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谶语(历史上各个朝代的谶语)

谶语,按字词的含义解释是将来要应验的预言、预兆,最早在商周时期人们通过燃烧后甲骨的裂纹来判断吉凶或者用蓍草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后来出于政治目的,谶语被人为制造和传播用来警醒和造势,它通常出没于市井然后流传开来并造成深远影响,它的载体可以是童谣,也可以是狂士的疯言疯语,甚至是民间的口口相传,它的岀现可以对某事件起推波助澜作用,它的出现也可以兴盛朝代灭亡政权,它虽然迷信但人们对此却讳莫如深,那历史上都有哪些谶语引发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呢?

历朝历代谶语(历史上各个朝代的谶语)(1)

甲骨牛骨燃烧占卜知吉凶

第一种谶语具有神秘色彩被预言者难逃宿命,如分别写着“明年祖龙死”和"亡秦者胡也”字样的美玉与图谶通过不同途径到秦始皇手中,秦皇赢政得知后惊恐不已,以为这其中的胡是北方的匈奴,于是派蒙恬修建长城抵御匈奴的入侵,而之后发生的事想必大家都已知道,秦始皇果然在他得到美玉后的第二年南巡途经沙丘时死去,赵高联合胡亥发动沙丘政变矫诏立其为二世皇帝,果然亡秦胡也不是没有理由,继位的秦二世大概是历史上最大的败家子,他爹和祖辈花了六世的时间完成统一天下,结果在他手里不到三年就祸祸完了,压不住六国贵族复辟反扑和农民起义焰火的秦朝最终走向毁灭归宿,再如“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是唐太宗时期李淳风通过占卜得出对李唐国运的预言,唐太宗心想这可不行,这天下是我家从姨表叔家夺来的,现在屁股还没坐热难道就又要让出去?于是他自以为做出了预判一个闪现提前把乳名叫“五娘子”的李君羡给杀了,认为已经提早铲除大患就不必在担心了,结果现实却是预判的预判,在他长眠昭陵后,武媚娘自感业寺王者归来先是取王皇后代之,再是同唐高宗二圣临朝听政,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高宗去世后更是临朝听政,最终在连废自己的两个儿子显宗和睿宗后亲自上阵,挥一挥衣袖代唐建周,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她任用酷吏打压李氏宗族和反对势力,在她治下出现了贞观遗风般的盛世,但她没有将皇位传给武姓之人,而是立儿子李显为太子,神龙政变后李家重掌天下,她也安然老去,留下一座无字碑任后世人评说功与过。

第二种谶语是人为制造并传播从而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汉武帝晚年时期江充党为了诬陷太子刘据炮制了巫蛊案使得太子一家冤死,无嫡子则立贤,武帝不得以传位于昭帝,并留下霍光等辅政大臣,汉昭帝英年早逝,死后继位的是昌邑王刘贺,刘贺不是人君的合适人选在继位46天就很快被废,在满朝文武大臣遍寻刘氏皇族子弟继位合适人选时,一些逃脱诛杀的太子刘据门下旧人便制造出“公孙病已立"的谶言来为前太孙刘病已代言,使得权臣霍光注意到刘病已这个人,刘病已是武帝曾孙,从血缘关系来说是较近的宗亲而且百姓皆为刘据冤死而挽惜同情,再三斟酌下便立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果然大汉在汉宣帝的治理下出现了难得的盛世,他所统治的时期和昭帝刘弗陵时期并称为昭宣中兴,可惜爹是好汉儿是矬,孙子更是窝囊废,在他以后的以后继位的孙子汉成帝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俩使得燕啄皇孙,成帝也在声色犬马中死于酒色,再之后继位的是平帝和衰帝此时大权掌握在王氏外戚手中,结局显而见之,太后王政君的侄子就是那位疑似穿越者的王莽后来为了达到篡位目的数十年如一日假装自己是谦恭之人,逐步在民众面前营造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良好形象,终于在合适时机变刘氏天下为王氏所有,而他在篡位前为了名正言顺派人在一块白石上刻下“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谶言,后假装不知情的样子三请三让完成禅让手续成功登上皇帝宝座,想必汉高祖刘邦立下非刘氏称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白马誓言时也不会想到区区一个公就篡夺了刘氏天下,不过后来位面之子刘秀在天降陨石的助攻下于昆阳之战大败王莽军队,覆灭新朝政权,之后更是在河北起兵建立东汉经过十二年完成版图的统一,实现了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言。

第三种谶语在出现后为了符合预言人们专门迎合,“代汉者,当涂高”在两汉时期就已流传,到了东汉末年随着社会的动荡和地方势力分裂割据,这种预言也变得甚嚣尘上,东汉君主失其鹿而各路诸候共逐之,对神器的窥视也使得野心家对于涂高也有不同的理解,袁术认为自己的表字是公路都有道路、路途的意思便认为天命所归僭越称帝但马上陷入众矢之而众叛亲离最后身死人手,当历史进程发展到曹魏篡汉诸臣劝进时,“魏"有宫阙的意思正是路边的高大建筑,涂可以引申为道路,高可引申为高处,即路边的高处正与魏的意思相符的结论被提出,于是敢不承天理顺天命呼?刘家天下终被禅让给曹家。今日欺他为傀儡明日怎料也被欺,曹操在世时便被三马食槽的预言梦所困扰着,在征伐马腾马超父子并灭其势力后心满意得的曹孟德便放下心来,但他却没有想到此马非彼马,三马确是实,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在高平陵之变后掌握曹魏大权经过三代人的经营成功篡取江山,最后依样画葫芦的建立西晋。

“谶语”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字词自夏商以来就深深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谶语的实现依靠心理暗示,当人们发现它实现时才恍然大悟然后事后诸葛亮般人云亦云,亦或是假装实现的就是自己所理解所要求的,总之,过度解读谶语不可取,痴迷迎合谶语又往往会深陷历史的局限,还不如把它看作一种乐趣,作为看客,笑观历史风云。

历朝历代谶语(历史上各个朝代的谶语)(2)

蓍草推断吉凶祸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