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1)

竹,弯而不折,卓然于百草,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

痴 竹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2)

天地有清客,人间有松竹。在中国诗歌之端《诗经》中,竹常与松为伴,它们常青、耐寒,不为霜雪折腰,是诗人心中的一泓清流,令人痴,令人远。后世文人大家王子猷、苏轼、郑板桥,都是千古代表的「竹痴」,王子猷寄人空宅,尚令人种竹;苏轼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这几句话,是郑板桥劝诫子侄时常说的,谓人如竹,欲成大器,必须常加修剪、扶持。他们对竹的痴迷,是寄情至深的。

格 竹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3)

古之君子格竹,身心皆栖其中,王阳明少时对竹默坐,「格竹」不成尚未天人合一。今日「格竹」,始于稽赏。君子以心度竹,复以竹正心,咏竹明志,画竹寄情,致知雅怀,终得盈物归真。君不见多少名士咏竹明志,多少文人画竹致情。那些奇书,字字铿锵,潜藏着一个民族的气节与情操。那些异画,笔笔风雅,蕴涵着一个国家的审美与性灵。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4)

五代 徐熙 《雪竹图》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5)

北宋 文同 《墨竹图》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6)

元 张彦辅 《棘竹幽禽图》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7)

元 倪瓒 《梧竹秀石图》

竹,临池,似玉。

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8)

王蒙 《竹石图》卷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悠不复返。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9)

元 张渥 《竹西草堂图》卷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10)

明 文徵明 《兰竹图》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11)

清 石涛 《笋竹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12)

清 罗清 《兰竹石图》

居 竹

千古文人,莫不视竹为知己,格竹伸雅怀(莫不视竹为知己)(13)

至于后世,竹衍化成文人市隐幽居最不可缺的庭院景致。在计成的《园冶》里,竹的身影随处可见。而「移竹当窗,分梨为院」几乎成为一种建筑的程式。梨花院落未必尽得落实,「无竹不成园」却是不争的事实。当年在宋徽宗的艮岳里,胜筠庵、萧闲馆等处也是四面皆竹。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南方园林的墙面之所以总是刷白,为的是衬托日月投射过来的斑斑竹影……白居易常道:「最爱近窗卧,秋风枝有声」,我们曾与竹这么近,近到开窗便听竹上清风,而今离竹那么远,远到只能在书卷里寻求一份远处的清宁。

《菜根谭》有言:「做事带三分侠气,做人存一点素心」, 交友是对外之道,做人是修己之心。端居暇日,闭门读书,幽赏书画,莫大的学问修养皆从「竹」中来。惟愿与尘世相疏,长存一点素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