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

电影《楚门的世界》,讲述的是一位从小被放置在“虚拟”环境当中的人类,冲脱束缚的故事。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1)

楚门的世界是假的

著名的“缸中之脑”假设与电影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人类是否也是生活在一个虚拟感知的世界里?我们如何保证自己不是生活在电脑程序当中?

假设“缸中之脑”

“缸中之脑”是一位名叫希拉里·普特南,在1981年出版的一本书籍《理性,真理与历史》当中的一个遐想

假设一个人类被邪恶的科学家做了人体试验,大脑被切除下来,经过专业的手段封存在营养液当中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2)

将大脑放在营养液中

之后再由一台超级强大的计算机连接大脑的神经末梢,使得大脑能够重新感知世界,而这些感知全部来源于电脑创造出来的“信息”。

这个大脑可以被输入和截取记忆,比如,这个人在生前因为车祸失去了自己的双腿,非常的难过。

科学家可以利用超级计算机,将这段记忆截取下来,换上一个自己没有发生车祸的记忆

大脑在接受到了这一信号之后,满足地认为自己的身体其实还是很健全的。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3)

截取记忆

同理,也可以置换上伤心痛苦的回忆,让人苦不堪言,就像是视频剪辑一般,供人随意改变。

要是有不法分子将“缸中之脑”用于酷刑当中,在精神上对人的伤害是巨大的。

书籍将这项实验假设描写得栩栩如生,就好像真的发生在人类的生活当中,这本书也同样向人类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如何担保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当中”?

相信,这也是很多读者观看之后思考的一个问题。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4)

缸中之脑的实验

“缸中之脑”理论基础

虽然“缸中之脑”来源于小说当中的虚构,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真的存在理论基础

人类的身体感知都是先通过各个器官部位收集信息,再经由大脑处理之后,将信息反馈给某个部位。

那么大脑是如何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的呢?根据脑神经的鼻祖彭菲尔德的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之所以能够接收到各个部位带来的信息,并及时作出处理,是大脑当中微弱的电流引起的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5)

大脑中有微弱电流

在人类大脑当中,存在许多结构复杂的神经组织,神经之间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整体神经元。

而信息的接受,正是源于大脑当中的特定部位释放出的电流,来刺激大脑皮层,激活了当中的神经系统,进行信息处理。

比如一个人鼻子闻到了一种的味道,这种信号先是反馈到大脑当中,大脑认为这是不舒服的味道,会让人心情明显变差如果是香味,则会让人变得愉悦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6)

大脑会对味道做出判断

另外这种刺激还能激活人类潜在的记忆,这些记忆不管是人类主观上保存下来的,还是客观上接收到的,它都能够激活。

其实,当人类遗忘了某个事件之后,并不是意味着这个事件在大脑记忆当中消失了,而是潜藏在了深处,需要特定的刺激才能回忆起来。

彭菲尔德就曾提出,人类全部的记忆都被封存在一个区域当中,这个区域将所有的经历记录得一览无余。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7)

大脑记忆难以消失

小到婴儿时期的某一天吃的某一种食物,大到影响整个人生的事情。

在对这一区域施加刺激的时候,很多难以回忆起来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回忆起来。

既然大脑的记忆被储存在一个区域当中,根据专家推测,大脑的储存区域很有可能就是大脑的皮层

就像是电脑的储存盘一样,那么就意味着人类在理论上可以找出这个区域,利用超级计算机操控人类的记忆。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8)

大脑记忆储存

如何证明人类没有生活在“缸中之脑”

要证明人类究竟有没有生活在“缸中之脑”当中,从科学上来讲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如果“缸中之脑”真的存在,那么它所制造出的记忆非常真切,不像是《楚门的世界》那样,随时都会露馅

“缸中之脑”是直接刺激大脑皮层来展示的相关信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脑几乎不可能察觉出来。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9)

缸中之脑

即便是人类有一丁点的察觉,大脑当中产生了一丝丝的违和感,电脑都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让人们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觉。

就像是古人庄周梦蝶一般,在梦中庄周变成了一只蝴蝶,在丛林之间自由地飞舞,醒来的时候那种触感还残留在身体内。

庄周不禁思考“究竟是梦中的我是真实的,还是醒来的我是真实的”?

所以“缸中之脑”创造出的真实感,让人难以察觉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10)

庄周梦蝶

即便是人类察觉到了,那又该怎么去证明呢?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自然就让人无从下手

既然无法证明人类存在于“缸中之脑”,也意味着无法证明人类不存在于“缸中之脑”,从证明来看似乎是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当中。

但是至少可以从人类已经掌握的信息源入手,合理地推测自己是否存在于“缸中之脑”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11)

是否存在缸中之脑呢?

假如要运行“缸中之脑”,就必须要一台大型的超级计算机,这台计算机的功能可以模拟人类的各种生活。

并且在几十年的时间当中,无间断的工作,在对信息的反映上也不能有延迟或者提前,否则会产生巨大的间离感。

要维持如此大的一个世界观,以及对细节的把控,这台超级计算机的内存和性能都必须要有保障。

那么问题就来了,人类究竟是否拥有制造出这样一台超级计算机的能力呢?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12)

缸中之脑需要一台大型计算机

答案是否定的,人类目前的技术来说是无法实现的,如果去考虑外星文明,或者是更为久远的文明,显得太过虚幻,毫无根据性。

而且人类对大脑领域的认知还不够完善,对记忆的刺激上,究竟要用多少电流,在哪个部位?什么时候?这都是无法确定的。

想要精准地利用电脑控制人类记忆的变化和感知,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不过,可以期待一下人类未来的科技,毕竟随着时代的进步虚拟世界的研究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流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13)

科技不断进步

2021年科学家就制造出类似于“缸中之脑”的人造脑样品,是由80到100万个鲜活的脑细胞放置在培养皿当中组成的脑样品。

在样品的下半部分,分布着许多细微的电流,科学家们通过控制电流来刺激它们进行游戏,比如打乒乓球。

经过专业训练之后,它们在能力上还是远不及AI,但是学习规则能力上已经胜过AI。

由此看来,在未来,人类真的实现“意识”存活,也不是不可能。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14)

能力不及AI

其他理论

科学界也不是所有人都赞同“缸中之脑”的合理性,有的科学家就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这些科学家认为“人脑的思维活动是自身内因的运动生成的”。

在量子论当中“低级的运动形式的不确定性,会在高级人类的思维运动当中得到体现”。

因此思维与客观事物有着必然的联系性。

而且思维运动是一个主体的运动,凭借自己的想法在运动,不属于外部刺激产生的结果

程序员清电脑垃圾(缸中之脑假设我们如何保证)(15)

人类思维活动

因而,外部的刺激只能是外部因素产生的影响,故不能决定思维的运动,这也解释了为何人类不能通过刺激很好地控制大脑。

究竟哪种理论是正确的,如今还在辩论当中,毕竟两种理论的背后,都有一位领域大佬的理论在做支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