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后陆小曼怎样了(1931年徐志摩死状惨烈)
徐志摩,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意境优美和谐,富有音乐美、色彩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著名的诗歌作品《再别康桥》更是收入到中小学教材中。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如此经典的作品,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徐志摩的出生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轻轻的来”,他降生在浙江省一个小镇上,他出生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
但徐志摩的逝世那可与“轻轻”两个字毫无联系,他的死十分轰动,在当时还是一个大新闻。
1931年11月19日上午,徐志摩准时来到南京机场,准备从这儿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的邮政飞机前往北京。
因为这天晚上,林徽因将会在北京举办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会议上还会有许多外国使者来参加。
林徽因要为外国使者举办演讲会,作为林徽因的好友,徐志摩自然是不能缺席的。
晚上的演讲会,他早上就出发,也是为了到达北京后,能够与自己的好友林徽因多聊聊天,谈谈最近发生的事情。
毕竟,他们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
当天的天气并不太好,徐州有大雾并不利于飞机飞行,再加上自己头痛,徐志摩本来不想前往北京的。
在登机前,他还给自己的妻子陆小曼写了封信说,自己头痛,加上天气不好,不想走了。
但当天早上八点,徐志摩还是登上了飞机,飞机准时出发。
这是一架邮政飞机,主要是用来运输邮件的。因此,当时飞机上除了徐志摩,就只有两名机组人员。
一开始,飞机飞行得十分顺利,正如徐志摩以往所乘坐过的每一架飞机一样。
但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意外总是发生得猝不及防。
飞机在飞行到党家庄一带之前,天气都比较晴朗,没有大雾、大雨,飞行十分顺利。
但当飞机飞行到党家庄一带时,突然大雾弥漫,使得飞行员不能够分辨航向,没办法按照正常的行驶轨迹来驾驶飞机。
飞行员为了能够看清前方,分清方向,寻找准确的航线,选择了降低飞行高度。
不过飞行员只想到了要辨认航向,却没有想到在不清楚地面情况的前提下,突然降低飞行方向,很有可能在降低飞行方向的途中会撞上大山。
果不其然,飞机撞上了开山。飞机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力,不能保持平衡,没过几分钟就坠入了山谷,机身燃起了熊熊大火。而机组上的三人,包括徐志摩全部遇难。
飞机失事的同时,远在北京的梁思成,正在北京的机场等着接徐志摩。但一直从下午等到傍晚,也没有见到徐志摩的身影。
当时的科技没有现在发达,人们之间的通信也并不如现在那般迅速。
没有接到徐志摩的梁思成只好先开车回家了,直到晚上他才知道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了,机上人员无一幸免,全部遇难。
据报道,徐志摩的死状极其惨烈。他的手脚被烧成焦炭不说,头部还有一个大洞,并且半边身子全部骨折。看来,徐志摩临死前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徐志摩的意外逝世,成为了当时的一个大新闻。他死前的惨状,也传得人尽皆知。
陆小曼通过报纸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十分害怕,她害怕自己看到丈夫的惨状会崩溃。因此,没有勇气前往现场认尸。
后来还是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带着徐志摩的儿子徐如孙前往现场认尸。
并在梁思成等人的帮助下,将徐志摩的尸体运回了上海,送到了当地殡仪馆入殓。
徐志摩的后事,这才告一段落。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自此失去了光辉。
后来,相关人员对飞机失事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飞机失事不仅仅是因为飞行员降低了飞行高度,使得飞机撞上了大山,还因为飞行员在飞行时的精神状态有关。
飞行员王贯一在飞行的前一晚一直在准备自己女儿的婚事,前一晚忙到很晚才休息,导致飞行时精神状态不好。
如果飞行员睡眠时间充足,那么在飞行时就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或许就不会撞上大山,或许飞机就不会失事了。
02死前曾预言过飞机失事悲剧的发生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在很早之前就出现了端倪,只不过没有人注意到它罢了。
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在梁启超以及一众亲朋好友的见证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他们两人的这段婚姻并不被人看好。
证婚人梁启超在婚礼的现场上,直言希望这次结婚是他们俩人生中最后一次结婚。
结婚本是人生中最喜庆、最应该得到他人祝福的一件大事,但没想到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上,梁启超竟会说出这种话,让在场人都大吃一惊。
婚后,徐志摩和陆小曼一起定居在了上海。
对善于交际的“交际花”陆小曼来说,上海这座大城市再适合她不过了,她在各种社交场合上大放光彩,很快就在上海打响了知名度。
进出各种社交场合免不了要花许多的钱,陆小曼是没有工作的。这样一来,徐志摩的压力就非常大了。
本来,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用20块大洋那是绰绰有余了。但陆小曼光一个人一个月就要花掉几百块大洋。
为了维持家里的支出,徐志摩只能同时在两所大学任教,一所是北京大学,另一所便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在当时,徐志摩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工资已经是非常高了。
但就是这样的高工资,还是不能维持家里的支出,每月还需要向别人借钱。
得知陆小曼挥霍无度的行为后,徐志摩的亲朋好友都纷纷跑来劝陆小曼,希望她能够节俭一点。陆小曼那简直就是左耳进右耳出,完全没有改变。
徐志摩与陆小曼居住在上海,但徐志摩每天都必须前往北京上课。
因此,他曾多次劝说陆小曼,希望她能跟自己一起搬到北京,定居下来。
但陆小曼并不同意,多次拒绝了徐志摩的请求。没有办法,徐志摩只能选择北京、上海两头跑。
1931年11月10日,这一天是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最后一次见面,他们一同参加了一位英国女作家的茶会。
茶会结束后,徐志摩来到林徽因家中,恰巧此时林徽因与梁思成出门去了。
徐志摩留下了一张字条便走了,字条上写明了他将搭乘明早六点的飞机前往上海,并且还说自己此行存亡未卜。
而徐志摩之所以急匆匆地回上海,是因为陆小曼给他发了十几条的电报,让他赶紧回来。
1931年11月11号,徐志摩自然是安全抵达了上海。他回到上海后,又因鸦片一事与陆小曼吵了一架,负气出走。
1931年11月18号,徐志摩前往南京想去看望一下自己的朋友何竞武。
林徽因将于明天在北平举办演讲会,徐志摩原本的计划是搭乘张学良的专机前往北平的。
他与顾维钧关系很好,而顾维钧是张学良身边的得力助手,他经常会搭乘张学良的专机前往各个城市。因此,徐志摩打算与顾维钧一同前往北平。
但临行前,顾维钧突然告诉徐志摩自己突然有点事情,改期了。这意味着,明天徐志摩就不能搭乘张学良的专机前往北平了。
但为了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徐志摩还是打算19号出发。他改乘了那天早上中国航空公司飞往北平的,名叫“济南号”的一架邮政飞机。
徐志摩选择搭乘这架飞机,不仅仅是因为这架飞机的飞行时间正好符合自己的要求,也因为他搭乘这架飞机是免费的。他想节省一点旅途的费用,来补贴家用。
在张歆海家里,徐志摩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朋友们。自己的友人出行,大家都会下意识地提醒友人注意安全,害怕自己的友人会出事。
而当时张歆海的夫人也这样问了,徐志摩则不以为然,表示自己总是要飞的,并且还说自己若出事了,自己的妻子陆小曼就要做风流寡妇了。
原本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万万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成真了。第二天,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出事了。
而挥霍无度的陆小曼在自己的丈夫去世后,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失去的人终究是不会再回来了。
03墓地多次迁移徐志摩的墓地因为种种原因,曾经历过多次迁移。
一开始,徐志摩的墓地安置在了东山玛瑙谷,墓碑上还刻着徐志摩的好友胡适亲自题写的“诗人徐志摩之墓”的碑文。
这块墓地在1932年建成,但过了34年后,这块墓地却消失了。
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徐志摩都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墓地,这种情形一直到了1983年才改变。
1983年,徐志摩的家乡海宁市意识到自己家乡的名人徐志摩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墓地,这才重新建起徐志摩的墓地来。
这一次,徐志摩的墓地被建在了西山。
徐志摩的第二块墓地与其第一块墓地十分相似,形状大小与原墓地十分接近。
但遗憾的是,因为当时徐志摩的骸骨四处散落,所以现在西山的墓地中并没有徐志摩的骸骨,墓中仅仅放了一本《徐志摩年谱》以此来告慰徐志摩的亡灵。
原墓地被毁了,胡适为徐志摩亲自题字的墓碑自然也被毁了,徐志摩的墓地上需要一块新的墓碑。
这一次墓碑的题字并不是胡适写的,而是徐志摩生前的好友凌叔华写的。
之所以不找胡适题字,是因为徐志摩的老父觉得胡适为徐志摩题的碑文过于简短了,不太满意。
这一次他找上了凌叔华。凌叔华得知自己要为好友徐志摩题碑文自然是十分乐意的。
凌叔华翻找了各种资料,想要为徐志摩题个十分适合徐志摩的碑文。终于,凌叔华从曹雪芹那得到了启发。
她偶然看到了曹雪芹所写的那句“冷月葬花魂”,觉得十分贴切。
于是,便将这句诗改成了“冷月照诗魂”,而这句诗也刻在了徐志摩的墓碑上。可惜的是,一段时间后,这块墓碑也不知去向。
徐志摩的第三处墓地迁到了西山北麓白水泉边。
这一块墓地是由徐志摩的远亲陈从周教授亲自设计的,他是徐志摩的远亲外,还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学家。
得益于陈从周教授的设计,徐志摩的第三处墓地设计得古典雅致,非常符合徐志摩这一翩翩贵公子的形象。
此处墓地主要用白石、青石修建而成,白石铺地、青石为阶。
并且,陈从周教授还将此处墓地设计成了半圆形。一般的墓地都是椭圆形状,但陈从周教授却将徐志摩的墓地设计成了半圆形,这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这块墓地的每一处设计都透露出了陈从周教授的独有的心意。
陈从周教授之所以将墓地设计成半圆形,是因为半圆的墓台从俯视的角度看,就宛如一弯新月。
而徐志摩在中国当代诗坛上被称为“新月派诗人”,这半圆形的墓台不正有“新月派”的寓意吗?
徐志摩的第三块墓碑乃是书法大家张宗祥所题,张宗祥根据胡适的原文为徐志摩重新补题了碑文。
在这块墓碑的两侧,各有一座用白石建成的图书形状的雕塑,上面刻着徐志摩的一些经典作品。
这样看来,仿佛是徐志摩自己在自己的墓地上翻看着自己往日所写的作品一般。
除此之外,陈从周教授还在徐志摩的墓前修建了35级台阶。
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可能会觉得十分奇怪,不就是墓前的一个台阶吗?难道它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35级台阶也有着其深刻的内涵。
1931年,徐志摩去世的那一年,徐志摩正好35岁。这35级台阶正如徐志摩所走过的这35年的人生。
在这短短的35年的人生里,徐志摩经历过人生中的种种酸甜苦辣,没有跟自己最爱的人相守一生、自己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回想起徐志摩的一生,那就是一个翩翩贵公子的成长史。
徐志摩出生在一个富贵家庭,他的父亲徐申如是一名企业家,徐家世代经商打下来了不少的家业。
因此,徐志摩一出生便享受荣华富贵。并且,徐志摩是长孙独子,更是备受宠爱。
在生活上,徐志摩完全不用考虑钱的问题。而在学习上,徐志摩十分努力。
每次考试,他总是班里的第一名。爱好文学,13岁左右的年纪就在校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
1915年,徐志摩接受了家里的包办婚姻,与张幼仪结为了夫妻。
对于这段婚姻,徐志摩是不满意的,因此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最后以失败告终。在他与张幼仪的婚姻生活中,张幼仪为他生下了两个孩子。
1917年,徐志摩来到了北京大学深造,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徐志摩接触到了西方的许多新思想,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也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这期间,他还写了许多的文学作品。
1920年,徐志摩偶然间结识了清华的才女,林徽因。他非常欣赏林徽因,因此与林徽因交往甚密。在异国他乡,两个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相互抱在一起,互相取暖。
徐志摩对英国的生活十分怀念,因为在那里他与林徽因曾有一段美好的过往。
但后来,徐志摩前往日本,林徽因则与梁思成去了同一所大学深造。两人再次见面已是四年后了,而林徽因早已与梁思成结为了夫妻。徐志摩就这样错过了林徽因。
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婚后的第五年,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他的生命永远地停留在了35岁。
在文学上,徐志摩作出了许多的贡献。作为新月诗派的代表,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每当人们来到徐志摩的墓前,总是要先踏过这35级台阶。
而人们每一次的脚步都像雨水滴落在地面上一样,叩击着人们的心弦,同时也叩击着徐志摩的心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