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的品种介绍(非洲马科野性的回归)

马科是奇蹄目中的一科,史前种类曾经非常繁盛及多样化,现仅存马属一个属。虽然如此,马科动物依然是现存奇蹄目动物中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最为人们所熟悉的。目前生活在非洲大陆的马有5种:

野马的品种介绍(非洲马科野性的回归)(1)

平原斑马

1、平原斑马,也称普通斑马,体长200-24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尾长47-57厘米,体重约350千克。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较宽的黑条纹,具有保护作用。雄体喉部有垂肉。广泛分布于非洲东部、中部和南部,栖息于水草丰盛的热带草原。一般结成由一头成年雄性为首的10-12头小群生活,有时牛羚、狷羚、黑斑羚、鸵鸟等其它动物混群。食物短缺时可形成大群迁徙。已确认的亚种有6个:布氏斑马、查氏斑马、克氏斑马、社氏斑马、格兰特斑马和已灭绝的拟斑马(斑驴)。

野马的品种介绍(非洲马科野性的回归)(2)

斑驴

2、山斑马,肩高仅120厘米,是体型最小的一种斑马。耳狭长,鬃毛很短,吻部棕黄色,身体条纹粗而少。仅产于西南非洲及南非开普省的山地,指名亚种分布于南非,现已已经绝灭;西南亚种分布于西南非、安哥拉,属于濒危动物。

野马的品种介绍(非洲马科野性的回归)(3)

山斑马

3、细纹斑马,亦称狭纹斑马、格氏斑马,肩高可达145-155厘米,是身形最大的斑马。它们身长头小,有点像驴。最大识别特征是条纹较其它斑马为细密。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南部至肯尼亚北部的半干草原。细纹斑马亦是数目最少的斑马,1882年由非洲的阿比西尼亚皇帝赠送给法国总统格雷维一匹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所以便被叫做格氏斑马。现处于濒危状态。

野马的品种介绍(非洲马科野性的回归)(4)

细纹斑马

4、非洲野驴,是家驴的祖先,二者列为同一种。没错与人的祖先起源于非洲的南方古猿一样,今天的驴以及各种野驴也起源自非洲的非洲野驴。分布于非洲东北部的干旱地区。非洲野驴的耳朵普遍比亚洲的驴种要长一些。另外非洲野驴的腿部有环状的黑色斑纹,凭借着这独特的“纹身”你也能一眼辨别它们的身份。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五十公里,并且可以维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野生的非洲野驴已经濒临绝迹。其分布范围也不过仅仅只局限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区。

野马的品种介绍(非洲马科野性的回归)(5)

非洲野驴

5、纳米比亚野马,位于纳米布沙漠东部边缘的加鲁布平原。这片土地贫瘠,气候干燥炎热,植被稀少。然而,一群野马已经设法适应恶劣的条件,并使沙漠成为他们的家园。这些野马的数量在90到150之间,是世界上最孤立的马群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居住在非洲的野生马群。

1908年一座座钻石城在纳米布沙漠中拔地而起,当时这些沙漠城镇里的水要从远处运来。所以有人抓住商机,利用从钻石赚来的钱在离市区100公里的内陆地区买了一个水草丰美的马场,把马租给附近的钻石矿矿主或新殖民地的德国人,用来干活或赛马。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撤退时,炸毁了营房, 1,700匹马因此走散,有些马匹散落到了沙漠深处。据推测,失散的驯马中有两队在加鲁布汇合了。其中一队是马场的马,这些马在战乱中成为无主马,便一路追寻水源,最终来到35公里以外的加鲁布。另一队就是德军撤退后失散的军马。在纳米布沙漠恶劣的环境中,这些驯马不畏挑战,不断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养成新的生活习性,最终回归野性成为了如今的纳米布野马。加鲁布的水井是建造铁路留下的,当时是用来给蒸汽机车加水的。这些水井给野马提供了水源。纳米布野马在加鲁布喝水,但要长途跋涉找草吃。到了干旱时节,纳米布野马要走更远的路跋涉于草和水源之间。1986年纳米布野马的栖息地被划入纳米比亚最著名的国家保护区——纳米布•纳克鲁福特国家公园。如今纳米布野马已经在纳米布沙漠生活了100多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