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溺水频发如何预防施救(十岁女童水库内溺亡)

​天气炎热,不少人选择下水消暑降温,由于正值暑假,近段时间全国多地也发生了多起未成年人溺水事故。6月25日,福州一名10岁女童和伙伴结伴去玩,结果不慎溺水身亡。

十岁女童意外溺亡 家长悲痛欲绝

周先生称,自己与妻子平常都在工地打工。事发当天是10岁女儿瑶瑶放暑假的第二天,当天上午她通过三名玩伴的邀请,在没有大人的看管下,一起到周边的小水库抓鱼。周先生和妻子晚上六点多打工回来后,发现瑶瑶不见了。报警后他们通过监控发现,瑶瑶同三名玩伴去了小水库,但最后下山的只有三人。

夏季溺水频发如何预防施救(十岁女童水库内溺亡)(1)

最后通过瑶瑶平常佩戴的电话手表定位,周先生他们才确认了大概位置。等警方找到孩子时,她已因溺水失去了生命体征。

夏季溺水频发如何预防施救(十岁女童水库内溺亡)(2)

事发地没有护栏 现场未发现有人管理

记者在瑶瑶出事的溺水点发现,仅有部分区域设置了围栏,而出事点并没有围栏,外人可以轻易下水,现场也未发现有人进行管理。

夏季溺水频发如何预防施救(十岁女童水库内溺亡)(3)

可以看到,当地村委会也在涉事水库周边设立了多个告示牌。那么水库的管理者是谁呢?他们日常是如何进行管理的呢?

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

这水库不是我们村的,1978年被征用,后面是属于谁管的我们也不知道。

记者从当地司法所了解到,他们此前也为瑶瑶一家进行过调解,但没调解成功。

律师:监护人与水库管理者都要担责

对于这起悲剧的发生,法律人士也对其中责任进行了初步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丁兆增

水库是否有存在过错、有没有尽到安全警告和管理义务,需要由法院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及双方举证来最终确认。

即使水库有设置相关警示牌,但如果不是显著位置,并没有采取必要的采取措施,包括设置防护栏,还是会被认定有一定过错,要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孩子的父母因没有尽到监护责任,也要承担部分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采访当天虽然距离事发已经过去近一个星期,但瑶瑶的遗体依然寄放在殡仪馆,主要原因就是找不到相关的责任方。

夏季溺水频发如何预防施救(十岁女童水库内溺亡)(4)

记者注意到,在事发地的周边就有一所学校。如果日常没人对此监管,也没设护栏的情况下,确实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周边居民

我们以前经常去玩,如果没有大人陪同真的很危险。

周边居民

水很深,水池挺大的,没有防护栏。旁边就是学校,如果有防护栏可能小孩就不会掉进去了。

暑期来临 谨防溺水

随后,记者来到了辖区街道,工作人员表示,关于水库的管理者,警方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接下来街道也会配合做好善后工作。他们此前通过街道、村委会、派出所联动的方式,在汛期前、暴雨、台风前开展防洪、防溺水的工作,之后也会重点关注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域,特别是没有护栏、学生密集的场所。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就占56.04%。溺水事故没有年龄和场所之分,在未经开发的水域玩耍,或贸然下水,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那么,如何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呢?救援专业人士表示:首先要做到“四知”和“六不准”

01

四知

知道孩子的去向,知道孩子活动内容和范围,知道孩子的同伴,知道孩子回家的时间;

02

六不准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系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地方游泳,不准未成年人擅自下水施救。

福建星光救援队副队长王海滨提醒大家,看到有人溺水,最好的方法还是立即呼救,寻找周边可利用的漂浮物抛给溺水者,并第一时间报警,寻求专业的救援。

夏季溺水频发如何预防施救(十岁女童水库内溺亡)(5)

救援队科普溺水自救小技巧

万一发生溺水,挣扎不但不利于自救,反而会加速下沉。王海滨副队长也为大家示范了两种自救方式。

福建省星光救援队副队长 王海滨 自救方式基本两种,一种是通常我们说的水母漂,用手抱着膝盖,这样人自然就浮起来,等你后背露出水面以后,一划水就可以起来呼吸,换一口气后再保持水母漂,这样重复的呼吸。第二种就是仰漂,我们完全放松,身体向后仰,将口鼻露在水面,就可以保持呼吸了。

帮帮团提醒

缺乏安全意识是导致溺水事故的最大原因。除了相关单位要在危险水域做好相应的提示与防护外,家长也一定要做好日常的监管,让孩子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避险和自救的能力,务必时刻绷紧“防溺水”这根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