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井陉大槐树的故事(甘谷千古一槐的经历)

美女小编gangu8866

千古一槐

图文//李春

人一上年龄,就喜欢怀旧,于是常常独自一人,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去追寻历史的浩瀚烟波,去挖掘岁月的曲折艰难,去查找古树的年轮印迹,去回味民俗的风情古韵,去感受传说的精彩神奇……这不,一棵唐槐,拖着疲惫的身躯,穿越唐月宋水,明清流韵,展现在我的面前。

石家庄井陉大槐树的故事(甘谷千古一槐的经历)(1)

眼前的这棵老槐树,就生长在甘谷县城东10公里的六峰镇觉皇寺村兴国山脚下,人们戏称它是“老槐抱新孩”,至今已逾一千八百年,枝繁叶茂,树径需五人环抱。由于栽植历史久远,树干已经中空,小孩可以进入槐树腹中。树冠高占到全树高的五分之四,边部小枝呈下垂状,姿态秀丽,冠幅广展,枝叶茂密,蜿蜒伸曲,绿荫笼罩寺院,与大殿雕梁画栋,交辉相映,气势雄伟,古朴有致。相传唐王李世民巡视西域时,途经甘谷,曾在觉皇寺住宿一夜,并亲手栽植了此槐。几百年后当地村民以千年古槐为中心,修建了一座佛教寺院,而李世民住过一夜的村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现在的觉皇寺村.

石家庄井陉大槐树的故事(甘谷千古一槐的经历)(2)

说到千年古槐,必然要联系到寺院。觉皇寺原名兴国寺,据《伏羌县志》记载:“兴国寺明洪武年建”。距今已有600余年。清同治初年即公元1862至1866年,历遭战乱,焚毁严重,后重建。现存大殿梁有“大清光绪十六年,即公元1890年重建”的文字。《觉皇寺重修殿宇碑记》中曰:“其寺原为兴国寺,始建于宋,所载明洪武24年间朱元璋十八子朱梗为岷王,梗往岷为王,所经古冀而至圣息。随易名为觉皇寺”的碑铭。由此可见,觉皇寺的得名跟朱元璋的王子皇孙在此睡了一觉,有着一定的关联。古寺环山抱水,又与皇家有着因缘,因此几百年来游僧高士多来此驻足。

有道是古树为寺院增添了古朴典雅;寺院又为古树提供了重要保护。在觉皇寺,寺中有槐,槐中有寺,她们彷佛一对孪生的姐妹,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和谐共处几百年,从而使得这里成为甘谷历史文化十分深厚的重要见证。

千古一槐,从历史的浩瀚烟尘中一路走来。千古一槐,经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七个朝代,上下1800多年的沧桑岁月;经历了甘谷县名从冀城、伏羌到甘谷的交替更迭;经历了石鼓山“不击自鸣,鸣则兵起”的精彩神奇;经历了永宁古镇数万民众因为地震,惨遭生灵涂炭的悲壮故事;经历了羌人“五次”起义的刀光剑影……

千古一槐,从厚重的文化积淀中一路走来。千古一槐,鼍峰旭日映照,朱圉晚霞送爽,堰渠流玉中润身、渭水秋波中生长。在丝绸古道上,她与甘谷大佛,一东一西,相互嘹望,顽强生活。难怪好多历史地理学家了解甘谷乃至渭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都要去大像山观看大佛的开凿年代,去觉皇寺查寻古槐的年轮印迹。

千古一槐,从故乡的归宗之根中一路走来。为何?因为甘谷一部分人的祖先,就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而来。甘谷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在甘谷先辈们的心中,大槐树就是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多少年来,千古一槐,寄托了甘谷移民的思乡归宗之情。

千古一槐,从历史人物的故居环绕中一路走来。站在唐槐下,一个个甘谷历史人物纷至沓来:向西一公里巩建丰故里,二公里姜维出生地,十一公里石作蜀故里,这些故居在渭河南岸一字排开;向北隔河相望,翰林田树桢故居、李蔡家祠、“八户王”先祖三村相接。这么多名人先贤的故居,环绕着千古一槐,这是地理上的巧合?这难道不是甘谷这个中国最早建县之地人杰地灵的见证吗。

细细黄花落古槐,江皋不雨转轻雷。

长空鸟破苍烟去,落日人从绿野来。

石家庄井陉大槐树的故事(甘谷千古一槐的经历)(3)

站在千古一槐下,回想她生命萌芽的久远年代,漫长的生长历程和传奇的经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读着著名诗人陆游的诗歌,我的心情格外明朗起来:历经沧桑、充满生机的古槐,犹如一个昂起的龙头,彷佛一把撑开的巨伞,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显得苍劲、挺拔。我跪拜在千年古槐面前,默默祝福她健康成长,让子孙后代见证这一美好时代的发展与腾飞!更期盼千古一槐永远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传递幸福吉祥的象征。

石家庄井陉大槐树的故事(甘谷千古一槐的经历)(4)

石家庄井陉大槐树的故事(甘谷千古一槐的经历)(5)

作者简介:

李春 男 甘谷县人.新闻记者.喜欢摄影 摄像 旅游.主编过 《姜维》、《甘谷历史文化大观》、《甘谷石窟文化》。现从事摄影摄像工作。

手机:13993845496(微信同步)

QQ: 383381386(邮箱同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