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孩子打呼噜有好办法吗(孩子睡觉打呼噜)

睡觉打呼噜,相信很多人都有,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治疗。其实,打呼噜也是病,叫鼾症,严重的会引起呼吸暂停综合征。且不说成人的打呼噜,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4岁的小朋友因为打呼噜经历了一场手术的经过。

或许有人会问:经常见到大人打呼噜,这么小的孩子也打呼噜吗?

就算打呼噜,这么小的孩子有必要做手术吗?

我们就来听听天天妈妈分享的这场手术的经历。

这不单单是一次生病治病的过程分享,天天妈妈分享的很多细节,对不了解这个知识的人来说,是有用的科普。站在父母的角度重新审视这样一个过程,比医生的科普更易懂,值得每位父母认真看一看。

以下,是天天妈妈的自述——

在天天4岁多的时候,做了一次手术,医学上的名字叫作“腺样体切除术”。可能有人会问腺样体是什么?别急,先听我讲讲孩子的情况,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个腺样体切除的手术。

01 终于住上院了

天天4岁多的那年春天,我们收拾好东西带着他赶往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去住院。我当时发了一条朋友圈:

“终于住上院了……”

住院这种事用“终于”,似乎不大合适,但这是我们实实在在等了一个多月才等来的床位,可见住个院有多难。

6岁孩子打呼噜有好办法吗(孩子睡觉打呼噜)(1)

▲ 入院第一天

02 时光回到天天3岁时

记不清具体时间了,总之,3岁的某个时间段开始,天天睡着了之后,会偶尔打呼噜,我们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一方面是觉得“孩子玩得太累了,睡得沉”,所以会打呼噜;另一方面,他那时打呼噜不是很频繁,有时候帮他翻个身,调整一下睡姿,呼噜声就会中断。

伴随着我们的“轻视”,天天的打呼噜越来越明显了,几乎每晚都打,白天睡觉时间短,也会偶尔打呼噜。“心大”的我,依然没太当回事儿。主要原因是,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有个感冒鼻塞,再加上他有一些过敏性鼻炎,我就总以为他是鼻子不通气,才打呼噜的。压根没有往疾病的角度去考虑。

就这样,持续了一年,我没有等来它的“自行好转”。现在回想,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我是怎么做到那么“心大”的呢?竟然完全没有去干预他的打呼噜,任其发展得越来越严重。怎么个严重法呢?就是一躺下必定打呼噜,打呼噜几乎伴随睡眠的全程,而且声音大到像成人的呼噜声那么大,甚至在隔壁的房间都能听得到。

这下,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带上天天去医院检查,先去的儿童医院,儿童医院给出的结论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堵塞75%。给开了鼻喷激素,让回家治疗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6岁孩子打呼噜有好办法吗(孩子睡觉打呼噜)(2)

情况并没有好转,天天打呼噜照旧,我有心带他去复查,可是赶上那段时间家里老人住院,工作又忙,所以又耽搁了一段时间。

03 不仅打呼噜,中耳炎也来凑热闹

在一而再的耽误中,天天不仅打呼噜没好转,还引发了中耳炎。

能及时发现他中耳炎,得归功于天天自己。天天属于敏感且语言表达比较清晰的孩子,有一天他跟我说:“妈妈,我耳朵里有声音,你看,像这样我一跺脚,耳朵里就会有咕噜咕噜的水声。”

他说得那么真切,我觉得不像开玩笑,赶紧上网查了查,符合中耳炎的症状。我赶快带上他去了离家最近的医院,一检查果然是中耳炎,而且听力有一些下降了,但是医生说发现得还算及时,此时的听力影响通过药物治疗还能恢复,要是一直拖着不治甚至会造成听力的永久性损伤。听完,我好后怕。

抗生素用上,中耳炎很快也就好了。可是没过多久,又一次中耳炎了。这下,我就不淡定了,孩子为什么反反复复得中耳炎呢?医生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之后,判断和腺样体肥大有关。

原来,腺样体肥大不仅会导致鼻子的一系列问题,还会影响耳朵。医生告诉我孩子的鼻咽部狭小,腺样体肥大会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对耳朵、鼻子、咽喉都会产生影响,体现在耳朵上,就是会造成中耳炎。

04 要手术吗?

因为中耳炎的反复发作,促使我赶快带天天复查腺样体的情况,一检查倒好,腺样体堵塞显示90%以上了,再结合天天日常的表现情况,医生建议进行手术。

这下,该轮到我纠结了。不手术吧,保守治疗没有起到效果,又担心堵塞严重会引起呼吸暂停、睡眠缺氧,还有反复发作的中耳炎,也是个麻烦。手术吧,毕竟要全麻,这么小的孩子担心他遭罪。

和医生反复讨论利弊,权衡再三之后,最终还是决定手术。

6岁孩子打呼噜有好办法吗(孩子睡觉打呼噜)(3)

▲ 网上就可以搜到的典型的腺样体面容的科普,张口呼吸、打鼾,都会引起这样的面容改变,要引起重视。

在哪个医院手术呢?这又是个问题。儿童医院,首先排除了,因为儿童医院住院,家长不能陪床,术前、术后,孩子只能依靠护工照顾,我们不忍心。除了儿童医院,还能去哪?腺样体手术属于耳鼻喉科的范畴,后来我一查,耳鼻喉科排名最靠前的医院是同仁医院和301医院,而且不管哪家医院,都要排队。于是,我们两家医院同时排了号,哪家先排到去哪家,结果是301先排到了。

05 住院手术

虽然对天天要手术这事,我也纠结过也焦灼过,但是既然这是最合适的方案,也就接受就好了。入院按部就班检查、准备。但是到了术前谈话的时候,还是吓了我一跳。

术前教育医生列出要采取的种种措施,包括中耳炎穿刺搭管(就是如果中耳炎导致的耳朵里的脓没有排出,要留一根导管在耳朵那里),我一听又不淡定了,开始强烈自责,要不是我们各种耽误,要是能早点采取措施干预,也不至于让儿子遭罪……

事实证明,医生都会把最坏的情况告诉你,其实,这些措施完全没用上。耳朵里恢复得很好。安心等待手术就好了。

不管我怎样纠结担心,天天的表现值得大大的表扬:

住院几天,无论检查还是手术,都超级淡定。

一开始,他也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住院做手术,我给他看了有手术故事的绘本,还跟他说“等你上幼儿园时,你可以给小朋友讲住院是怎么回事,可不是谁都有这样的经历。”于是,被困于病房等着手术的无聊日子,他也能坦然接受了。

每一项检查或治疗,他都想详细了解,会对着医生问这问那,打针疼时也会哭,但是哭着也会要求看一眼针头。去手术室之前一遍遍地跟我跟医生确认进了手术室是先让他睡着还是先手术、究竟怎样让他睡着……医生笑着说:“你太操心了。”

6岁孩子打呼噜有好办法吗(孩子睡觉打呼噜)(4)

6岁孩子打呼噜有好办法吗(孩子睡觉打呼噜)(5)

▲ 等待手术的日子,在病房楼里和小病友一起打发时光。也多谢护士的宽容,没有强制他们安静。

到了进手术室一刻,我提前告诉他进手术室时爸爸妈妈是不能跟着的,天天忍不住抹了点眼泪,但听完原因后就也不再执念。

等到真进手术室时,轻松地和我们挥挥手再见,特自然地拉着护士阿姨的手就走向了通往手术室的长长走廊,边聊边走都没回头看我们一眼,独留我们既欣慰又心酸……

不管我们怎样焦心等待,终于等到天天裹着大大的白单子被推了出来,淡定地让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听着医生的夸奖傻傻的笑。经治医生说“不哭不闹,怎么教育的?”主刀医生说“有说有笑,特别配合,还跟我们护士聊天呢。”

06 术后恢复,痛苦吗?

术前,我咨询医生的时候,医生就告诉我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痛苦,腺样体伤口应该感觉不到,但是因为同时切除了扁桃体(扁桃体也反复发炎),所以扁桃体伤口可能会有一些不舒服,也因人而异。

不知道是天天坚强还是痛感迟钝,总之,他没有哭闹,除了前两天没有什么食欲,恢复得很快。而且带足了玩具,也转移了一些注意力。

6岁孩子打呼噜有好办法吗(孩子睡觉打呼噜)(6)

▲ 眼见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第一天愁眉苦脸,第二天稍稍有点无精打采,第三天连输液时都乐呵呵的了。

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是饮食方面,要吃流食,免得吞咽刺激伤口。另外,对孩子来说的一大福利,就是可以不忌口地吃冰棍。天天高兴地不得了。

5天之后,出院了,恢复得也差不多了。

6岁孩子打呼噜有好办法吗(孩子睡觉打呼噜)(7)

▲ 出院回到家后,自己主动翻出这本有手术内容的书来看。

我们一起再看手术内容的绘本,因为有了体验,所以再讲这个故事时,天天明显有了一种了然于胸的小得意一一跟我讲手术室的门及灯和书上的哪里不一样。告诉我他进手术室一看“哇,好酷啊!正是我喜欢的颜色!(他最喜欢白色)”这是第一次跟我讲独自进手术室的感觉,不知道当时是否真的这般轻松没有一丝害怕?

但是不管怎样,我可希望不要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我希望大家都用不上,

但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一些科普:

这是儿子4岁时经历的一场不算大的手术,等事情结束后,我再复盘这件事,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包括医生告诉我的一些知识,结合孩子情况的一些反思,所以在此,也想给大家一点提示。有类似情况的提个醒,踩过的坑请避开。

关于腺样体肥大的科普:

腺样体不是扁桃体,它位于鼻腔后部,我们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检查时也要借助仪器。腺样体也和扁桃体一样,发炎会肿大,炎症好后能及时恢复成原来大小,但是如果反复发炎,就会变成增生性肥大,腺样体肥大的孩子,鼻子、耳朵、咽喉等器官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容易鼻塞、流脓鼻涕,引发鼻窦炎、中耳炎,严重了堵塞气道,就会引起打鼾和张口呼吸,甚至引起缺氧、憋气及呼吸暂停。

不要以为孩子睡觉打呼噜是睡得香甜的表现,长期打呼噜证明孩子的睡眠质量不好,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大脑发育,别掉以轻心。

鼻塞、打呼噜、张口呼吸等等这些,都是疾病的表现,出现这些情况时,要去寻找它们背后的病因,针对病因解决问题。任何异常,都要足够重视,不要像我一样拖拖拉拉,可能会让疾病发展得更严重。

过敏性鼻炎的孩子,要引起重视,更容易患腺样体肥大。家长有过敏性鼻炎,孩子得过敏性鼻炎的概率也会增加。要给孩子用生理盐水洗鼻子,如果我早一点科学地给他治疗鼻炎,也或许不会造成腺样体的肥大。

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会刺激腺样体肥大;反过来,腺样体肥大也有可能堵塞后鼻孔,也会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所以这两者之间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腺样体肥大,长期不干预,会导致腺样体面容,那就不但影响健康,还影响颜值了,所以,要积极治疗。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第一,打呼噜看起来是小毛病,别轻视,要深究它背后可能存在的疾病;

第二,不要以为孩子睡觉打呼噜是睡得香甜的表现,长期打呼噜证明孩子的睡眠质量不好,甚至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大脑发育;

第三,不是所有的腺样体肥大,都要手术。也可以保守治疗。有些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好转;

第四,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孩子的任何疾病,我们自己要了解到位,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采取别的方式,都要和医生充分沟通,结合自己家孩子情况,权衡利弊,都是我们要做的事;

第五,任何孩子身上的小毛病,都要早发现早干预。要说天天的手术是不是能够百分百避免?我也不确定,但是如果当初我注意一些,或许有那个可能。

以上是我从血泪教训中总结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希望每个孩子都健健康康地成长!

END

编辑:Summer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