

洗毛和晒毛只是个开始,烘毛、分级、弯拱、插球、扎线——每片鹅羽毛足足要经过三十八道工序,历时三个月才能变成结实轻盈的羽毛球。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19)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20)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21)

测试羽毛球飞行稳定性 摄影/王秀芳 图源/人民网

02

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锦屏

传说中,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南京,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离开四川,在锦屏县,没有一只鹅,被拔了毛后还能游出这里。

拔毛之后的锦屏鹅,身价倍增。

肉质优良的它们被送到鹅加工厂、冷链物流库、集贸市场等地,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或是其他的鹅制品。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22)

除了鹅毛,鹅的全身都是宝,鹅肉,鹅肝、鹅肠等都具有极高的食用营养价值,一只鹅的价值高达100多块。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23)

羽毛球生产基地的对面,就是从江苏引进的鹅肉加工厂。得知江苏连云港风鹅加工很有名,锦屏县直接连人带厂地打包请回了当地最有名的鹅肉工厂。

县里量身打造厂房,还配套建设了屠宰场和冷链库,每天都有上千只鹅被加工处理成风鹅以及盐水鹅,销往全国各地。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24)

锦屏鹅声名鹊起,重庆的火锅企业、广东的烤鹅企业纷纷前来购买锦屏鹅。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25)

图源/中新网

除了养殖种鹅,锦屏还建成了年孵化200万羽的种蛋孵化基地和年育雏200万羽的育雏基地。从一颗鹅蛋到加工好的鹅肉,锦屏鹅一生的使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26)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27)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28)

图源/天眼新闻

翅膀上的鹅羽被制成羽毛球飞驰赛场,其他鹅羽被做成羽绒服,鹅肉被加工成美味端上全国各地的餐桌,就连车间中剩余的羽毛也被制作成了羽毛粉,成了禽畜水产食用的高蛋白质饲料。

上游发展养殖业,下游发展加工业,锦屏逐渐形成了以羽毛球加工为核心的鹅产业链。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29)

图源/新华网

当地的鹅产业链年产值高达10亿元,人均月收入3700元,有将近3万贫困户通过羽毛相关产业增加了收入,占到了全县贫困户的四成。

为了培育一个具有锦屏特色的鹅品种,锦屏还建立了贵州锦屏鹅产业研究院。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30)

据说培育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鹅品种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未来的锦屏鹅能否崭露头角还未可知,但今天的每一只锦屏鹅都在某种意义上,摆脱了家禽的身份,以羽毛球的形式飞向了竞技场的上空。

超级乡村研究所

锦屏县鹅产业评分

在鹅窝里发现一只小鹅(没有一只鹅能活着离开贵州锦屏)(31)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参考资料:

《贵州这个品牌的羽毛球卖到了全世界》

《锦屏:养殖生态鹅 走上致富路》

《【鹅全产业链系列报道二】探访欧阳育雏基地 锦屏县鹅全产业链的“幼鹅园”》

《锦屏县鹅产业情况》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