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在战国时期属于哪里:河间市----立过国

河间在战国时期属于哪里:河间市----立过国(1)

河间府署

河间市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总面积1324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辖20个乡镇,615个行政村。历代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现为“中国电线电缆生产基地”。

河间在战国时期属于哪里:河间市----立过国(2)

东汉时的河间国

一、历史沿革

1、秦朝置武垣县,此为河间前身。

2、隋炀帝大业初,以武垣县境介于沙(子牙河)唐(古寇水)两河之间,把武垣县改为河间县。

3、西汉文帝至武帝400余年间,4次建河间国,其间时国时郡。隋至唐属河间郡或瀛州。

河间在战国时期属于哪里:河间市----立过国(3)

北宋时期的河间府

4、宋大观二年(1108年)罢瀛州改府,河间属之。

5、元朝至元二年(1266年),置河间路总管府,治河间(河北河间市)属中书省。

河间在战国时期属于哪里:河间市----立过国(4)

明朝时期的河间府

6、明朝去路存府,河间属京师河间府辖。

河间在战国时期属于哪里:河间市----立过国(5)

清朝时期的河间府

7、建国后河间属河北省沧县专区。

8、1990年,河间撤县设市,属沧州地区。

9、1992年沧州地市合并,河间市隶属沧州市。

河间二字,曾为国、郡、路、府、市、县,这在全国也属少见。

三、历史名人

1、毛苌,为古文诗学“毛诗学”的传授者,曾任西汉献王博士,又称“小毛公”。

河间在战国时期属于哪里:河间市----立过国(6)

冯国璋像

2、冯国璋(1859年—1919年),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人,直系军阀的首领,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冯国璋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历任中央练兵处军学司正使、统制、第一军总司令、江苏都督等职,曾联合五将军发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的通电。1916年10月,国会选举冯国璋为中华民国副总统。后黎元洪与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民国七年(1918年)8月13日,冯国璋通电辞去副总统,于民国八年(1919年)返回河间故里。

3、左敬祖,字念源,号虔生,直隶河间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左敬祖为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会元,殿试位列二甲第十名,授进士出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左副都御史。著《四书抄训》等。

4、李国盛(1939--)河间沙洼乡后巩村人。1939年7月出生在北京,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北京分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市曲艺团相声演员。

河间在战国时期属于哪里:河间市----立过国(7)

冯巩

5、冯巩(1957年12月6日-),原名冯明光,冯国璋曾孙,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相声表演艺术家,师承于相声泰斗马季,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参与28届春晚,是登上春晚次数最多的相声演员之一。

四、历史遗迹

河间在战国时期属于哪里:河间市----立过国(8)

河间府署全景

1、河间府署

河间府署位于市区中部红牌楼街,2013年被评为AAA级景区。这是一座承载了河间厚重历史的建筑。自北宋置府以来,河间府、县并存计804年的历史。所以城内既设府衙,又设县衙。直至辛亥革命废府存县。1936年,国民党政府又一度在此建立专员公署,专署县衙均设在原府衙内。旧府衙座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大堂,为府官审理案件之所;二堂,一些机密案件在此审理,不准民众旁听;二堂后便是内宅,为知府眷属居住的地方。内宅东西各建有厢房是知府处理公文和接待宾客的地方。西跨院为神祠和同知署。东跨院为土地祠与经历署。

河间在战国时期属于哪里:河间市----立过国(9)

齐会战斗纪念碑

2、齐会歼灭战旧址

齐会歼灭战旧址位于河间市东北28公里处的北石槽乡齐会村内。它是“沧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沧州市国防教育基地”“河间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齐会歼灭战旧址源于1939年初,由贺龙指挥的120师与日军在齐会村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一场平原歼灭战。在村委会设立的纪念室中,挂满关于当年战斗始末的详细资料。

3、白求恩手术室旧址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位于河间市东北32公里处的卧佛堂镇屯庄村内。它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9年4月,加拿大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率医疗队,随贺龙指挥的120师转移到河间县东北齐会地区战场,地区医院就设在真武庙内,白求恩在此工作了二十八天,不但抢救了128名伤员,而且还为当地群众治病。旧址内的消毒室、观察室、手术室一如昔日模样,展厅内白求恩在河间的各种图片及使用物品似乎还带着硝烟的味道,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怀。

河间在战国时期属于哪里:河间市----立过国(10)

冯国璋墓

4、冯国璋墓,位于河间城北偏东15公里处,在今西诗经村东北面。曾经的冯国璋墓占地百亩,绿瓦红墙相绕,小河环护,由南到北生长着苍郁美丽的树木,建有壮观的碑、坊、亭、台,颇具封建帝王陵的气势,文革期间被毁。后于2008年修复。

5、毛公书院

毛公书院位于河间城北106国道西侧三十里铺村,当年大毛亨传《诗经》于河间诗经村,小毛公毛苌讲学君子馆,汉王刘德礼贤下士,封毛苌为博士,使《诗经》发祥于河间,传播于天下,为中国诗歌创作开创了先河。后人为了纪念毛苌,于元至正年间修建了“毛公书院”,毛公书院原门前有十级台阶,一对石狮,进入正门后是两侧厢房,穿过前院,便来到柏树遮掩大殿,大殿正中是毛公塑像,两侧书童手捧诗经垂首侍立,梁上有一匾,上写“六义宗工”四个苍劲挺拔大字,大殿北面是毛公墓,古柏成林,郁郁葱葱,为后人所景仰。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