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冬至的起源和习俗吗(都说冬至大如年)
今天我们来说说冬至这一天的饮食习俗,——中国有一句古话“民以食为天”,所以,许多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都与吃有着紧密的联系。
就拿冬至这天来说吧,基本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吃饺子,而南方则吃南瓜和汤圆。这些饮食习俗都有什么讲究和来历吗?当然有啦!而且关于冬至饮食风俗的传说还不少呢!
冬至吃馄饨的传说
在北方有冬至吃饺子或馄饨的习俗,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那时候,北方的匈奴族经常进犯边疆,搅扰的人们无法安宁生活。
当时有两个匈奴部落十分凶悍,一个是“浑”部,一个是“屯”部,他们到处烧杀劫掠,老百姓对他们真是恨之入骨。后来边疆上的人们用白面做成面皮,里面放上肉馅儿,给这种食物还起了个名字叫“馄饨”,还说里面的肉就是那两个部落首领的,可见,人们对这群人是得有多痛恨啊,恨不得把他们剁碎吃掉。
馄饨这种食品第一次做出来就是在冬至这天,于是边疆的老百姓就在每年的冬至这天煮一大锅馄饨。后来,匈奴被朝廷派来的将士们赶跑了,但冬至这天吃馄饨的习俗却流传了下来。
吃“冻耳朵”的习俗与名医张仲景有关
河南的冬至食俗是吃“捏冻耳朵”,其实就是吃饺子。
据说名医张仲景曾经在长沙做官。他告老还乡的那一天正是大雪纷飞的时候,这天寒风刺骨,可很多人却因为家庭贫困而穿着单薄的衣服,他们的耳朵都给冻红、冻烂了。
张仲景看到之后心中很是难过。他吩咐一个弟子在路边搭起一个棚子,把一些驱寒药材倒进一口锅子里煮,同时还放进去一些辣椒和羊肉。人们看着好奇,便纷纷过来围观。张仲景把那些煮熟的食材和药材又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一种形似耳朵的东西。包好后又下锅继续煮。
他告诉人们,这是一种驱寒的好食物,吃后便可以让身子暖和起来。很多乡亲不太相信,可是在吃了以后,身上确实渐渐地暖和起来了,就连冻红的耳朵也不那么疼了。
以后,大家就学着张仲景的这种做法,每到寒冷时就煮这种形似耳朵的东西吃。后来人们直接给取了个“捏冻耳朵”的名字,通俗易懂还方便记忆。
可是,羊肉和药材都是贵东西,有很多穷人根本没办法在冬季时经常吃。所以,就有人说在一年中极阴的一天吃就可以了。一年中极阴寒的一天,可不就是冬至嘛!冬至吃“捏冻耳朵”的习俗就是这样延传下来的。还有人说,冬至这天吃饺子不会被冻伤,也有人说冬至吃饺子可以暖透五脏六腑,对身体很有好处。
南方的冬至习俗是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地区,人们习惯在冬至这天全家一起吃赤豆糯米饭。这个习俗也有一段古老的传说。还是在上古时期,有个部落首领宽厚和蔼,可他唯一的儿子却很不成器,整天偷鸡摸狗、作恶多端。因为他坏事做得太多了,所以年纪轻轻就死掉了。
不过,他死后又变成厉鬼,继续危害乡里。人们对这个厉鬼讨厌极了,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个年长的人就说,干脆以后看到这家伙就用赤豆丢他,把他给打跑。因为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鬼都害怕红色的东西,于是大家在看到这个厉鬼时,就用赤豆砸他。也许是担心这个办法还不够奏效,大家又熬煮赤豆饭,认为把这红色的东西吃进肚子里,比丢出去打厉鬼来得更有效果。
以后,每到冬至这天,大家都要吃赤豆饭,因为冬至这天极冷极阴,天地间的恶鬼都要跑出来捣乱。因此,人们才要吃赤豆饭,为的就是驱赶恶鬼,避免灾祸。
门上粘汤圆的民俗来历
在旧时的一些地区曾经有这样一个冬至习俗——把汤圆粘在大门上,以前的大门都是两扇,所以要准备两颗汤圆,左右各粘一个。说起这个习俗的产生,也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呢!
从前有这么一家人,因为家中失火而流落街头。母亲因为重病在身,又赶上天寒地冻,所以在寒风中凄然离世了。
曾经幸福的一家三口,现在只剩下老父亲和一个女儿了。他们用口袋里仅有的一些钱买来一碗汤圆,这些钱是好心人施舍给这对父女的,让他们能买些吃的暖暖身子。女儿心疼父亲年老体弱,于是把这些汤圆都给父亲吃了。
吃完这碗汤圆,父亲和女儿决定各自去讨生活。可由于父亲实在身体不好,所以女儿就先一步到一个富人家去当佣人。临别前,父女俩约好,无论女儿以后到了谁家做女佣,她都要在主人家的大门上粘两个汤圆,这样父亲就能找到她了。
转眼间,第二年的冬至节来到了。女儿在一个财主家当帮佣,倒也吃喝不愁。可是她实在思念父亲,就对主人说:“我听老家的人讲,冬至节这天不仅要用汤圆祭祀祖先,更要祭祀门神,这样才能给家庭带来财富。”
财主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就让她带着两只汤圆去祭祀门神。可具体如何祭祀呢?这女儿很聪明,她把汤圆给粘在了大门上。每年到了冬至节,她都是这样做的。就这样,一直过了五年,老父亲才找上门来,父女俩团聚了一回。
可是,谁也想不到啊,这次团聚竟然是父女俩的最后一次见面!在父亲病逝后,女儿每到冬至节依然把两只汤圆粘在大门上。后来附近的乡邻得知这事之后,也纷纷效仿,为的就是寄托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