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思乡湾谒石头咀镇烈士陵园(孤山寻访詹蒙烈士墓)

□沈志权

数年前,在审阅吴金宣先生主编的《武义县宣平地方历史文化丛书》书稿时,得悉宣平乡贤、辛亥革命烈士詹蒙的墓葬在杭州西湖孤山,就萌发过一个心愿:到时一定要去孤山探访祭拜这位“宣平第一敢死士”。

退休之后,闲居杭州,此心愿时时萦绕心头,于是付诸行动。去年十一月,第一次去寻访时,感觉烈士墓地应该是坐北朝南面湖,就把目标设定在孤山南麓。那天,我独自一人从白苏二公祠开始,沿西湖美术馆、浙江博物馆、中山公园、俞楼,一直到西泠桥头,在孤山南麓细细寻访了一遍,结果无功而返。第二次是在今年元旦,趁女儿放假,我们两人从锦带桥西头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沿孤山脚探寻了一大圈,又从中山公园北上孤山顶,在山上寻找了几个来回,一路上游览探访了梅园、放鹤亭、林和靖墓、秋瑾墓、西泠印社、文澜阁、清行宫、国立艺术院、万菊亭、绿云径、范公亭、敬一书院等景点和遗迹,几乎把整座孤山梳理了一遍,结果仍然没有找到詹蒙烈士墓。

游思乡湾谒石头咀镇烈士陵园(孤山寻访詹蒙烈士墓)(1)

孤山。

书上白纸黑字,清清楚楚记载着詹蒙烈士墓在杭州西湖孤山,怎么就找不到呢?带着遗憾,我们走下孤山,见平湖秋月斜对面有一处西湖志愿者服务站,就进去咨询。接待我们的是两位老太太,我们说明来意,她俩想了好一会儿,说:“我们在这里当了多年的志愿者,孤山不知走了多少趟,对詹蒙烈士墓却一点印象都没有。”接着,她们又热心帮我们查找了孤山景点简介,但仍无结果。

回到家里,猛然想起供职于杭州市政府的乡贤王建辉,于是立即与他微信联系,询问他是否有关于詹蒙烈士墓的信息资料?回答说:查找了杭州文物名录,并咨询了西湖景区管委会、杭州市文保中心等处,均无詹蒙烈士墓的相关资料,他说再去咨询一下杭州园林处的同志,让我稍等几日。

詹蒙(1892-1911),乳名炳昌,讳永言,名蒙,字仰高,号作麒,别号养轩,宣平县云华乡溪口村(今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云溪村)人,祖籍宣平三港乡石浦村。

詹蒙自幼气宇不俗,胆识过人,少时就读于本县华塘陈鹤书创办的新民塾,后转入县立高等小学,毕业时经老师推荐给浙江军政界人物来伟良将军,由来伟良资助进入杭州浙江陆军小学就读。在陆小,詹蒙接受民主思想,加入中国同盟会外围组织——襄义社,常与社员谈论时政,陈述救国大计。毕业后,他与同乡潘静观在家乡湖山小学增设高小部,任义务教员,吸收贫寒子弟入学。不久,到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求学。詹蒙自此益自振奋,常与王卓、陈果夫等同学讨论时局与救国之道。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詹蒙甚为欣喜,以为壮志可酬,即修家书一封,以许身大义自期。先与陈铭枢、陈果夫、蒋光鼐、王卓等筹备谋划光复南京,继而又与季亮密谋刺杀张勋,均因无炸弹而搁置。及闻武汉吃紧,即偕季亮、陈人伟(佑华)等十余位同学赶赴武昌保卫首义成果。船过九江,经联络员介绍,革命领袖黄兴、宋教仁接见了他们学生军,令詹蒙倍感自豪,更加坚定了参加武昌保卫战的信念。

游思乡湾谒石头咀镇烈士陵园(孤山寻访詹蒙烈士墓)(2)

詹蒙 涂学文提供。

10月28日,詹蒙一行抵达汉口,正逢海军在长江作战,轮船不能去武昌。第二天,战时总司令黄兴赴汉口督师,由詹蒙、王卓、李章达、陈铭枢、蒋光鼐等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学生组成江南敢死队,被编入中央第二敢死队,奉命死守汉口,王卓牺牲。

10月30日,詹蒙等人送伤兵渡江到武昌,前去求见都督黎元洪,恳陈报国大志,黎元洪委任詹蒙为军务处军械科员。詹蒙拒绝受命,坚决要求上前线:“予费尽周折,始克抵此,志在分劳,不甘就逸,愿改委!”后江浙同学陆续而至,遂合编为南洋混成独立队,林方渡、詹蒙任正、副队长。黄兴令南洋混成独立队直属司令部,作为亲随骨干督战各部,詹蒙随黄兴从武昌过长江保卫汉阳。在黑山战役中,詹蒙英勇善战,深得黄兴赞赏。

汉口失守后,南洋混成独立队改编为决胜团学生队,由詹蒙、陈方栋率领。11月18日,学生军奉命进防琴断口,掩护架桥。革命军刚渡江,清兵蜂拥而至。詹蒙率众反击,因伤亡过重,且后援不继,势难抵敌。詹蒙独自断后,掩护部队退守汉水南岸,断桥以拒敌。11月23日,清军从蔡甸进犯汉阳,詹蒙率队前往阻击。至琴断口,闻三眼桥因驻军通敌失守,遂指挥学生军埋伏横堤下待敌。及近,詹蒙大呼杀敌,率先冲向敌人。突然,一颗子弹击中其左耳,血溅肩胛,季亮急解裹腿布为之包扎。詹蒙拒绝道:“我手脚俱全,力足杀敌,去一耳何妨?”说完,跃身杀向敌人,又被一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0岁。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任陆军总长黄兴为詹蒙等人呈请大总统孙中山准许以大军校阵亡例抚恤其家属。民国元年(1912),詹蒙烈士遗骸归葬杭州西湖孤山,勒石立碑以纪英名,被誉为“辛亥英雄,开国先烈”“宣平第一敢死士”,并入祀孤山浙军昭忠祠。陈果夫撰有《同学詹蒙生平事实》纪念文章,祝绍周、陈佑华曾到孤山祭拜詹蒙墓,并有同题诗《悼詹蒙》留存。原宣平旅杭同乡会每年清明都会去孤山祭扫詹蒙烈士墓,宣平共产主义者先驱、湖畔诗人潘漠华在他的文集中,曾详细记载1921年清明宣平旅杭学生去孤山祭扫詹蒙烈士墓、并在墓前成立“宣平旅杭同学会”的情景。

游思乡湾谒石头咀镇烈士陵园(孤山寻访詹蒙烈士墓)(3)

夏超题词 涂学文摄。

为了纪念詹蒙,他的家人用民国政府颁发的抚恤金在云华乡溪口村建造了詹蒙祠堂。民国浙江省政府赠匾,上刻“毅魄英灵”四字,为时任省长夏超亲书。清末武进士、民国宣平县政府民事长陶建勋撰联一副:“烈士崛生为鳌峰柳城增色,忠魂不死与龟山汉水长春”。2010年,詹蒙烈士档案入选《中国档案精粹——浙江卷》。

大约过了一个多星期,王建辉转来一份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章处长《詹蒙烈士及民国忠烈祠考证》的资料。资料显示:詹蒙烈士墓与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始建于西湖孤山东麓,詹蒙也确曾入祀浙军昭忠祠(后更称浙江忠烈祠),原址坐落在今浙江博物馆(孤山馆区)位置,然1981年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已搬迁到南天竺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詹蒙烈士墓也可能一起搬迁到了那里。

此时,正逢乡贤李志坚来杭探访先祖李泌的相国井。等他探访祭拜先祖遗迹之后,我与他说起孤山寻找詹蒙烈士墓的事。他说曾看过一篇文章,记得詹蒙烈士墓已迁到了南天竺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正好与王建辉提供的资料互为印证。于是,我们立即打车赶往南天竺。

游思乡湾谒石头咀镇烈士陵园(孤山寻访詹蒙烈士墓)(4)

南天竺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入口。

来到南天竺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只见正对入口的甬道上矗立着一座花岗岩烈士纪念碑,上刻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国魂不死”四个大字。碑后是辛亥革命浙江英烈的汉白玉雕像群,雕像群后是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墓;纪念碑东侧是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纪念碑西侧、与阵亡将士墓相对的是陶成章、杨哲商、沈由智墓。我们怀着对乡贤、革命先烈崇敬的心情,在陵园中逐一寻找过去,但遗憾的是仍然未能找到詹蒙烈士墓。

我们去一旁的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咨询,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对詹蒙烈士没有什么印象。说完,他为我们查找了墓群的资料,也没有相关记载。我们感到十分遗憾,走出纪念馆,正准备离开。却见那位工作人员追到门外,叫住我们,说詹蒙烈士会不会与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合葬在一起?并带我们朝陵园的东侧走去。

游思乡湾谒石头咀镇烈士陵园(孤山寻访詹蒙烈士墓)(5)

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

行不多远,只见一座“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之墓”的石碑耸立在眼前,旁边一小碑上有介绍文字,记载了此墓的几易地址:“1912年1月,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浙江人民运回光复南京之役牺牲的烈士遗骸,于孤山东麓营建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之墓。1964年12月,阵亡将士墓迁至鸡笼山。1981年10月迁于此地。”瞻仰烈士墓碑,见上面分明刻着“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字样,心想詹蒙是在武昌保卫战中牺牲的,看来詹蒙烈士墓终究还是未能找到。

此时,却听李志坚在墓碑后面兴奋地叫到:“找到了,找到了!”我赶忙跑过去,只见墓碑后一堵石壁上刻满了阵亡将士的英名,其中有一栏写着“右附葬鄂军阵亡者二人”:“陆军中学堂学生王卓君 陆军中学堂学生詹蒙君”。

游思乡湾谒石头咀镇烈士陵园(孤山寻访詹蒙烈士墓)(6)

王卓、詹蒙烈士的碑铭。

寻寻觅觅,峰回路转,几度落空,现在终于找到了乡贤詹蒙烈士墓,我们显得有些激动。我们用手轻轻拂去刻有詹蒙英名的石碑上的灰尘,点燃心香一瓣,肃立向英烈致敬。礼毕,我们又逐一瞻仰起石碑上刻着的攻克金陵阵亡将士英名,意外发现其中竟然还有一位宣平乡贤!碑刻云:“陆军工程第一营左队三棚副目何海云君 浙江宣平 天保城阵亡”。

走出陵园,转首回望,只见整座烈士墓群茂林修竹掩映,后面更有凤篁岭绵延拱卫,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幽静。此地不仅有老乡何海云、同学王卓陪伴,而且还能与辛亥革命浙军领袖和诸将士在一起,想必詹蒙烈士一定不会孤单。安息吧,詹蒙乡贤!

作者简介:沈志权,教授,发表或出版小说、散文、文论、专著200余万字,现居杭州。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