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描写动作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让孩子具有强大的细节描写力
每次发素读宝贝们的佳作,家长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普遍具有强大的细节描写力,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儿童描写动作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让孩子具有强大的细节描写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儿童描写动作的方法和技巧 如何让孩子具有强大的细节描写力
每次发素读宝贝们的佳作,家长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普遍具有强大的细节描写力。
的确,“细节”是最能体现写作功底的。散文家林清玄说,写好散文的要诀是“精准、精确、细腻”。作家李洱说,“精确是作家的第一美德。”
可是有些家长常常对我说,感觉我孩子没心没肺,每次写点什么都要想半天,语言也很直白;背过的书也不会用,写东西不细致,是不是读书时不用心或者吸收不了?
其实,家长想的这些问题,也属于细节。不过,我发现另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细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关心,有的家长只是紧盯与考试有关的东西。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考试”不就是当前教育中家长和孩子要直面的东西吗?对,这是没错的。但,教育,更重要的是育人,而非育才。我的意思实际是,有的家长有没有注重培养孩子成为“细心”或有心的人呢?
《论语》中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处事的动机,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就能了解这个人。这本质上就是从细节处识人。
《中庸》里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没有比隐秘处更彰显的,没有比细微处更显明的。这也仍是提示我们,细微处见人的高低。
这些话,用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是一样的。细节既是识人的要害,也是我们自修的关键,同时是教育孩子的妙门。
我们都听过“细节决定成败”,也听过这样的夸人技巧:要有细节。有细节,每代表我们是用心关注过对方的。
作为老师,我被这样的细节打动过——有的孩子虽然学习不是特别优秀,但课后总是留下来等我,或者替我收拾好了课桌椅再走。有的家长曾悄悄地替我买了一张新课桌,替我弥补学习空间的不足。有的家长会特别紧密地按照我的要求让孩子跟进学习并及时分享、帮助其他同学......说真的,我觉得这些孩子及身后的家长就是我的榜样呀!之后我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好的细节,在课上反复说给孩子们听,在家也把这些细节强调给我女儿听。
平时在家,如果有朋友送岚礼物,我一定会先故意夸张地表示羡慕,夸这位送礼物的同学多慷慨,然后也一定会提醒孩子要回馈什么呢?所以,她现在每次收到别人的礼物,就会惦记着回赠。
平时别的孩子身上有的优点,我都会细细地和她讲述。记得有一次,孩子老和我抱怨某同学很烦人,不守规矩,老搞破坏。我就把这位同学的优点说给她听,并告诉她,小时候他曾怎么怎么对你好。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再问及孩子抱怨的同学时,她就说,好多啦!然后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就因为你老和我说他的好。
......
我觉得孩子的细心,首先和家长在生活中关注、夸奖孩子的细微长处有关。
其次,就是素读的功力。素读能建构孩子的精确记忆力。常有家长说,为什么要读背经典,读了好像也会忘记不少。那是自然,我读背过《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等,曾可以从头背到尾。但现在要我一口气背下又不行了。只不过,我很幸运,可以借和孩子们共学的机会反复重温,不觉间,记忆总是不太差的。更何况,背诵经典的过程,就是增进记忆和理解力的过程,这种经历只要有过,读其它古诗文时,自然就更轻松了。这点,是众多的素读孩子家长都深有共鸣的。至于,有多少词汇量的输出,就只是建立于输入量的基础上了。
另外,随着孩子们记诵量的加大及理解水平的提高,我在讲课时,也会尽量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文学或文化方面的鉴赏,而且也要特地在细节上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往往,一篇好的文章,就脱不开独到的细节。比如《论语》中耳熟能详的成语,开篇即有“巧言令色”、“三省吾身”等;《诗经》中流传到今天的微观文化点滴,如《关雎》中的“琴瑟和谐”......有的学者像李山就说,文学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有创造性的表达,它不会完全遵循客观的确定性,可能一语双关,一语多意,这本身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而这种魅力每每蕴含在具体而微的遣词中。
我想,家长朋友们平时和孩子亲子阅读时,也可以和孩子强调一些细节的美感,倒不用怎么去逐字精解,只要告诉孩子,我特别喜欢这些句子即可;太刻意的说教,反而会削弱文学不言而喻的诱惑力和启迪性。
归根结底,我们家长要学会在生活中用心对待细节,于细处真诚赞美孩子,于细处帮助孩子在欣赏他人的同时有真善美的心灵,那么他自是有心人。至于在文学上,事实上,积累了该积累的,就大可放心,时间自有力量催得朵朵花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