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以养性(书家用于养心愈疾)
以其独特工具材料为表现形式,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中国书法艺术,从萌芽到发展绵延几千年而不中断,一直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我国古代是文人学子的必修课,甚至一度还成为科举考试的项目之一。可悲的是,如今却越来越被国人所淡化了。很多年轻人不要说写好书法,就是连一些普通汉字都已经是能读而不会写了。
笔者曾看到身边的几个朋友,文化程度均在大学本科以上。但是,看到他们书写的文字之后,我不禁摇摇头。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们是高学历,仅以单纯的字迹来看,至多只是初中以下的文化罢了。那上面的笔画歪歪斜斜,简直与那些小学生书写的文字别无两样,真为他们感到悲哀。虽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书写方式也由原先传统的毛笔向硬笔转型,再被现今的键盘所代替,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需,无可厚非。但是,无论什么嬗变,作为一个中国人,汉字书写永远都是那么的重要。俗语说见字如见人,它能最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学问、品格、情操、气质、甚至是人的经历与感悟,是我们人生的第二门面啊!
第一;文化修养的提高!
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贵在融洽,求得精、气、神的高度统一。而书法艺术更是生命与人格的直接表白,蕴涵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最高意境就是追求神采,骨力与意韵。它集中国的哲学、文学、美学于一体。所以每一个书法家都必须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作底蕴,需要植根于中国古典的文学哲学厚土之上,因为其能直接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书家对生活真谛的感悟。书法虽说与绘画音乐并称为姨妹,但艺术成份更高。因为,书法即没有绘画中的色彩映衬和音乐中的声音伴奏,而是一门纯抽象的艺术。构成它的原素仅仅只是通过那字的笔划组成和字之间的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参差、布白等,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绵绵流动的气韵。这就更需要书家各方面的修养,特别要读书来增加你的文化涵养面,才能做到胸中万壑尽显笔端。否则你永远也难达到书论中所描述的那“点似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飘云,竖似高山流水,撇似犀象角鼻,捺如千钧弩发”的高深境界。纵观历史上那些气度非凡、心境空明的书法家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能诗擅文!他们笔下的一幅幅作品是诗、书、画相互映衬,流露着一种氲氤的书卷之气与学者的风骨气貌。书法本来就是一门审美艺术,创作出来的作品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无形中也陶冶了自己的思想品德、并赋予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提升了自己的胸襟与气质。在这点上古人做得很好,他们有着很高的心境,所以能真正做到视富贵如浮云。而今人为何就那么难呢?这就说明如今的很多书法家在为了争名、为了逐利,而忽视了内在修养。一个书法批评家评价一幅作品的优劣之时,其实也并不仅仅局限于笔墨技巧。而是更着眼于你的作品中有没有透视出一种对艺术对人生的理解,与那模糊的意象和字外之功。
第二;情感的喧泄与心性的抒发!
每一幅书法作品,我们只要认真观赏就能感悟出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态,是平静或是高昂,是忧伤或是快乐。如我们看到一幅楷书作品,上面的点画一丝不苟,循规蹈矩。那就说明了作者当时书写时候心境绝对是平和、悠然、了无牵挂,而且是在安静的环境下。因为在喧嚣的场所或者是心烦意乱的状态下根本是写不下去,更不可能写好楷书。要知道,楷书字体端正,需要的是笔笔俱到。只要一点一画败笔就全幅尽废,容不得半点分神、半点马虎。在此,我们假设一个书家一生专门以写楷书见长,那么我们就可以猜出他是一个小心谨慎型的正人君子。性格相对来说是比较内向(当然不能绝对),做事严谨认真。反之擅长写行草书的书家,一般性格比较热情、奔放、不羁,那种人不会轻易满足于现状。一幅好的行书或草书作品多数是作者在具有扎实的楷书功底基础之上通过情感,激情迸发的瞬间而完成。举例,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记载着颜真卿痛惜在“安史之乱”中丧身的侄儿季明而所写。整篇虽任笔涂抹,但气势磅礴,跌宕多姿,那悲怆沉痛之情尽溢笔端,纯出肺腑。作品里面的一字字,都袒露出书家内心的起伏波动,是真挚情感的最真流露。那哀极的心声,血泪的凝聚,极致地撼动了读者的的心灵,达到一种神高韵远的非常境界。所以说行书草书的创作更容易能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来融入作者真实的情感。她以高度概括,并通过笔的中锋、侧锋,疾涩、快慢等变换,而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当然对于那些能楷书行草书兼写的书家来说,一般就具有内外向双重性格了。
第三;做人
学习书法,有利于发展人的健康平和个性。如果你能写好字,你就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所谓“书品即人品”,书法的深层里面蕴藏着人的思维模式,人生观与价值观。书法和做人,两者是相互不可分割。学习书法离不开法度(不学规矩不成方圆),就如我们做人离不开原则。一个人的品德、内涵、审美、志趣、思想、学养等方面的彰显等等都能在那简单笔墨的线条中反映出来的,是对人生命节奏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达。唐代著名楷书大家柳公权说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当时因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则以书喻政。从其书法的清劲挺拔,似钢铁铸就般折不断压不弯的柳体书风,可以见证出了他那其刚毅正直,坦荡磊落,无惧权贵的高尚情操和人品素养,令人钦敬,以至名垂青史。相反在宋代本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当朝宰相),这四个书法家是名为并列(誉为四大家)。但后人心中的苏黄米蔡中的蔡,却是蔡襄而不是蔡京(两蔡均是莆田人)。就是因为蔡京尽管书法写的比蔡襄好,但他诬忠陷善,人格低贱,卑鄙龌龊,为后人所恶,以至以蔡襄易之。学习书法也能培养人的耐性与德性。当你全神注入于其中,红尘中的一切俗事歪理杂念会齐尽消,你的灵魂在此得到净化,你的精神在此得到超脱,那深层次的的“德”也在期间得到修炼。就如上段笔者写到颜真卿的《祭侄稿》,《书林藻鉴》评说;“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努欲张,铁柱特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颜真卿能化沉痛为力量,以淋漓尽致的文章来表达出他的内心世界,那真是一个忠义凛然、铁铮铮的汉子。
第四;健康
自古就有“寿从笔端来”之说法。特别在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让好多人的精神都时时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无形中破坏了人的内在系统的平衡稳定,而影响了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而练字则可以养心、养性、养神、养生,能调节人的气血以至平和,涤净情怀与放松了神经,达到心理与生理的平衡,是任何一种药物都不可以替代的自然医疗。真正能做到宠辱不惊,心如止水,达到超脱尘浊之境界,又岂不能健康呢?虽然有人常说生命是在于运动,但写书法其实也是在动,只是静态的柔性运动。比那些运动员的剧烈运动要好得多(运动员的平均寿命与书画家的寿命相比较便知)。运动员剧烈运动是在消耗体力资源,而书画家的静动是在练气,与练气功打太极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能平阴阳、调内脏、通经络、消除疲劳。使人心境恬淡、形神共养、心灵焕发。现代医学也研究证实,握笔挥毫能使人神经系统的兴奋达到平衡,肌肉与关节得到了恰当很好的锻炼。那是一管在握、万念俱消。毛泽东说过;“学习书法能休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古代书法家就有一共识;“书家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之”。历史上那些书画名家大多都是健康长寿。如柳公权88岁、虞世南80岁、文征明90岁、刘墉86岁、舒同93岁、苏局仙110岁、近代的大书法家启功先生也活到了93岁。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