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后悔和一个人相遇的古诗(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

郑谷,字守愚,晚唐著名诗人,工于绝句,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但流于浅率。郑谷诗名盛于唐末,号《云台编》,而世俗但称其官,为“郑都官诗”。其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易其晓,人家多以教小儿,余为儿时犹诵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抒发后悔和一个人相遇的古诗(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1)

《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却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因为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有双倍的离愁。“淮上”二字推测该诗作于淮南之江都与镇江,因为这里古称为扬子江,地域上正是江淮一带。诗的开篇借景抒情,点醒别离,淡墨染景,重笔抒愁,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清新疏朗而又弥漫着离愁别绪的画面:暮春时节,扬子江边垂柳依依,杨花已谢,随晚风轻舞,待发的小船系于江边,蒙蒙飘荡的杨花下在离亭与好友话别,百感交集之下真有说不完的离情别绪,真是愁杀了渡江人。

抒发后悔和一个人相遇的古诗(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2)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既是偶聚再别,便纵有千般离情,离别终须有时,薄暮时分,传来袅袅的笛声, 仿佛正在倾诉出彼此的离衷,诗人和友人不得不在暮色中握手离别,一个是渡江而去,远去“潇湘”,一个则远走秦中,路更遥远,今后关山难越,南北分驰,不知后会何日了!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抒发后悔和一个人相遇的古诗(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3)

这首诗还是郑谷一贯的风格,浅显易懂不用典,长于抒情、富于风韵,气韵衰飒之中却有悠远之致,读起来有一唱三叹之美,在唐代诗人写的送别诗中别有一格。这样的意境、结构,和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诗颇为相似“猿啼客散楚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抒发后悔和一个人相遇的古诗(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4)

古代诗人写诗讲究炼字、炼句、炼意,以达情景合一,传神动人之效,正如杜甫所说“晚节渐于诗律细”、“新诗写罢自长吟”。而“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就包含了多少难以预料的命运、客旅酸辛以及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诗到这里,戛然而止,令人遐思,富有韵味,可以说这首诗的成功和这样一个别开生面的结尾,关系是很密切的。

抒发后悔和一个人相遇的古诗(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5)

郑谷善于炼字,善于改诗,一字师的故事便来源于他。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已“一字之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