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最经典武侠(被低估的武侠经典)
(1)怒发冲冠凭阑处
1993年,一部名为《一刀倾城》(又名《神州第一刀》)的电影出现在观众视野中,在香港,它仅上映了9天就被下线,票房报收197万港币。
《一刀倾城》
在很多70后、80后、90后的回忆里,《一刀倾城》曾经出现在童年乡村的露天广场上,曾经出现在学校礼堂的简陋电影院里,曾经出现在电影频道的“动作90分”和众多时间段中,有不少人曾经用本子一句一句记下片中那些激昂振奋催人泪下的“金句”,一遍一遍回味那其中的江湖豪情和英雄侠义。
《一刀倾城》海报
可以说,它在内地武侠片爱好者的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
《一刀倾城》在内地广受影迷欢迎
时隔三十年后,这部当年票房惨败,表现“平平无奇”的作品在豆瓣的评分竟然达到了惊人的8.0分,好于88%的武侠片和91%的古装片,其剧本台词更被评为旷古绝今,无出其右,被誉为古装武侠登峰造极的最佳之作。
三十年了,时间,终于还是为这部被埋没的经典找回了些许颜面。
细细探究,《一刀倾城》与罗维密不可分。
监制:罗维
《一刀倾城》由罗维的万里电影有限公司制作,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协助拍摄,嘉禾电影公司出品。
万里电影有限公司
有人说,罗维一生,才气有限,运气极佳,因为他一连发掘了李小龙、成龙两大功夫巨星,也是最早与离开内地赴美的李连杰合作的传奇影人。但事实上,所谓成也风云败也风云,极佳的运气背后,也隐藏了诸多不易为人发觉的危机。
罗维与李小龙
李小龙虽然天纵奇才,却过早离世,且罗维与李小龙早有不和,甚至传出耸人听闻的“罗李斗殴事件”。之后,罗维欲将成龙打造为第二个李小龙,结果与成龙自己的风格极为不搭,一连拍了几部都不温不火,直至将其“外借”袁和平拍摄《蛇形刁手》和《醉拳》,成龙才一炮而红。同样的,他虽与李连杰合作《龙在天涯》,然而平庸的制作令整部影片波澜不惊,甚至间接导致同时间段李连杰拍摄的《龙行天下》被雪藏,直至与徐克风云际会,《黄飞鸿》横空出世,李连杰才终于东山再起(李连杰后来还与罗维之子罗大卫因合同问题发生严重纠纷)。
罗维被人诟病最大的地方,是喜欢跟风。
眼见《黄飞鸿》系列票房大卖,罗维决定再次跟风,且投下重注,拿出1800万“棺材本”,以超大手笔做最后一搏,可以说,《一刀倾城》是罗维人生的“终极赌注”,谁知人算不如天算,《一刀倾城》折戟沉沙铩羽而归,成为罗维万里电影有限公司停产结业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三年后,罗维郁郁而终。
历史总爱冷眼旁观,命运也总爱造化弄人。
《一刀倾城》是难得佳作
抛去罗维不谈,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一刀倾城》都算得上是一部制作考究,技术精良、气魄宏大的“良心之作”。
《一刀倾城》的主创团队堪称顶级天团:导演、武术指导、情商演出(友情/特别演出)洪金宝,副导演田俊、于万山、楼南光,副武术指导萧德虎、黄兆强、倪星(邹兆龙),策划叶荣祖,监制罗维,制片姚逸华,武术顾问、情商演出赵长军,编剧张炭、司徒卓汉,摄影指导林辉泰,美术指导黄仁达,服装指导张启新,音乐卢冠庭,剪辑骏雨,领衔主演杨凡、狄龙、杨丽菁、关之琳。
就像一个木桶,《一刀倾城》的每个环节,每块木板拿出来,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
在各模块的通力合作下,《一刀倾城》整部影片气势恢宏,悲怆壮烈,画面雄浑大气,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画,沉郁顿挫中美不胜收,意境深远,气韵绵长。
它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你以后再也不可能遇到了。
(2)潇潇雨歇
影片开篇字幕交代故事背景:中国甲午战败,满清政府向日本乞和,割让台湾,撤走黑旗军,台湾子民愤慨莫名,自组义军大刀队,力抗日本人进侵,前仆后继,死而后已,时为一八九五年······
1895年为农历乙未年,时清光绪二十一年。那一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署《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5月2日,康有为公车上书。次年,谭嗣同入京。《一刀倾城》的故事就从这时开始。
《一刀倾城》以王五、谭嗣同、袁世凯为核心,以三人的相识、相交、分裂为主线,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清末往事。
王五出场
作为洪家班创始人,元老级动作指导,洪金宝的风格硬桥硬马,刚猛大气,他的电影作品同样粗粝阳刚,凌厉霸道,《一刀倾城》字幕过后,只见黑旗军大刀队队长王五带着一群汉子正在练刀,这一段用了大红大黄相间的色调,配以悲壮凝重的背景音乐,辅之“黑旗军,力万钧,杀外贼,保家国。挥不掉英雄泪,忘不了家国恨,喝不尽杯中酒,唱不完别离歌,放不下手中刀,杀不尽仇人头”的齐声棒喝,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徐克导演的《黄飞鸿之壮志凌云》片头海滩练武的场景。
家国情怀,是《一刀倾城》一以贯之的浓重情结。
《一刀倾城》节奏极快,毫不拖泥带水,上来就是王五率领大刀队夜袭日本军营。这一场大战可用“惨烈”二字形容,枭首、裂肢、焚烧、爆炸,无所不包,血火相间,哀鸿遍野,尺度极大,虽然最终成功杀死日本军官,炸毁弹药库,但大刀队一半人被地雷炸死,一半人被长枪打死,除王五之外全部牺牲。在凸显现代化武器对冷兵器降维式打击的同时,也为全片奠定了“事不能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痛基调。
最终,王五不愿独自偷生,在一句“故国非国,有家无家,天下之大,何处有我王五容身之所”的长叹后,纵马跃下悬崖。
正如所有跳崖的主人公一样,王五并未死去,侥幸活下来的王五带着弟子左宗生避世隐居,以打铁为生。
这一日,赴京途中的谭嗣同与女书童九斤路遇匪徒蓝灯照及利用灾民剿匪的袁世凯,因出手相救灾民,王五、谭嗣同、袁世凯三人相识,谭嗣同通过背后的黑旗军徽号纹身认出王五的真实身份,他极力劝说王五与其一同上京。
谭、王、袁三人相遇
谭嗣同:我想要一把刀。
王五:什么刀?
谭嗣同:大刀一把,重六十九斤,刀背厚,刀锋薄,刀把坚硬的大刀。
袁世凯:这位谭先生要的刀,其实就是兄台您呐。
王五:我这把大刀又有什么用呢?你看这火炉,已经没有火了,试问又怎么能打出一把好刀呢?
谭嗣同:不够火,我以手代柴,令到它够。
袁世凯:人各有志,何必呢?八千里地河山,千万黎民,多一把刀和少一把刀,又有什么分别呢?
谭嗣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王五最终同意,与谭嗣同、袁世凯二人一同入京。
袁世凯:在这个有志难伸,万事难成的年头,难得还有谭兄这种胸怀黎民的人。
谭嗣同:袁兄一身武功,并且带兵有道,我肯定您他日绝非池中之物。
王五:天涯路远,不如振翅齐飞,好吗?谭兄。
谭嗣同:有您和袁兄风雨同路,就算天涯,也不过咫尺。”
来到京城,即将入城门时,三人又有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
“谭嗣同:袁兄你看,你说这道城门像什么?
袁世凯:像一座里程碑,上面将记载我们三人未来的大事。
谭嗣同:王兄您说呢?
王五:像一座墓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梦想跟生命都埋葬在这里,将来也一样。
在这里,理想主义者的谭嗣同、王五,与实用主义者的袁世凯,其实已经产生了隐约的裂痕。他们因意气相投而桃园结义,最终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入京
这一段,可称为“引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