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是这样炼出来的(父辈的故事之八)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我正上初中一年级,全校师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停课大炼水泥运动。因为我们学校小不能够大炼钢铁,只好转为大炼水泥,这在今天看来真是一件奇闻。但是在1950年代却是一件无比正常或者正确的事!我们在湘潭市三义井老校址,大刀阔斧,土法上马,开始大量炼造水泥。

水泥是这样炼出来的(父辈的故事之八)(1)

首先,备料,一波同学去郊外挖黄泥巴土,一波同学去石灰厂买石灰,另外一拨同学去买木柴。三批材料分类堆放在本应是学生玩耍跳跃的操场里,显得突兀怪异。第二步,将黄土、石灰按比例进行搅拌。浇上水,脚踩、手捶,搅拌均匀后做成大泥团。第三步,继续把泥团做成鸡蛋大小的一坨坨,就象大汤圆儿。有的同学手搓破了流血了,但是也一直不停息。但是我们是个小学校,人数极少,全校的师生一起上阵,人力还是不够。最后校方只好请示地方政府。把街道上的婆婆、妇女们都请来,一起帮助做泥坨坨。为了加快速度,学校专门成立了宣传队,办墙报,打快板,表扬好人好事。当时墙报上有一首打油诗,表扬请来的婆婆妇女们,一个婆婆十个坨坨,十个婆婆百个坨坨。百个婆婆千个坨坨,婆婆坨坨汗水流成了河。

我们全体师生和婆婆们并不知道大炼水泥的结果最终会如何,学校领导也不告诉我们,反正大家是凭着一股青春热血的劲儿干得热火朝天。现在想起来,我们倒不是像进行工业化生产,而是搞野外体育竞技比赛,产品不知道能否交工,劳动人民子弟的身体是强健了起来。

历时一个多月,学校完成了大量的泥坨坨,堆满了整个操场。站在教学楼最高处,操场上大大小小,一片密密麻麻的泥疙瘩,在阳光下暴晒,一群群中学生、老师们穿梭其间,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光做出来初级的泥坨坨那不行啊,最好怎么烧制呢?

为了完成最后的烧制工作,我们学校还派了一批人高马大的学生专门去烧砖厂进行学习,学习怎么砌窑,一层木柴,一层泥坨坨,留出火道,建好通风道。不要说水泥,我们连炉子都不会造,全靠了现学现卖。很快,在操场的正中央,学成归来的砖厂学生们指导我们集体,一起堆出一个很大的窑,就像一个大土堆。烧砖烧水泥都要用到高精煤,我们没有煤,只好烧木柴。

我们一口气在操场上砌了好几个大窑,砌好后,学校大炼水泥总指挥长就指挥我们点火,火苗顺着火道慢慢的燃烧起来,烧了几天几晚,学校到处青烟弥漫,比现在的雾霾重多了。我们在教室里上课,心却飞到了教室外,期盼着能烧出正宗的水泥。这样,我们集体,我们班,我们个人都能立功受奖。那时候,谁不想胸口上戴一朵大红花得到奖章啊!

水泥是这样炼出来的(父辈的故事之八)(2)

我们都期盼着流血流汗的劳动会结出硕果,几天之后,火灭烟散,总指挥下令开窑,我们无比兴奋,一声令下,大家齐动手,掘开砖窑,同学们全都傻了眼。窑中只有柴火灰和黄泥巴疙瘩,像一大团狗屎一样,这哪里是水泥?其实学校的老师们,尤其是化学老师,物理老师都知道,水泥生产工艺是非常复杂的,炼水泥是需要材料、温度、环境缺一不可的工作,我们那一点点木柴怎么可能达到上千度的高温呢??但是在1950年代运动的影响下,谁又敢螳臂当车讲这些道理呢?所以我们最后只练出了一大堆的黄泥巴疙瘩,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大炼钢铁”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早已随着历史的长河离开了我们,它的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然而,作为一个亲历者,我还是常常想起那个火红的年代。

水泥是这样炼出来的(父辈的故事之八)(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