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兽火青龙(上古神兽之青龙)

四大神兽之:

青龙

青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东方之神,于八卦为震、巽,于五行主木,象征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青龙所居,不可背之。

汉时谶纬学说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生机、甲乙、仁德,汉后道教将其吸纳为护法神,称孟章神君。

上古神兽火青龙(上古神兽之青龙)(1)

中文名:

青龙

其他名称:

苍龙,孟章

国籍:​

中国

神话体系:

四神之一

所属:

中国传统神话、民间文化

种族:

圣兽

职业:

神君

司掌:

东方七宿

象征:

东方七宿

兄弟姐妹:

白虎、朱雀、玄武

方位:

五行:

信仰:

大道

原型:

天星

出处:

楚辞

星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

起源时间:

距今6460±135年前

最早记载:

殷商

上古神兽火青龙(上古神兽之青龙)(2)

形象起源:

青龙等四象的起源极早,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已经认识到了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四象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我国古人在靠近黄道面的一带仰望星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又将这二十八宿按方位及季节和四象联系起来。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二十八宿。又将其按方位及季节和四象,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分别将各宫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以为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物实证大约在距今6500年前,与古人对于星辰的原始崇拜有着密切的直接关系。据现有文献表明,早在殷契时代,人们就已经将青龙星宿作为守护星来祭祀了。商星便是青龙星宿中的大火。

《巫咸占》曰:五星入二十八宿宫,中外宫同。表春季。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合想象成为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属木为青色,故名“青龙”。

东方七宿亦名苍龙,源于上古星宿崇拜,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就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

上古神兽火青龙(上古神兽之青龙)(3)

东方青龙:

青龙,起源于上古星宿崇拜,从先秦时代开始青龙就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甲乙与春季。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白虎通义》云:“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

勾芒者,《山海经》所谓木与东方之神,可知青龙为句芒之精,即青龙为东方之神,五行木之精。

上古神兽火青龙(上古神兽之青龙)(4)

天地之主:

在正统道藏收录的《混元八景真经》中,有着这样的记载:“北方壬癸水,卦主坎,其象玄武,水神也。南方丙丁火,卦主离,其象朱雀,火神也。东方甲乙木,卦主震,其象青龙,木神也。西方庚辛金,卦主兑,其象白虎,金神也。此四象者,生成世界,长立乾坤,为天地之主,谓之四象。

无独有偶,除了《混元八景真经》之外,道藏中相对著名的《云笈七签》,也有相似的记载。

《云笈七签》记载:“夫四象者,乃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卷内除已注说外,余并取宜装) 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澄之不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白虎者,西方庚辛金......朱雀者,南方丙丁火......玄武者,北方壬癸水......如志士烧炼丹鼎,知此四象者,十方天人莫不瞻奉。古经云“四神之丹”,此是也。”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在《云笈七签》中,虽没有《混元八景真经》中那样身为天地之主超然的地位,但也是十方所有世界,一切天人都由衷瞻奉的偶像。

上古神兽火青龙(上古神兽之青龙)(5)

北极青龙:

北极青龙是古代天一三星的代称。汉武帝时,画登龙于灵旗,以象征天一三星。

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太阴所居,不可背而可乡。北斗所击,不可与敌。”

南宋周密《癸辛杂识》:“龙之名有三。‘龙见而雩’,此谓东方七宿,为苍龙。‘蛇乘龙’,此谓岁星木精,木为苍龙,故岁星亦以龙名。并见《左传》。又《淮南子》:‘青龙为天之贵神’,即太岁异名。王莽《铜权铭》‘岁在大梁,龙集戊辰’者,以岁为岁星,龙为太岁也。魏文昌《殿钟铭》‘岁在丙申,龙次大火’,是则以岁为太岁,龙为岁星。义得两通。”

《史记·孝武本纪》:“其秋,为伐南粤,告祝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锋,名曰灵旗。”

三国曹魏张揖《广雅·释天·异祥》: “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青龙,天一、太阴、太岁也。”

东汉王充《论衡·难岁》:“且太岁,天别神也,与青龙无异。龙之体不过数千丈,如令神者宜长大,饶之数万丈,令体掩北方,当言太岁在北方,不当言在子。”

唐代李延寿《南史》:“太岁龙,将无理。萧经霜,草应死。”

上古神兽火青龙(上古神兽之青龙)(6)

青龙于郊:

在众多的朝代中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黄帝土德,黄龙见。夏木,青龙生于郊。

上古神兽火青龙(上古神兽之青龙)(7)

道门神君:

《抱朴子·杂应》引《仙经》描绘太上老君形象时说: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气派,着实威风。

后来,四象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号,据《北极七元紫延秘诀》记载,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左青龙,名孟章。卯文。右白虎,名监兵。酉文。前朱雀,名陵光。午文。后玄武,名执明。子文。”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青龙东斗星君为:“角宿天门星君,亢宿天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律星君。”

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

此外,道教还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签》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

《云笈七签| 卷十四 三洞经教部·经五》云:“某乞左青龙孟章甲寅,右白虎监兵甲申,头上朱雀陵光甲午,足下玄武执明甲子,月为贵人入中央。”

唐朝徐道符《奇门宝鉴御定》云:“即走戌方,将筹运于戌地,大呼青龙神君,降临局所。”

宋朝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谓青龙、白虎也。”

上古神兽火青龙(上古神兽之青龙)(8)

易经青龙:

在四象中,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其实这是常人讲的四兽乃《易经》八卦之四正方位,朱雀乃离卦、玄武乃坎卦、青龙乃震卦、白虎为兑卦。

考证《易经》青龙位时,往往给人看阳宅风水或坟墓风水的时候,不管什么坐向,看出去的左边即为青龙,右边是白虎,这真的对吗?

首先按《易经》八卦来讲,前朱雀离卦、后玄武坎卦、左青龙震卦、右白虎兑卦,是立极于后.天八卦以戊己为中宫,座北向南划分八卦方位的理论而说。那么阳宅风水或坟墓风水是坐南向北,或坐东向西……等,它的青龙位也是左边吗?是否要考虑《易经》变易之里,随着“用事位”而变化呢。

《易经》的三大原则,不易、变易、简易。凡事都在变化,变化当中有个不变的理,这个理就是简易之道。按一些人的说法,不管什么坐向左边就是青龙位,右边是白虎那是一种错误。应该以“用事位”随八卦方位而定论方为正确。

所以说易经风水入门时,得先去把易经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万物搞清楚搞明白。那样你在实地堪舆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随形而变化。但是不管你怎么变化,心中得有个中心思想,那就是——阴阳。

上古神兽火青龙(上古神兽之青龙)(9)

农历的二月初二,中华民族民间称“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中国历史上的年号:

青龙(魏):三国曹魏明帝曹叡的年号,233年~237年,共计五年。

青龙(后赵):后赵石鉴年号,仅一年即350年。

青龙(后燕):后燕兰汗年号,仅一年即398年。

区别

简单来说,龙是一个种族,有公有母,能繁衍,会死亡。青龙是无性别的单体,不能繁殖,天上人间只此一只独一无二。没有生命下限。

龙是炎黄文明的图腾,而青龙则是守护东方的东方之神,属于上古时代的神,也即“青龙非龙”,二者是两种生物,不能混为一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